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大涼山兒童上學

大涼山兒童上學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4 08:01:05

大涼山兒童上學(學前學普這一年)1

孩子在教師豐富的肢體語言表述下學習新的詞句。 記者 徐箭明 攝

涼山,是一片充滿傳奇的土地。彜海湖畔的結盟、嫦娥衛星的登月騰空以及溪洛渡、白鶴灘等世界級水電站的建設,讓傳奇不斷續寫着。同時,涼山也是貧困的土地,山高谷深溝壑縱橫的地貌、各項基礎建設的滞後,以及11個國定深度貧困縣連片,貧困發生面廣、貧困程度深的特殊州情讓這裡成為了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最難啃的“硬骨頭”。

學前教育的不充分,語言問題的阻礙是涼山脫貧攻堅中“短闆中的短闆”——在涼山,彜族群衆多年來習慣以彜語交流,普通話的“聽不懂,不能說”成為了廣大彜族學前兒童在進入義務教育階段後,造成學習跟不上、學習效率低等“教育困境”。

2018年2月11日,來到涼山昭覺縣火普村,視察調研脫貧攻堅工作。在看過涼山教育存在的問題後,語重心長地說:“教育必須跟上,絕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為解決涼山教育“起跑線”的問題,2018年5月27日,國務院扶貧辦、教育部在涼山啟動了“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試點,寄希望于通過該項行動,能讓彜區廣大學前兒童在義務教育階段前過好語言關,實現“聽懂、會說、敢說、會用普通話”的目标,而推動教育不斷向前邁進,從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從而為全國廣大少數民族地區學前語言教育,提供一個可以複制的方案……

正是從這裡開始,涼山的平原到高山,從河谷到丘陵,當鮮豔的紅旗飄揚在每一座鄉村時,當歌聲響徹每一所學校時,當普通話走進每一個家庭時,教育的種子就萌芽出了希望與未來……

牽挂的“懸崖村”——

“路再遠再難再艱苦也要辦好教育”

一座望不見盡頭的“天梯”,從昭覺縣阿土列爾山腳一片臍橙地向高處延伸。峭壁山崖上,崎岖峻險的鋼梯緊貼着岩石蜿蜒盤桓而上。一階一階、一層一層的從628米海拔一直聳入1460米的雲端。頂上,是一片廣闊的斜坡地,四十餘戶彜族人家在這裡世代聚居。

這就是心中牽挂的“懸崖村”。在鋼梯建設以前,幾近封閉的交通、信息技術的滞後以及當地人生活的單一性,讓這裡在保留民族原生态文化的同時,也失去了與外界文化溝通聯系的橋梁,精通彜語卻不懂普通話的事例屬于全州典型中的典型。

“村裡50歲以上的老人有53位,能聽懂漢語為零。30至45歲的中年,也有大半人隻能勉強聽懂簡單詞句。”阿土列爾村支部書記莫色吉日說,反而到了這兩年,“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如火如荼的開展,讓下一代學前兒童對普通話的掌握越來越熟練,越來越能說會用。“這是我們大人都非常慚愧的,我們都應該像孩子一樣,具備學習語言的能力。”采訪中,莫色吉日用彜話說。

大涼山兒童上學(學前學普這一年)2

教師羅英正在用普通話給孩子們講故事 。

阿土列爾村幼教點設在村口的一間平房内,門口是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飄展。雖然教學條件并不優越,但這并不影響孩子們學習的熱情。教室裡清脆悅耳的兒歌聲陣陣,伴着微風傳到了山頭,傳到了地裡,傳到了每一家每一戶每一位老人的心坎上——如果說,上幾輩人是因為交通、交流的障礙,沒能擺脫世代的貧困,那麼他們絕不希望自己的子孫重走長輩們的“老路”。所以,每個家庭都為孩子現在能入園讀書學習普通話而倍感欣喜,不竭餘力地給予支持。

在山高路遠、地廣人稀的農村辦教育難,在“懸崖村”辦好教育就更難。這裡艱苦的交通環境讓整村都沒辦法建一所水泥磚房,更沒辦法專門修一所學校。

——村民賈巴日幾兩年前外出務工,空下的兩間房屋就免費拿給了村上作為辦幼兒園的教室。

——辦學離不開桌椅闆凳,需要電視書籍,村民們就組織到山下,一件一件的用肩扛背馱上山來,盡可能地為每個孩子提供有限的、最好的教育條件。

“夏天雨季時,屋頂經常漏雨,村民們沒有等縣上來解決,自己就買了些鐵皮把屋頂漏雨的地方補上;由于‘懸崖村’物資的匮乏,幼教點隻能提供營養早餐,沒辦法滿足午餐,家長們就為孩子把香腸、臘肉、水果用口袋裝好,帶到學校吃飯。”幼教點輔導員吉伍爾洛對于村民為子女教育的投入和支持特别感動,她說盡管她的文化并不高,但是願意付出全部的心血,讓每個孩子都能學會普通話、養成好習慣,不辜負家長和孩子的期望。

