《西遊記》中,孫悟空被太上老君煉丹爐裡的三昧真火煉成了火眼金睛,成為家喻戶曉的故事。而三昧一詞也經常被使用。
有人也許會問:三昧是哪三個“昧”呢?
其實三昧并沒有所謂的三個“昧”。三昧這個詞來自梵語的音譯,也可以譯作三摩地,也就是說,三昧和三摩地是一個詞的不同音譯。三字與三藐三菩提的“三”一樣,不是數字意義上的“三”,而是梵語的音譯,意為正。三藐是正等,三菩提是正覺。那麼,三昧是什麼意思呢?三昧其實就是正定、正受。
關于三昧這個詞,早在宋代時就已經經常被誤用。比如,宋代人王日休就說:“世人不知此理,乃謂三昧為妙趣之意,故以善于點茶者,謂得點茶三昧;善于簡牍者,謂得簡牍三昧,此皆不知出處,妄為此說也。”直到現在,我們也經常在誤用三昧這個詞,比如說得其中三昧,意思是得到其中的奧秘,其中的訣竅,其中的真谛。其實,三昧的本義是定,而且是正定;因為正定,所以有正受,接受到正确的信息。
“定”這個字很有意思,自古至今,除了更加規範化之外,字形基本沒有變化,都是一隻腳放在一間屋子裡。這隻腳是走到這裡停住的腳。停住在哪裡?停在房子裡。這個房子是什麼地方?這個房子就是我們心靈層面的家,就是我們的歸宿。
在佛教中“定”和“禅”緊密聯系在一起。禅定為六度之一。禅定排在六度中的第五,再往前跨一步,就到了般若。到了般若度,就踏上了彼岸的土地,因此,禅定離彼岸隻剩一步之遙。那麼,什麼叫定?什麼叫禅定呢?我們看《大乘義章》《頓悟入道要門論》《壇經·定慧品》如何解讀的。
心住一緣,離于散動,故名定。(大乘義章十三)
妄念不生為禅,坐見本性為定。本性者,是汝無心。定者,對境無心,八風不能動。(頓悟入道要門論)
外離相為禅,内不亂為定。(壇經·定慧品)
意思就是心住在某一處,以此是内心擺脫亂的狀态。如上所說,“定”的字形,就是把腳步框在一個空間内,停止在那裡不動。這是一個應付心境散亂的有效的辦法。如同一潭池水,因為風浪或者其他外力的介入,池水被攪動,池水因此而渾濁,不再清澈。如果這時候,你能讓風浪停住,或者讓其他外力停住,慢慢的,水中的泥沙沉積,池水就會重新恢複到清澈的狀态。
但是,如何才是禅定呢?《金剛經》中一再說,要無所住,如果住心于一處,難免會住心于相。所以,光有内不亂還不行,還要做到外離相。所以,六祖說:“外離相為禅,内不亂為定。”先是住心一處,然後無所住,這就是禅定的境界。
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沒有長時間的修行積累,不可能真正體悟到禅定的境界。《頓悟入道要門論》說:“定者,對境無心,八風不能動。”這種境界即使是對有深厚修行的人也不是一件易事。
據說有這麼一個公案,或許許多人都很熟悉。當年蘇東坡在瓜州任職,與隔江相望的金山寺佛印禅師來往很多。蘇東坡整日持修佛法,自以為已經悟得定境,随手寫了一首著名的偈頌:
稽首天中天,豪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寫完之後,暗自得意,派人過江送給佛印禅師。佛印不發一言,在他的詩偈上連寫了兩個“放屁”,讓來人帶回。
蘇東坡看了佛印的批語惱羞成怒,親自過江問罪。佛印早等在岸邊。蘇東坡見到佛印,劈頭蓋臉問他為什麼如此蔑視自己的修行。佛印哈哈大笑,回答他說:你不是八風吹不動嗎,怎麼兩個屁就把你打過江來了?
那麼,這個定有什麼用呢?六祖認為,定可以生慧。因此,《壇經》中的《定慧品》把定和慧放在一起。六祖曾經打過一個比喻,定和慧就像燈和光的關系,定就是燈,慧就是光。有了燈,才會有光。而這個慧不是普通的光,也就是說,不是普通的智慧。這個光就是佛光,這個智慧就是般若的終極智慧。這個能發光的燈,這個能生慧的定,就是三摩地,就是三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