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未來五年城市軌道交通

未來五年城市軌道交通

旅遊 更新时间:2024-10-01 18:17:15

未來五年城市軌道交通(軌道交通引領城市發展新格局)1

回望過去十年,出行交通方式的變化,刷新着武漢人的生活體驗。武漢兩江三鎮、河網密布,對于武漢市民來說,跨江跨河跨組團的長距離出行多,軌道交通“加速度”的規劃和建設,在提升生活便捷性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2010年3月,武漢市城市總體規劃獲國務院批複,規劃在都市發展區形成“以主城為核心、多軸多心”的城市空間結構,在此大框架下,武漢的軌道交通規劃也在同步推進,先後編制發布了四輪線網規劃和建設規劃,十年間實現了從“一年開通一條線”到“一年開通三條線”的新跨越。截至目前,武漢地鐵運營裡程達到435公裡,位居全國第七、世界前十,全面邁入世界級“地鐵城市”的全新序列。

把時光拉回十年前,那時武漢的軌道交通發展剛剛起步,2012年2号線建成通車,改寫了中國無過江地鐵的曆史,2014年通車的4号線把兩大火車站串聯起來,延伸到漢陽,武漢三鎮終于都有了地鐵相連。

1、2、4号線為第一期建設規劃的軌道交通,總裡程78.6公裡,形成主城區軌道交通“工”字型基本骨幹線網。第二期建設規劃至2017年,軌道裡程達到215公裡,形成環通三鎮、覆蓋主城的基本網絡。這一階段的建設重點解決三鎮跨江交通問題,實現了3号線和6号線連通漢陽和漢口,8号線和7号線連通武昌和漢口。

在第三期建設規劃時,強調将武漢的軌道交通線網由主城輻射到六大新城,軌道裡程達到405公裡,形成“主城聯網、新城通線”的軌道交通線網新格局。通往東湖高新區的11号線,通往江夏的紙坊線,通往新洲的陽邏線,以及機場延伸線和蔡甸線等都是在第三期規劃時提出的。

到第四期建設規劃時,為了高效鍊接,主要考慮環線和快線的建設。16号線是按照120公裡每小時的速度規劃,19号線是按照140公裡每小時的速度規劃。這些快線有的穿城,有的是放射型快線。

從2012年的2條線、56公裡增加到2022年的11條線、435公裡,武漢通過軌道建設形成了地下交通大動脈,目前軌道交通占公共交通總客流比例超過57%,城市客運骨幹作用日益突出。

軌道交通讓市民出行選擇更加豐富,長距離出行交通方式由小汽車、地面公交轉向更加便捷、高效的軌道交通,降低了出行成本、縮短了出行時間。同時,武漢市交通運行狀況也在不斷改善,擁堵指數在全國城市排名中逐步下降,交通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市民出行時間更有保障,生活更加從容。

【城市蝶變】

未來五年城市軌道交通(軌道交通引領城市發展新格局)2

1998年,未開通軌道交通的堤角地區。李亞軍攝

未來五年城市軌道交通(軌道交通引領城市發展新格局)3

2021年,軌道交通帶動了堤角的發展。李亞軍攝

軌道交通2号線規劃積極探索

未來五年城市軌道交通(軌道交通引領城市發展新格局)4

軌道交通2号線直達武漢天河機場。郭良朔 攝

武漢“兩江分割、三鎮鼎立”的地理格局決定了城市交通最大的瓶頸是過江交通。軌道交通2号線是我國首條穿越長江的地鐵線路,全長60.8公裡,設站38座。

一期工程(金銀潭—光谷廣場)2012年開通,建設過程中攻克了40多項國内外技術難題,創造了國内埋深最大、水壓最高、盾構獨頭掘進區間最長等五項地鐵隧道建設領域的全國第一,為國内城市過江地鐵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2012年12月28日開通當天,無數市民懷着期待與激動的心情踏上地鐵。乘客從江漢路站至積玉橋站車程3分鐘,實現跨江直聯,當日,就有32.8萬人次嘗鮮。

二期機場段19.8公裡于2016年開通,三期南延段13.4公裡于2019年開通。在線路建設過程中,逐步優化站點周邊較為松散的公共設施布局,提高建築開發強度。依托軌道站點打造常青組團生活區、新漢口國際展示服務區、老漢口風貌體驗區、環沙湖休閑生活區、環洪山綜合活動區、高新和高校交流展示區等特色功能區域,首次将軌道走廊與城市中心軸線統一打造,優化城市功能格局。