“以前沒有條件,隻有小學生才能進校讀書,孩子們要攀爬落差800米的懸崖、越過13級218步藤(鋼)梯才能到山下的中心校學習。而如今,在家門口就能讀書了,這一代的孩子是幸運的,以後會越來越好。”村民俄的長今說,就算路再遠再難再艱苦也要讓“懸崖村”辦好學前教育。

因為在這裡,學前兒童們承載着長輩無數未能實現的希望和夢想。

永久村幼教點——

“全力投入,砸鍋賣鐵辦教育”

甘洛縣玉田鎮永久村是典型的彜族村,這裡有95.1%人口為彜族群衆。為了讓永久村的學前兒童能在上幼兒園時學會普通話,從州到縣各級資金共投入370萬元,建設了一所滿足當地需求的幼兒園——白牆青瓦、操場綠樹、桌椅闆凳、電視玩具……從教育基礎設施到教材使用,從幼教點輔導員的配置、培訓到校園食堂的建設,一項項設施均按照标準化幼兒園進行投入和建設。

“這所幼兒園是全村最新、最好、最牢固的房子,有130名4至6歲的學前兒童在這裡安全、快樂地成長學習。”該校負責人龐勇介紹,通過一年的學習,孩子們已經改變了過去“隻會用彜語說話”的情況,實現了一年前國務院扶貧辦、教育部啟動了涼山州“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時定下的目标。在該行動推進半年内,涼山州所有幼教點幼兒實現300句日常用語全部聽得懂,50%的幼兒實現普通話基本交流對話。一年半内,幼兒可進行300句日常用語會話。兩年内,實現日常見聞的動植物物體的圖片識别和普通話描述,溝通交流無障礙。

“小朋友,喜歡學習普通話嗎?”記者問。

“喜歡!”聲音稚嫩清脆,五歲的吉能小飛用普通話大方地回答。

“為什麼要學習普通話呀?”

“因為我長大後想當大明星……”

大涼山兒童上學(學前學普這一年)3

“我學會普通話了!”

簡單的幾句對話讓人倍感欣喜。從2018年5月27日到2019年5月27日,如今,“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在涼山試點時間推進剛好一年,一年間可以看到,過去隻懂彜語的學前兒童已經能夠進行基本的交流,受過學前教育的孩子更通過故事、兒童書籍、動畫片等多種教育方式打開了眼界,在懵懂的心中對未來充滿了無數夢想和期待,有的想成為大明星,有的想成為老師,有的想成為醫生……

自全州開展“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以來,甘洛縣以努力擴大“學前學會普通話”覆蓋率為抓手,提高幼兒保教質量為重點,村級幼教點幼教輔導員培訓體系不斷完善,教學整體水平不斷提升。

甘洛縣高效利用财政投入932萬元,在全州率先實現縣域行政村學前資源全覆蓋。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全縣211個點344個班,實現幼教點“學前學會普通話”普及率達86.75%,惠及近萬名學前幼兒,受到學生家長、以及提供技術支持保障的北京三好互動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好評。

到過的火普村——

“學前學會普通話正在改變每個孩子的命運”

“兩個小娃娃呀,正在打電話呀,喂喂喂,你在哪裡呀?诶诶诶,我在幼兒園……”走進火普村幼教點,兩個孩子正在水池旁一邊洗手一邊唱着好聽的兒歌,和班裡其他孩子一樣,一年前,對于他們來說,“普通話”還是無比陌生的語言,一年後,通過學前學會普通話教育,他們從不會到逐漸能聽懂,并開始會對話。

“從一開始學習‘爸爸’‘媽媽’等簡單的詞彙,後來逐步擴展到‘有禮貌、愛勞動,勤洗手、講衛生’等短句。目前,所有孩子基本都能聽懂簡單的普通話了。”輔導員阿子約雜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過去一放動畫片,孩子們聽不懂對白,坐一會兒就覺得枯燥跑出去玩兒了。而現在,每到放動畫片的時間,孩子們就特别高興,因為如今,能聽懂動畫片裡說的是什麼,能感受到缤紛的世界和不同的語言,覺得好看又有趣,因而,看動畫片也是學習普通話的過程。

“我很羨慕現在的孩子能在幼兒階段就學會說普通話。他們一旦打破語言障礙,能聽懂會說會用,後邊的學習就越來越簡單順利。這樣才能支撐起小學階段的學習,不落後于他人。”阿子約雜告訴記者,她小時候同樣不懂普通話,一直讀到小學4年級時才知道老師究竟在講什麼,可到這個時候已經晚了整整四年,所以較同伴同學來說,成績相對落後,因而錯過了更高層次的學習。

