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的便攜性和近距離對焦的拍攝特點,可以在不需要額外添加外置鏡頭下,結合使用手機的數碼變焦,實現近距離拍攝,或是微距攝影。這就讓手機的昆蟲攝影,也成為了可能。
手指上的螳螂若蟲(手機拍攝)
相對于用手機拍攝(大多數的)花卉,手機拍攝(常見的)昆蟲在體型上多屬于中、小型(大多在3cm以内)。因而,手機拍攝昆蟲,在拍攝的距離上的掌握上就顯得很關鍵了。
疑似:南蝈蝈(手機拍攝)
善于使用“近距離 适當的數碼變焦”,是手機拍攝好昆蟲照片的重要環節之一(如果所用的手機自身帶有“微距”模式,可依據拍攝主體對象與意圖,在二者間選擇使用)。這裡需要說的是,如果想在手機昆蟲攝影上更進一層,就必須放下通過後期的剪裁來達到拍攝預期的想法。從攝影層面上說,這種所謂的後期“二次構圖”的想法是不可取的,盡量的不要成為一種拍攝習慣。尤其是在進行近距離或是微距攝影的時候。
椿象若蟲(手機拍攝)
因而,我們在手機拍攝昆蟲時,要養成盡可能地“近距離 數碼變焦”(或是微距模式)下的拍攝意識。近距離或是微距下的拍攝,拍攝畫面中昆蟲能夠獲得較大的畫幅,這對昆蟲的細節,色彩與質感等的清晰體現,是很有利的,所拍攝的昆蟲照片,也就會更具有觀賞性,顯得完美與高級感了。(手機“近距離 數碼變焦”下的微距拍攝技法,詳見已經分享的“手機攝影”合集(5)說說手機微距攝影,用簡單的方法拍攝精彩的微距)
粗腿小蜂(手機拍攝)
手機以“近距離 數碼變焦”(或是微距模式)的方式,貼近昆蟲拍攝。這會讓不少的攝影人擔心:靠近昆蟲拍攝,會不會因為拍攝距離太近而驚吓了昆蟲,讓昆蟲有了警覺或是逃走,讓昆蟲的拍攝變得困難起來。
手指上的金龜子(手機拍攝)
其實,這種的擔心大多是出于對常見昆蟲習性的不了解而産生的。事實上,許多常見昆蟲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容易受到驚擾,手機接近拍攝還是有可能的。
手指上的竈馬(手機拍攝)
通常情況下,用手機拍攝昆蟲,如果沒有刻意的有目的尋求,我們大多數是随遇而拍的。因而,所遇到的昆蟲也大多數是比較常見的。稍微的了解一下常見昆蟲的習性,是很有助于我們接近昆蟲,選取昆蟲特有的表情特征拍攝的。
産卵的鹿子蛾(手機拍攝)
一,用手機拍攝鱗翅目的昆蟲。包括蝴蝶和蛾子兩大類。
鱗翅目中蝴蝶的習性。蝴蝶是我們最為熟悉的昆蟲,常見的蝴蝶有小灰蝶,弄蝶,粉蝶,蛱蝶和鳳蝶等。别看蝴蝶有對圓且大的複眼,但它們的視力遠遠不如嗅覺來的靈敏。
大白紋弄蝶(手機拍攝)
小灰蝶,弄蝶和粉蝶的習性。小灰蝶,弄蝶和粉蝶屬于中小型蝴蝶。這幾種蝴蝶相對比較不太畏懼人。拍攝的“近距離 适當的數碼變焦”的掌握,以被攝主體盡可能地“滿框取景”下的近景拍攝或是特寫拍攝為主。
