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珊珊三丫頭愛生活、愛攝影、愛旅行、愛美食的駐足點。
這天,珊珊三丫頭與朋友相約在廣州東曉南附近吃飯,等吃完飯,已經是晚上九點多了,就走到“東曉南”地鐵站準備坐地鐵回家,走到地鐵口附近,發現這裡有一個“小型”的“燈光夜市”,見到的一刻,一下子仿佛回到了80與90年代逛“燈光夜市”的感覺,滿滿都是情懷。
珊珊三丫頭與朋友臨時改變回家的計劃,決定先在這個小型的“燈光夜市”逛逛。東曉南地鐵旁的這個燈光夜市是在街道一邊的一個在建的樓盤前,擺攤的攤位是搭建的,與那些占道經營的“走鬼”不同,這些檔口明顯是有管理的經營。
整個“燈光夜市”從頭走到尾,大概隻有100-200米的長度,但一眼望過去,有許多攤檔在燈火明亮下顯得十分繁華,十分熱鬧,擺賣的東西也非常多,有衣服、飾物、鮮花、手機貼膜、鞋子、飾品等,真是琳琅滿目啊!一下子好像進入一個五顔六色的“燈光夜市”世界。
其實,燈光夜市最早出現在1984年,當時市政府為安置大批因觀綠路等城市建設項目被迫遷至的個體戶,“西湖燈光夜市”就開業了,成為全國第一個燈光夜市。當初燈光夜市的設立,是為解決城區低收入人群,特别是無固定職業者的生計問題,後來,廣州西湖路燈光夜市因為一部電影《雅馬哈魚檔》名聲大振。
那時候燈光夜市裡賣的衣服、飾品等,價格都是走大衆路線,還有一些非常便宜的。街市上的叫賣聲,電子喇叭聲、音樂聲、吆喝聲、讨價還價聲等等此起彼伏,構成了當時“燈光夜市”所特有的畫面,深深地印在了一代人的心中和腦海中。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國的大城市,都掀起了“燈光夜市”的熱潮,但随着城市化的高速發展和城市環境整體規劃的需要,一些占道擺攤、區域劃分不規範的燈光夜市就慢慢的淡出了市場,原來嘈雜的夜市瞬間靜了下來,先前明亮熱鬧的場景,從此就“消失”在沉沉的夜色中。
不想,今天在這個地鐵口的旁邊,還有這樣一個與從前燈光夜市差不多的,隻是少了那種大聲放音樂和電子嗽隻叭聲。此時,珊珊三丫頭走到一檔服裝攤擋前挑選衣服,見攤主正在和顧客一番讨價還價,最後達成一緻,一件T恤25元就在眼前成交了。看到這種鮮活的生活場景,真的好在從前逛街的感覺,這種感覺又怎麼是網上購物可以比的呢?
其實最近,廣州市又開始思考如何讓“夜經濟”進一步點亮都市的夜空,除了鼓勵企業推廣夜間延時服務,夜間特定時段設置分時制步行街,強化保障措施外, 擦亮“食在廣州”招牌外;還将圍繞“千年商都”“嶺南文化”“都市文化”,打造一批凸顯地方特色的夜間文化旅遊集聚區;并塑造夜間體育品牌成為廣州發展“夜經濟”的核心内容。對比從前的“燈光夜市”,這種“夜經濟”的概念,是更有規劃的措施,讓人期待這會讓廣州成為一個别具風情的夜市,成為廣州一張出色的城市名片。
那麼 ,你有逛過80與90年代時的燈光夜市嗎?關于燈光夜市,你有什麼樣的回憶?現在,你還在那裡見到過燈光夜市?你認為怎麼的燈光夜市最能體現城市的特色?歡迎大家留言分享哦!圖文均是版權作品,未經珊珊三丫頭書面授權,嚴禁搬運、轉載、洗稿。如需轉載,請與作者珊珊三丫頭聯系,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