截至2019年12月,軌道2号線工作日客流以年增長率16.4%的速度增長,最高日客流超過120萬人次。

賦能TOD模式引領城市未來

未來五年城市軌道交通(軌道交通引領城市發展新格局)5

一輛光谷量子号有軌電車經過繁華的關山大道。 高勇 攝

TOD模式,即“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城市發展模式”,通過交通樞紐與城市功能、空間深度融合及整體規劃,實現并加快城市高質量進程。

在中心城區,武漢市規劃研究院(武漢市交通發展戰略研究院)以多線換乘樞紐站點支撐,強化樞紐站點與周邊步行10分鐘區域進行整體打造,如徐家棚站、洪山廣場站、中南路站、三陽路站、香港路站等,建設高效便捷的立體化換乘交通體系,補全教育、醫療、文化等城市公共服務設施,聚焦城市商業、商務、生活功能,打造站城融合的城市綜合體,做強中心城市核心服務功能,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質。

輕軌竹葉海站與宜家荟聚中心無縫對接,市民購物更便捷。

在新城區,圍繞末端站點和車輛段場,塑造産業多元、功能複合、環境優美、職住平衡的特色小鎮。如江夏黃家湖地鐵小鎮依托大學城科教資源,建設以高校科創孵化、國際交流和休閑運動為主體的青創小鎮;蔡甸柏林小鎮打造以“食品商貿、營養創新、文化休閑”為特色的國際營養健康城。地鐵小鎮既承接中心城區的功能與人口疏解,又創新了新城發展模式,引導新城高質量發展。

目前,我市按照“站城深度融合”理念,高标準組織漢陽站、武漢天河站等高鐵樞紐區的國際征集活動,建設高能級城市門戶,增強城市核心競争力,助力武漢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顧問院長沈景炎:

跻身世界級地鐵城市行列,市民生活将有很多可能

未來五年城市軌道交通(軌道交通引領城市發展新格局)6

地鐵16号線行駛在沌口江灘盛開的油菜花田上。史偉 攝

近些年來我因工作原因常來往武漢,對武漢軌道交通最大的印象是規劃和建設速度超出想象,往往隔一兩年就會新增幾條地鐵線,我一般在長距離跨江出行和高峰時會選擇乘坐地鐵,效率很高。

十年間,武漢軌道交通運營裡程從2012年的56公裡增長到435公裡,年均建設37.9公裡,創造了地鐵建設的“武漢速度”。武漢目前已跨步邁入全國軌道交通城市第一方陣,并跻身世界級地鐵城市行列。同時,與世界其他大城市相比,紐約市自1904年第一條長約14.6公裡的地鐵線路通車以來,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地鐵線路總長近399公裡,武漢軌道交通發展裡程和建設速度已跻身世界級地鐵城市行列。

當地鐵裡程達到世界級量級時,市民出行更便捷。軌道交通拓展了市民生活範圍,使得出行時間更有保障,生活更加從容;交通運行更暢通,城市道路擁堵情況在全國城市排名中逐步下降;城市生活更綠色,軌道交通網絡不斷延伸,覆蓋更多的商業商務、文化體育設施等公共服務資源,讓“軌道 公交 慢行”的方式越來越成為市民的出行首選,降低了出行能耗、減少了環境污染,讓城市更加綠色,生活更加美好。

我關注到湖北省提出構建“武鄂黃黃”的區域發展設想,武漢市面臨東擴,這需要軌道交通的提前布局。以延伸至鄂州葛店的武漢軌道交通11号線為例,是湖北省首條、全國第4條跨市域的地鐵線路,于2021年1月開通,現在承擔跨市日均客流約5000人次,節假日最大客流量超過1萬人次,對促進武鄂同城化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針對未來武鄂黃黃軌道交通規劃,建議武漢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根據國家相關要求,貫徹“四網融合”的理念,統籌布局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多層次軌道交通系統,通過各層次軌道交通網絡設施布局無縫銜接、樞紐便捷換乘、運營服務一體化,實現“一張網、一張票、一串城”,打造以武鄂黃黃為核心的世界城市和都市圈。

(策劃: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武漢市規劃研究院(武漢市交通發展戰略研究院)長江日報城建傳播中心 撰文:王亞欣 孫小麗 代琦 李玲琦 圖片: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提供(署名除外))

【編輯:王戎飛】

更多精彩内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