滿框取景拍攝,黃粉蝶(手機拍攝)
小灰蝶、粉蝶停栖時喜歡将翅膀合攏直立。這兩種蝴蝶的翅膀背面斑紋,會比翅膀正面斑紋來得更有觀賞性。
點玄小灰蝶(手機拍攝)
菜粉蝶(手機拍攝)
小灰蝶和粉蝶停栖時翅膀展開的時候相對較少,而且翅膀正面的斑紋也較為單一。尤其是小灰蝶,翅膀正面多為單色的藍色(或是褐色)斑紋(如下面的圖例對比)。
合翅的紅邊黃小灰蝶(手機拍攝)
展翅的紅邊黃小灰蝶(手機拍攝)
弄蝶也不太畏懼人。從弄蝶停栖時翅膀的擺放姿态上看,弄蝶有兩種:一種是四隻翅膀倆平倆立,呈現立體狀。一種是翅膀平直伸展(這種翅膀擺放方式,在所有的蝴蝶中是與衆不同的)。
弄蝶,翅膀倆平倆立呈現“立體”擺放(手機拍攝)
白弄蝶。翅膀平展伸直擺放(手機拍攝)
蛱蝶和鳳蝶的習性。蛱蝶和鳳蝶屬于中、大型蝴蝶。這類蝴蝶擅長飛行,敏感性較高。手機貼近拍攝容易驚擾它們。而且它們停栖在花朵上時,翅膀也大多數地不停扇動,尤其是鳳蝶。
雙尾蝶(手機拍攝)
手機拍攝蛱蝶、鳳蝶(也包括小灰蝶、弄蝶和粉蝶等)比較容易接近的時機:(1)蝴蝶吸食花蜜和吮吸水份時。(2)蝴蝶交尾時。(3)清早的時候,也是拍攝蝴蝶昆蟲的好時機。大多數的蝴蝶都畏寒喜暖,清早微涼的天氣會讓蝴蝶安靜許多。(如下面的圖例)
吸食花粉的小灰蝶(手機拍攝)
特寫:地面上,吮吸水分的碎斑青鳳蝶(手機拍攝)
石壁上,吮吸水分的琉璃紋鳳蝶(手機拍攝)
交尾的三線蝶(手機拍攝)
鱗翅目中蛾子的習性。蛾子的種類與數量遠遠比蝴蝶來得多。但因為蛾子大多數是晝伏夜行的昆蟲,因而白天裡我們能夠遇到的(特别是大型的)蛾子并不多。
四黑目天蠶蛾(手機拍攝)
如果不是刻意地通過燈誘方式,在夜晚拍攝蛾子(大多數蛾子都有趨光性)。我們與一些蛾子,特别是大型的蛾子,都得在清早的時候與它們相遇。特别是在一些郊外夜晚有強燈光的場地(如:建築工地等)。這些場地夜晚的燈光吸引來了蛾子,次日會有些蛾子留了下來。
憶亞四目綠尺蛾(手機拍攝)
蛾子與蝴蝶一樣,都畏寒喜暖。體形越大的蛾子,清早需要熱身的氣溫就越高。這也是我們清早時常會看到一些大型的蛾子,停在那兒時,會撲騰着翅膀進行着熱身。
大斑丫枯葉蛾(手機拍攝)
手機拍攝(清早)遇到的中、大型蛾子(如天蠶蛾,天蛾,尺蛾等),隻要不刻意地去擾動它,還是可以很舒适的,有足夠的時間,近距離拍攝的。
長尾天蠶蛾(手機拍攝)
啞鈴帶鈎蛾(手機拍攝)
掌舟蛾(手機拍攝)
而一些喜歡停栖在雜草中,或是葉子背面等的小型的蛾子(如:螟蛾等),手機貼近拍攝時,容易觸動到蛾子停栖時周邊的草葉而驚擾了蛾子,拍攝起來需要更加的留意與細心了。
野螟蛾(手機拍攝)
茶斑蛾(手機拍攝)
二,用手機拍攝鞘翅目的昆蟲。
鞘翅目的昆蟲種類非常多,卻大部分是我們所熟悉的。如:瓢蟲、金花蟲(葉甲),金龜子,天牛,象鼻蟲,鍬形甲蟲等等。這些昆蟲中,有許多的昆蟲在我們年少時被捉來玩着。