“或許我也因此失去了本該在人生中應有的更為廣闊的未來。”說到這裡,阿子約雜情緒有些複雜,而像阿子約雜孩童時期一樣,在幾年前的涼山,很多學前兒童在小時候所面臨的語言困惑,依舊在村村寨寨廣泛發生着。

大涼山兒童上學(學前學普這一年)4

課堂活潑有趣,在遊戲和兒歌中學習普通話。

昭覺縣灑拉地坡鄉中心校,擁有近69年的建校曆史,在昭覺縣47所鄉鎮中心校中教育成績都算得上名列前茅。就是這樣一所優秀的鄉鎮中心校也同樣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面臨巨大語言問題的挑戰。

“在過去,一年級的學生完全聽不懂普通話,盡管實行‘雙語教學’但是由于缺少語言環境和學前學習,突如其來的小學課程,讓學生們很難理解。”該校副校長吉木土拉在中心校工作近二十年,他對“學前學習普通話”的重要性深有體會。

“過去一、二年級的學生,數學都能取得不錯的成績,因為形象,表述簡單,但語文考試往往隻有20、30分,這種現象持續了很多年。”吉木土拉說,從前,大多數小學階段的學生連考試題目都讀不懂,隻能看答題形式“猜”——看到括号是填空,看到左右各兩組詞就是連線,想要學得透成績好,根本無從談起……

而到了今年,學校的教學情況有了根本性轉變。據吉木土拉介紹,2018年9月入學的第一批接受過普通話學習的學生,語文成績提高到了50至70分,平均提高30分以上。“成績的快速提高最直觀的、最接地氣的體現出“學前學會普通話”的重要性,我相信,未來還會越來越好,學生們再也不會因為語言溝通的障礙而‘輸在起跑線上’。”吉木土拉說,“學前學會普通話”正改變着每個孩子的未來,他對未來彜區教育的前景充滿了期待。

唐央鄉幼教點——

“黨政重視和科學管理是‘學前學普’行動的重要支撐”

“人生百年,立于幼學。在學前階段,語言關得到了解決,溝通就沒有問題,學習也就沒困難了,這從我們學校學生成績中就明顯可以論證,接受過普通話教育的學前兒童,進入小學後各科成績、各種行為養成習慣,較過去都有明顯的差異。”木裡縣唐央鄉小學校長徐約布說,地方黨委、政府的重視和科學管理是“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能夠成功的重要支撐。

“‘學前學會普通話’正在改寫民族地區的教育史,它的意義已經在實施一年後顯現出來。正因為這樣,黨委政府就必須更加重視,更加加強這項工作的管理,進一步提高學前學普工作質量。”徐約布說。

為确保“學前學會普通話”在唐央順利推進,鄉黨委鄉政府結合學校和本鄉實際,召集學校領導班子一起進行商議并組織召開“學前學會普通話工作推進會”,會上,進一步明确鄉黨委鄉政府、村委會和學校在“一村一幼”管理工作上進行了分工:鄉黨委鄉政府,村委會負責招聘人員和調整人員,考勤管理,協助改善辦學條件。

另一方面,鄉黨委鄉政府要求學校每學年至少組織兩次“一村一幼”輔導員的校本培訓。“我們鄉有藏、彜、漢三種民族,輔導員配置盡量考慮從民族語言到普通話學習的過渡。”該村輔導員介紹,唐央與其他純粹的彜族村還有所不同,有一部分會說普通話的漢族孩子能為其他孩子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在此基礎上,輔導員再通過和各種教育指導,能更快地推動普通話教學。

盡管唐央的普通話教學推進良好,但是鄉黨委鄉政府以及學校依然絲毫沒有松懈,嚴格要求輔導員們重視“學前學會普通話”工作,切實做到聯系地方語境實際,因材施教、不忽視任何學生,對每個個體負責。同時,輔導員們按照要求,認真指導教學并記錄他的成長、學習過程,并将每個個例形成材料及時選擇性上報,結合實際按相關培訓公司既定的表冊,每月對全班學前兒童的學普質量作兩次評價,每學期按上級要求進行一次分齡段進行的普通話能力測試。

從各種檢查與評價中發現,各輔導員業務能力逐年得到提高,各方面得到了良好的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管理水平、教學質量都在不斷升級。如今,每到唐央各村村落,總能聽到來自學前兒童的“老師好”“叔叔、阿姨好”等禮貌的問候。

“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為鄉村今後的基礎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正讓鄉村的教育發生質的變化,在長遠的未來,從根本上改寫民族地區貧困農村落後的面貌。

來源|涼山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