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扈俊麗。
一個陪媽媽們科學育兒的家庭教育創業者。
專注家庭教育7年,既有理論,又有實操。
所有的原創文章,皆出自我在養育自己的孩子和服務其他孩子和家長的實際中所獲,是理論與實際相互驗證和結合後所得。
這是第189篇家庭教育文章:輔導孩子中“輔”的任務。
以下為文章正文。
随着新年的到來,寒假也不期而至。
寒假裡,父母與孩子相處的時光多了很多。
在這份時光中,輔導孩子學習,也成為了其中一環。
輔導的過程,是父母與孩子近距離相處,共同面對孩子成長過程相對重要的一件事。
距離一旦近了,很多細節便會放大,同時兩個人身上不同東西便會呈現,比如理解、認知、觀念、行為等。
這些東西一一呈現,在學習這件事上相互碰撞,造成了矛盾的高發。
矛盾,不光給雙方添堵,破壞親子關系,也讓孩子産生了情緒,與父母對抗,在學習上内耗。
如何在輔導孩子的過程中,減少這些負面的東西,減少孩子的内耗,不降低親子關系的質量,是父母需要去重視和思考的問題。
也許,很多父母沒有想過什麼是“輔導”。
它并不是簡單的知識的教授,孩子不會做的題目,我們作為父母,教會他,他不懂的知識點,我們講解給他,讓他學會,這隻是輔導中占比很小的一塊。
輔導更大的作用在于,在“學習”這件事上,父母輔導孩子的過程,幫助孩子建立起圍繞着學習所需要的習慣、責任、态度、能力,以及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系。
當然,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以及培養孩子的能力、态度、責任、習慣并不一定隻有“輔導學習”這一條途徑,在生活中、其他事情上也一樣可以達到。
隻是,孩子上學後,“學習”成為了孩子的主戰場,親子雙方很大一部分時間、精力都在這個戰場上發生。
這個時候,孩子的主要成長任務便是學習,父母,則是幫助孩子完成這一任務責無旁貸之人。
那父母具體可以怎麼做呢?
這是一個龐大且複雜的話題。
我們可以先從“輔導”兩個字以及對應的任務來說。
今天我們先說說“輔”。
輔,就是輔助的意思,用在幫助孩子建立行為習慣、學習習慣還有初始學習能力上,主要在孩子低年級時段。
孩子剛進入小學,初步接觸學習,并不清楚自己每天學習要做哪些事情,需要完成哪些科目的學習。
這時,便需要父母幫助他梳理出來,輔助他列出每日學習清單。
每天按照學習清單逐一完成。
幾點開始學習,先做什麼,再做什麼;
語文、數學、英語要完成哪些學習任務,閱讀要讀多長時間、口算要寫多少道題目......
這是幫助孩子建立學習習慣的過程。
在具體學習的過程中,孩子會遇到很多困難,這時,父母及時地輔導,可以幫助孩子跨過這些困難,完成學習任務。
這一過程中,父母幫助孩子培養出初始學習能力。
比如,孩子遇到不會寫的字,父母寫出來,他照着寫,逐步學會這個字;
遇到不會讀的字,父母告訴他讀音,他慢慢學會了讀;
孩子寫的字寫錯了,父母告訴他正确的筆畫,他改正過來;
孩子不知道怎麼預習、複習,父母告訴他具體的方法、步驟,他照着做,逐步養成預習、複習的習慣和能力;
孩子背誦背不下來,我們為他講解背誦内容,帶着他背誦一字一句背下來;
孩子閱讀時,很多字不認識,我們陪着他,輔助他完成閱讀,建立閱讀習慣......
在這些細微的片刻中,孩子對學習逐步了解,明白了自己每天要完成哪些學習任務,這些學習任務又該如何完成,要完成到什麼程度,學習習慣雛形初顯,初始學習能力一天天地在增長。
這便是父母輔導過程中的“輔”要完成的任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