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是進攻,“合”是整含,“合”是疊加。
“引進落空合即出,粘黏連随不丢頂”是《打手歌》裡面的句子,它主要講的是太極拳推手攻防的原理。“引進落空合即出”是太極拳克敵制勝的法寶,是太極拳獨特的方法,是它區别于其他拳種的地方。長拳是以快制快,南拳是以剛制剛,太極拳是以柔克剛。如何做到“以柔克剛”呢?就要引進落空。“引進落空合即出”體現了太極拳的技擊特點,也是實現以柔克剛的法寶。
“引進落空合即出”這句話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引”,另一個是“合”。引,是引誘、引導,有因勢利導、誘敵深入的意思。在推手技擊中,要求你主動引導對方的勁力,牽引對方。這裡包含着兩個方面的内容:一個是對方主動進攻,你要引進對方,因勢利導,使對方的勁力落空;另一方面,你主動進攻,對方格擋,你要轉化對方的格擋力量,把對方的勁力引誘出來,這裡蘊含着敵變我變,誘敵深入的意思。所以,引,有兩方面的意思,一個是引導,一個是引誘——你主動進攻,我引導你,讓你落空:你不主動進攻,我引誘你,讓你勁力出來,落到空處。
“合”,就是進攻的意思,就是合擊對手,将其擊出。另外,“合”還有整的意思。太極拳講究整勁,不是局部的力量,是整體的合力,要求勁力“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這是與其他的武術拳種一樣的,都要求整勁。“合”,還有疊加的意思,是疊加的勁一一對方的來勁被我引化落空後,我的勁力疊加到對方的勁力上,落到對方的身體上,把對方擊出。拳論說:“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四兩撥千斤,就是把我的勁力疊加在對方的勁力上,從而牽動對方,讓對方失去平衡。
那麼,我們在推手技擊中如何做到“合”,實現“合即出”呢?首先,在練習太極拳套路時,要有攻防意識。在這一點上,大多數為了健身練習太極拳的人沒有做到,他們大多不明白動作的攻防含義,沒有敵情觀念,體現不出來太極拳動作勁力、剛柔、虛實的變化。這樣練習太極拳雖然能起到一定的健身效果,但是,對提高太極拳的攻防技能是沒有多大效果的。因此,要想提高太極拳的水平,必須在練習當中能理解動作的攻防含義,能夠體現出這種攻防含義。所以,練習太極拳,要能做到“引進落空合即出”,首先在套路練習上就要下功夫,要體現出太極拳的攻防意識,表現出勁力的變化。這樣,在思想意識上不斷強化自己的神經反應,以後在技擊中就能形成正确的條件反射,自如地做到“引進落空合即出”。
其次,要做到“引中求變”。在推手技擊中,對方的來力有多大、多快,我都要随住對方,把對方的勁力引開,讓它落空。如何讓對方的勁力落空呢?重要的方法就是螺旋一一用螺旋纏絲改變來力的方向。如果一味地引對方的勁力,沒有螺旋纏絲以改變對方力的方向,也就做不到引進落空,對方的勁力就會完全落到自己的身上,也就無法實現後邊的“合即出”了。所以,要做到“合即出”,就要做到“引進落空”。古典拳論中說:“或柔化,或剛攻,因敵變,螺旋中。”還有:“太極練掤勁,勁要走螺旋。”這些都說明了太極拳動作走弧形、勁力走螺旋的特點,其目的就是引進落空,造成我順人背的形勢,然後才能“合即出”。
第三,要“合擊進攻”。這就要求練習太極拳要勁力完整一氣,形成合力,也就是周身勁力要能合上;還有要能和對方合上,把自己的勁力疊加在對方的勁力上。這就是借力打力。
第四,要“推手實踐”。單練套路隻不過是太極拳練習的基礎,要想真正懂勁,必須練習推手。通過雙人的推手練習,體驗太極拳勁力的變化,建立自身的引化,平衡、發放等神經系統的反應。所以,推手訓練是非常重要的,這就像遊泳必須在水中才能學會一樣,單人的假想練習,是很難真正達到懂勁的地步的。推手練習,不是為了争勝負,而是通過單推手、雙推手、四正推手、大捋推手等等練習方式,訓練自己的柔化,發放能力,體驗棚捋擠按,采例肘靠等太極八法的勁力方法。推手時,要注意不能丢和頂,要粘黏連随,不丢不頂;要體會腰的旋轉運化,體會胸腹的含展折疊,體會引進與合發。總之,太極拳的推手,就是為了訓練懂勁的能力。練習時,最好有老師或水平高的人給你喂勁,拳友之間也可以互相喂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