小十三星瓢蟲(手機拍攝)
金龜子(手機拍攝)
鍬形甲(手機拍攝)
鞘翅目中的昆蟲的習性。不同科的鞘翅目昆蟲,在體型大小上差别很大。它們都有翅膀,有趣的是它們極少數的會在拍攝中,因受輕微的驚擾而展翅飛離。許多時候,隻要你願意,都可以将它們捉拿放到手上進行拍攝的。
手掌心上的小十三星瓢蟲(手機拍攝)
手指上的金龜子(手機拍攝)
手掌上的星天牛(手機拍攝)
手機拍攝鞘翅目的昆蟲,完全可以安心地依據被攝主體(昆蟲)的體型大小和拍攝意圖,掌握好“近距離 數碼變焦”(或是微距模式)的拍攝距離,耐心的,細心地拍攝出盡可能完美的昆蟲作品。
象鼻蟲(手機拍攝)
虎天牛(手機拍攝)
犀金龜(手機拍攝)
三,用手機拍攝直翅目的昆蟲。直翅目的昆蟲包括蝗蟲,螽蟴和蟋蟀等。
蝗蟲(俗稱:螞蚱)的習性。
短角異斑腿蝗(手機拍攝)
各種蝗蟲之間在體形大小上有不小的差異。拍攝過程中,感覺蝗蟲有個有趣的現象,體型越小的蝗蟲(成蟲)警覺性越高,越是不容易靠近拍攝。反倒是大型的蝗蟲(如:世界上最大的蝗蟲),更不畏懼人,還可以引導到手上進行拍攝。
棉蝗,世界上最大的蝗蟲(手機拍攝)
也許是蝗蟲大家太熟悉了,沒有了新鮮感,似乎拍攝的人真的不多,包括手機拍攝。(我也一樣,除了遇到感覺是新品種,拍攝下來做個圖片保留)
蝗蟲(手機拍攝
菱蝗(手機拍攝)
菱蝗(手機拍攝)
其實,相對蝗蟲的成蟲來說,蝗蟲若蟲在外觀的體形與表情上,更富有觀賞性。這也可能是因為成蟲的翅膀,掩蓋了蝗蟲身體形狀與質感,而少了些觀賞性的原因吧。
蝗蟲若蟲沒有翅膀,不能飛行,隻能彈跳。手機貼近拍攝,會容易許多。
蝗蟲若蟲(手機拍攝)
竹蝗若蟲(手機拍攝)
螽斯(這裡對螽斯科昆蟲的統稱)的習性。
螽斯的種類也不少。可能是大家對螽斯不太熟悉,因而時常将螽斯當成蝗蟲了。其實,螽斯與蝗蟲在外觀上有個明顯的差别,那就是觸須上的差别,螽斯的觸須都是極細長的。而蝗蟲的觸角則是(細)短棒狀的。
褐背露斯(手機拍攝)
手機很容易貼近螽斯進行拍攝。相對于蝗蟲,螽斯更加的不畏懼人,如果願意,甚至可以将它引導到手上拍攝。
疑似:南蝈蝈(手機拍攝)
手指上的竈馬(手機拍攝)
四,用手機拍攝半翅目的昆蟲。有兩大類:椿象和蟬
椿象(俗稱:臭屁蟲)昆蟲的習性。
黃斑椿象(手機拍攝)
椿象的種類也不少,體型上大小也差異很大。也許椿象會散發出一種臭味驅趕天敵的原因,因而,椿象也是不太畏懼人的。大多數情況下,手機也是可以從容貼近拍攝的。
稻緣椿象(手機拍攝)
獵椿(手機拍攝)
月肩奇緣椿(手機拍攝)
椿象的若蟲也很漂亮,有不少的椿象若蟲随着每次的蛻皮,在外形和體色上也會發生變化。也很具有觀賞性。(如下面的不同齡的荔枝椿象若蟲)
荔枝椿象,初齡若蟲(手機拍攝)
荔枝椿象,早齡若蟲(手機拍攝)
荔枝椿象,終齡若蟲(手機拍攝)
