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你知道關于端午節和粽子的故事嗎

你知道關于端午節和粽子的故事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9 18:32:32

你知道關于端午節和粽子的故事嗎?“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你知道關于端午節和粽子的故事嗎?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你知道關于端午節和粽子的故事嗎(粽子的産生真的與屈原有關嗎)1

你知道關于端午節和粽子的故事嗎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唐 李昭道《龍舟競渡圖》 故宮博物院藏

相傳,端午節食粽子的習俗與屈原有關:詩人屈原投江殉國後,百姓為防止魚蝦攪擾其屍身而将草木葉包裹的江米團投入江中。

傅抱石 《屈原圖》 故宮博物院官網

傳說終歸是傳說,學術界認為粽子源于祭祀。

周天子用牛、羊、豬三種動物祭祀社稷,稱“太牢”。《詩經·周頌·良耜》載:

“殺時犉牡,有捄其角。以似以續,續古之人。”

菰葉包裹黍米的角黍,其形狀極可能是模拟牛角。以水生性陰的菰葉包裹具有陽火之性的黍,又是陰陽相合的古典哲學思想體現。

“粽”字本作“糉”。最早記載見于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

“糭,蘆葉裹也。從米,聲。作弄切。”

起先這種食物是在夏至時食用的。《荊楚歲時記》有雲:

“夏至節日,食粽。”

清代 徐揚《端陽故事圖之裹角黍》冊 故宮博物院藏

粽正式成為端午節的節慶食物,已是晉代以後的事了。

晉代周處在《風土記》中描述:

“仲夏端午,烹鹜角黍。俗以菰葉裹黍米,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爛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糉,一名角黍。”

南北朝時期,北人南渡,角黍南傳。粽子也正在此時與端午節、屈原聯系在一起。

南梁吳均《續齊諧記》記:

“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貯米,投水以祭之。漢建武中, 長沙區回, 白日忽見一人, 自稱三闾大夫, 謂曰‘聞君嘗見祭, 甚善, 但所遺并蛟龍所竊, 今有穗, 可以揀樹葉塞上, 以五色絲轉縛之, 此物蛟龍所憚’,曲依其言。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帶楝葉、五花絲,遺風也。”

才子沈約編南朝《宋書》,其中記錄宋武帝劉裕在端午節送“雜色粽子”給北魏太武帝,為粽子加上了協和鄰邦的政治意涵。

唐代粽子的用米“白瑩如玉”。元稹有詩雲:

“彩縷碧筠糭,香粳白玉團。”

唐代韋巨源《食譜》中記載了一種蜂蜜涼粽,在當時的長安非常受歡迎,可謂是男女皆愛,老少皆宜。

皇帝每至端午都會給政績頗豐的臣子賞賜九子粽,以昭顯皇恩。正如溫庭筠詩中所寫:

“盤鬥九子粽,瓯擎五雲漿。”

當今市面的蜂蜜涼粽(圖片 | 第一旅遊網)

宋代蘇東坡的“時于粽裡見楊梅”是果品入粽的實況寫照。

宋代呂原明所著的《歲時雜記》中記載:端午粽子“ 品種甚多, 形式不一, 有角粽、錐粽、菱粽……又有九子粽”。

1988年,江西德安縣南宋周氏墓中出土了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粽子實物,可見是墓主生前所愛。

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中出土的粽子

元、明以後,粽子葉從菰葉變為箬葉、蘆葦葉,輔料有豆沙、豬肉、棗、胡桃等。

“以菰蘆葉裹黍米煮成, 尖角, 如棕榈葉心之形”的粽子還被納入《本草綱目》,其藥用價值得到了證實:葉“清熱止血、解毒消腫”;糯米性溫,有暖脾胃、止瀉、補中益氣之功用。

清朝時,五月初一至初五日,禦膳必有粽子,并以此供神敬祖。如舉辦“粽席”,還會在食用前進行“金盤射得許先嘗” 的小遊戲,即把許多粽子放一大盤内,人站在一定範圍外用小角弓射中哪隻,就先吃哪隻。一場“粽席”常擺設2000餘個粽子,頗為壯觀。

清代郎世甯《午瑞圖》 故宮博物院藏

除了前面所提到的食用米粽,還有一種内置艾葉、昌蒲等香料,外纏彩線的,由紙折成的幾何體“彩粽”。

小知識:

中國古代的色彩應用多來源于傳統的“五色觀”——青、赤、白、玄、黃,分别對應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和木、火、金、水、土五行。

“彩粽”色多者為五色,色少者可能隻有兩色、三色,後世多有變化。

端午節挂艾草(圖片 | 搜狐)

缤紛彩粽(圖片 | 百度)

古人對于大自然的感知遠比我們今天的人們要敏感得多。

時至端午,蠍子、蜈蚣、蛇類等毒物活動頻繁,人們為消災避蟲,就在彩粽裡加菖蒲、藿香、佩蘭等草藥随身佩戴,作用等同香包。因樣式美觀并且芳香怡人,寓意吉祥又能醒腦健神,被視為饋贈親友的佳品。

小知識:

蜈蚣、毒蛇、蠍子、壁虎和蟾蜍是中國民間盛傳的五大毒物,被合稱為“五毒”。

中國民俗認為每年夏曆五月端午日午時,五毒開始孽生。

端午五毒袋 故宮博物院藏

南京彩粽技藝傳承人韓玉如回憶:

“過去老南京人每逢端午節,家家懸挂彩粽,互送彩粽,裡面放入五谷雜糧,搖起來嘩啦啦地響,象征五谷豐收。”

經過老人别出心裁地創新,彩粽不再是一條線從底纏到頂,而是在畫心、菱形、方形等7種織法的基礎上設計出秦淮河系列、金陵十二钗系列、明城牆系列等融合南京地域元素的圖案。

韓玉如老人和她的南京彩粽(圖片 | 江甯新聞)

彩粽制作無前期圖紙,全靠作者成竹在胸。形體、色彩及最後的縫合要求都很嚴格。很多花樣不但要上下左右對稱,縫合時還要求不露針角、沒有斷線、毛刺,規整嚴密。看似小巧的彩粽,其制作動辄需要一天甚至更長時間。

彩粽制作(圖片 | 廿四節氣手藝學堂)

五月裡,端陽到,五色新絲纏角粽,香飄千裡是粽香!

實現傳統文化久盛不衰,貴在保護與傳承中讓更多人感受它的魅力。試想歲歲年年五月初,一家老小圍桌飲酒品粽, 其樂融融;大街小巷懸挂工藝彩粽,色彩斑斓。

願“粽”文化代代傳承!

齊白石《五日吉祥》

作者:清潭百尺

編輯:戚彧卿

端午安康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