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鴻漸,珞珈櫻豐。克協漢家之雄業,允符武大之懋功(1)。群元以化,邦本其隆。涵四海,會八風。崇明在内,興教居中。方家鹹萃,庠序昭融。昔者弘毅明誠,雜然曰異;今之自強求是,信爾斯同(2)。
稽古參今,驅于國泰;陶風敦教,圖厥自強。思學舍之初,肇開亹亹;化東湖之水,并作湯湯。百年信善,多士允臧。人文顯耀,意蘊含藏。崇傑俊,納圭璋。勳勒石,業流芳。若鲲鵬之正舉,非裨竈之可量(3)。會茲嘉績,薦乃龍骧。繼往賢之懿範,開來學而重光(4)。
于是臨花徑,蕩波漣。迎山黛,破渚煙。水因山而甚翠,山因水而逾鮮。何如淵明,隐遁南山之願;向使伯虎,不辭花下之眠(5)。誠山水之神工,鐘靈毓秀;信乾坤之優渥,誕傑育賢。身之遠去,魂亦所牽。上善敦行,令之翼翼;德音勉力,終以乾乾。東湖之鴻勳,當于滋養;武大之壯魄,自在中天。
至若林海聞濤,珞珈覽翠。空彌淡馥,秋桂之芳襲盈盈;霞散朱丹,春櫻之枝繁累累。殿宇琳玢,樓台列次。中外紛呈,古今鹹萃。信能氣吐身輕,心馳神醉。鑒鵬志于高天,涵荊楚之厚地。
構梁之木,十載可成;治國之才,百年乃樹。澆風之策,在以膠庠;弘化之興,關乎國祚。于是學者雲來,名家長駐。耀先習文考音,孟石審美成趣(6)。由理及文,在盛在昌;因材施教,以陶以鑄。
是則業乃精,行不惰。萬衆齊心,千帆競舸。海到無邊岸即天,山登絕頂峰為我(7)。
豈效燕雀安以榆枋,一似潛龍騰于淵壑。内修繁類,齊諸賢之所長;外涉異邦,探學海之廣博。自強弘毅,卿自遠來而樂耽;求是拓新,吾當上下而求索。乃曰:武大精神,珞珈雄魄。
于是蘇門嘯,流水琴(8)。尤砥砺,複行吟。長風壯志,海嶽開襟(9)。達則建功而濟世,學應博古而通今。德觀賢者,身守良箴。長懷武大,永镌吾心。
【注釋】
賦依《平水韻》,“同光天地,鑄我魄心”這幾個韻字全用黑體字加粗。
全賦嚴格依照律賦規定的聲律對仗、限韻、馬蹄韻等規矩做賦。
(1)武大教授,兼副校長吳于廑于1950年曾提出對武漢大學舊名“學大漢,武立國”的解讀。
(2)國立武漢大學時期的校訓為:明、誠、弘、毅。
(3)裨竈:春秋時鄭國大夫與魯大夫梓慎并稱。梓慎于昭公二十四年日食時預測将有水災,結果大旱。裨竈于昭公二十八年預測鄭國将再次發生火災,後來也不驗。
(4)宋.朱熹《朱子全書·周子書》:“所以繼往聖,開來學,而大有功于斯世也。”
(5)明.唐伯虎《桃花庵歌》:“酒醒隻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6)耀先:即語言文字學家黃焯,字耀先。孟石:即美學家朱光潛,筆名孟實。
(7)引林則徐少年時的巧對佳話:“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典故。
(8)蘇門嘯喻高士情趣。流水琴即指高山流水之奏,亦喻高士情趣。
(9)海嶽:此處指代湖(東湖)與山(珞珈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