椿象的取食方式有些特别,是先通過口器,将腐化液注入獵物體内,然後進行吸食(如下面圖片)。這讓我在拍攝椿象過程中,是比較慎重地将椿象引導到手上進行拍攝的。擔心它在手上時間長了,萬一也給紮上一口。
吮吸獵物的獵椿(手機拍攝)
蟬科的習性。蟬科中的蟬,包括常見的大型蟬(如:知了,熊蟬,暮蟬),不太常見的中型蟬(如:草蟬),不太熟悉的沫蟬,蠟蟬,葉蟬等等。
中、大型蟬(雄蟬善鳴叫),警覺性較高。好在蟬的自身體型較大,距離稍微遠一些,手機也可以在一定的近距離下,借助“适當的數碼變焦”進行拍攝。
知了,最常見的大型蟬(手機拍攝)
騷蟬(手機拍攝)
琉璃草蟬(手機拍攝)
紅腳黑翅蟬(手機拍攝)
手機拍攝小型蟬(如:葉蟬,蠟蟬,沫蟬等),貼近拍攝時,動作不要過大。一般情況下,還是比較容易完成拍攝的。
三刺角蟬,微小型(手機拍攝)
葉蟬(手機拍攝)
碧蛾蠟蟬(手機拍攝)
紅紋沫蟬(手機拍攝)
各種蟬的若蟲中,蠟蟬的若蟲應該是最具有觀賞性的了。大多數蠟蟬的若蟲,都會帶有蠟質絨毛(不同的蠟蟬若蟲,絨毛形狀不同)。這種蠟質絨毛在蛻變成蟲時會消失。
蠟蟬若蟲(手機拍攝)
蠟蟬若蟲沒有翅膀,但彈跳力強。跳起前尾部絨毛會收攏成束。起跳的速度快,轉眼間就不知去向。手機拍攝蠟蟬若蟲需要貼近拍攝,這樣才能将微小的蠟蟬若蟲與絨毛質感,較好地體現出來。
蠟蟬若蟲(手機拍攝)
五,用手機拍攝螳螂目的昆蟲。
螳螂目的螳螂品種不太多,而且有些品種會有地域性分布(如我們這兒的麗眼斑螳)。
麗眼斑螳(手機拍攝)
螳螂的習性。螳螂目中的各種螳螂都不畏懼人。手機完全可以依據拍攝意圖掌握好拍攝距離。常見的螳螂(成蟲)大多數都是體形修長,拍攝距離的掌握,需要兼顧背景的模糊虛化的散景效果。
疑似:柔螳(手機拍攝)
棕靜螳(手機拍攝)
大螳螂(手機拍攝)
螳螂是昆蟲中最有着主動與人互動願望的蟲兒。時常在拍攝螳螂若蟲時,會遇上螳螂若蟲主動地往貼近拍攝的手機(或是相機)和手上蹦,而且在手上很安然地“玩耍”着,鏡頭感極強,看着就萌萌可愛。
大螳螂若蟲(手機拍攝)
寬腹斧螳若蟲(手機拍攝)
柔螳(手機拍攝)
大螳螂若蟲(手機拍攝)
六,用手機拍攝膜翅目的昆蟲。膜翅目包括蜂和蟻兩類昆蟲。
手機拍攝蜂類的注意要點:我們日常中常遇到的中、大型蜂(如:蜜蜂,木蜂,胡蜂等),都會有蟄人的可能。特别是胡蜂(也叫馬蜂)科的蜂。
彩帶蜂(手機拍攝)
黃腰泥壺蜂(手機拍攝)
黑盾胡蜂(手機拍攝)
想說的是,手機拍攝這些中、大型蜂(特别是胡蜂),一定要謹慎小心。特别需要說的是,秋季莫惹胡蜂(切記、切記、切記)。因為許多胡蜂(群)在冬季的時候都會死去。而秋季是它們繁殖後代和為來年新生幼蜂備食的時期。這段時間裡,胡蜂會比其它時間裡顯得更加暴躁,防護意識增強。極易主動攻擊靠近它們蜂巢的,讓它們感覺到有危害的任何的動物(包括人)。
棕長腳胡蜂(手機拍攝)
通常情況下,單個胡蜂是不會主動攻擊的。但(非秋季時)靠近它們的巢穴拍攝時,就得多留一份心了。如果你發現在蜂巢上忙碌的(多隻)蜂停下來,盯着你時(這是它們發出的警覺、攻擊信号),還是趕緊的離開為好。
黃長腳胡蜂和蜂巢(手機拍攝)
異腹胡蜂和蜂巢(手機拍攝)
上面兩張照片中的蜂巢,還是中、小型胡蜂的蜂巢。如果是大型胡蜂(如:虎頭蜂)的蜂巢,那麼就要格外的小心避開。虎頭蜂不僅個頭大(蜂巢的個頭也很大),攻擊力強,蜂毒的傷害也很大。遇上虎頭蜂和蜂巢,别說是秋季,就是平時裡,也盡量遠離,别去輕易靠近(拍攝)招惹它們。
中華大虎頭蜂(手機拍攝)
黑腰虎頭蜂(手機拍攝)
蟻類的習性。螞蟻(這裡是對蟻類的統稱)也會叮咬人。因而拍攝的時候盡量不要引導到手上拍攝(特别是大型螞蟻)。
山蟻(手機拍攝)
上高一的時候(76年)有回在校辦農場勞動,午休時,有一王姓同學看着地面上的大山蟻說:我去捉隻螞蟻,看看蟻酸是什麼樣。看着他蹲下身子去捉山蟻,忽然地就聽他大叫一聲,人跳了起來,說是讓那隻大山蟻叮了。疼,真的很疼。那模樣,至今記憶猶新。
搬運蟻卵的舉尾蟻(手機拍攝)
去年5月,站在綠道路邊拍攝的時候,忽然左腳脖子處像針猛紮下的疼痛。那疼痛順着腿筋延伸到大腿根部,感覺着那腳都不聽使喚。沒看到是什麼昆蟲叮咬的,從所處的環境上看,估計是讓大山蟻咬了。用随身攜帶的指甲刀,将腳脖處的叮咬處剪破,用手指持續地擠出有些發黑的血水,疼痛才得以緩解。回家後繼續擠出些血水(此時顔色正常),塗抹了些用清水調的香煙灰糊糊,次日正常了。
山蟻(手機拍攝)
相對于其它昆蟲,蜂和蟻,還是具有一定攻擊性的。盡管拍攝中被蟄或是被叮咬的可能性很小,但,還是依照自身的願望拍攝,不要強求,更不要冒險而拍。這不僅是對手機拍攝,對相機拍攝也是一樣的。
舉尾蟻與幼蟲,昆蟲的共生現象(手機拍攝)
(已經分享的“聊手機攝影”系列文章合集:(1)說說手機三種照片分辨率,3:4,9:16,全屏的拍攝。(2)說說手機拍照的幾種測光模式和适用場景的拍攝。(3)說說手機全景拍攝技巧,畫幅,測光,起點的選擇。(4)用手機拍攝真正的微距照片,從鏡頭影像比說起。(5)說說手機微距攝影,用簡單的方法拍攝精彩的微距。(6)扯閑篇,用什麼樣的手機才能拍攝出好看的照片。(7)說說手機的專業,HDR,行雲流水,全景的拍攝技巧。(8)手機攝影三件套,助力微距攝影,長曝光的拍攝。(9)什麼是攝影追随拍攝法,說說手機追随拍攝的技巧。(10)什麼是花卉攝影,手機花卉攝影,如何拍出高級感。(11)手機拍攝水滴技巧,靜态,動态的水滴拍攝方法。(12)手機昆蟲攝影,如何拍出神形兼備,有質感的作品。(13)手機專業模式功能詳解,快門優先,星空等的拍攝)
小十三星瓢蟲(手機拍攝)
(原創攝影圖文,分享攝影實拍感受,如有疑惑請留言。謝謝您的觀看欣賞和鼓勵)尊重原創,請勿搬運抄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