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曆史上有多厲害?【編者按】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轟然倒下它不僅開啟了兩德統一的進程,也象征着冷戰時期的結束但曆史并未像福山所言“自此終結”——三十年過去,民粹在各國迅速崛起,新冷戰似乎一觸即發,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波蘭曆史上有多厲害?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編者按】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轟然倒下。它不僅開啟了兩德統一的進程,也象征着冷戰時期的結束。但曆史并未像福山所言“自此終結”——三十年過去,民粹在各國迅速崛起,新冷戰似乎一觸即發。
在柏林牆倒塌三十周年之際,界面新聞重新走訪了鐵幕的東邊。從紀念活動的柏林現場到民粹泛濫的東德小鎮,從政策親曆者的口述到異見藝術家的表演,從經濟轉型的奇迹到社會融合的掙紮,我們站在現場去還原曆史,我們拆解曆史來反思當下。下一個十年,國際秩序将走向何方?
記者|王磬 發自德國柏林
對諸多舊日的蘇聯衛星國來說,1989年鐵幕的倒下隻是漫長改革的開始。在經曆了劇烈的革命之後,如何進行華麗轉身?波蘭的例子或許能夠提供一些啟示。
1989年至1990年間的東歐劇變,最早正是始于波蘭。1989年6月,波蘭舉行四十年來首次部分議席的民主選舉,日益壯大的反對派政治勢力“團結工會”赢下了99%的議席,這不僅開啟了波蘭自身的“後社會主義”改革,也引發了周邊國家的連鎖反應。
三十年過去,波蘭實現了經濟上的崛起,成為區域内經濟增長最迅速的國家;但也遭遇了貧富差距加大、民粹主義崛起的發展困境。在《波蘭的新黃金時代——後社會主義成功轉型和前進道路的見解》一書中,知名波蘭經濟學家馬欽(Marcin Piatkowski)回顧了這一轉型時期的經驗與教訓。在柏林牆倒塌三十周年之際,界面新聞專訪了馬欽。
馬欽指出,波蘭經濟崛起的諸多原因中,常被低估的一個是其社會主義遺産:1989年之前的社會主義時期,為波蘭留下了一個開放、平等主義、沒有階級、尊重才能的社會,為後來的大規模改革奠定了基礎。
在馬欽看來,1990年代中期,波蘭推行大規模私有化的時間比區域内其他國家都晚,這反而讓波蘭的改革進行得更充分。他總結到,2004年加入歐盟對波蘭經濟影響巨大,主要體現在:歐盟單一市場提供的準入;西歐向波蘭輸出了良好的社會制度;以及歐盟對波蘭的大量資金援助。馬欽認為,中國對波蘭的投資還有很大的潛在空間可供利用,在尖端交通工具生産、新能源等行業将有較大增長機會。
界面新聞:在波蘭,人們會如何談論柏林牆?你如何評價柏林牆倒塌對波蘭的影響?
馬欽:我們波蘭人不太談論柏林牆。柏林牆倒塌是在1989年11月,但波蘭的“後社會主義”改革在1989年6月之後就開始了。可以說,是波蘭邁向改革的步伐使柏林牆松動了。如果沒有波蘭政權的更叠,柏林牆或許就千秋萬代了。對我們而言,1989年6月在波蘭發生的“團結工會事件”才是轉折點。從那時起我們的選舉有了一定的自由度,第一屆“後社會主義”政府開始了改革。
界面新聞:你如何評價1989年以來波蘭在後社會主義轉型期裡取得的經濟成就?
馬欽:過去一千年裡,可以說,波蘭是一個從未取得過經濟成功的國家。但在最近的三十年裡,波蘭經濟可以說是創造了奇迹。
從許多方面看,你都可以把波蘭稱作“歐洲的韓國”。過去三十年裡,它的增速是全歐洲最快的;與全世界同等收入水平的經濟體,也就是中等偏上和高收入的國家相比同樣也是最快的。它甚至超過了包括韓國、新加坡、泰國等人們熟知的成功案例。波蘭的國内生産總值(GDP)和根據購買力平價(PPP)調整後的總産值在過去三十年裡翻了三倍,這在全歐範圍内也是數一數二的。
界面新聞:從你的研究來看,這種增長的原因何在?
馬欽:首先,波蘭制定了适合本國的經濟戰略。既有來自本地決策者的洞見,也有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币基金組織等國際機構的協助。
早在1980年代的共産主義時期,波蘭就已經開始改革了。1989年後,基于所謂的“波蘭戰略”(Strategy for Poland),波蘭的經濟改革很深入,逐步邁向一個開放的市場。除此之外,波蘭并沒有着急推行私有化。波蘭是同地區最晚實行大規模私有化的國家,晚于捷克、烏克蘭、俄羅斯、保加利亞、羅馬尼亞乃至于幾乎所有蘇東國家,大約在1996年才開始。它的好處是,當私有化實行時波蘭已經是一個相當透明的國家了。因此,資本的定價總體上是基于市場價格的,同時波蘭也沒有寡頭,沒有人可以借助私有化而自肥。
另一個原因是,波蘭特殊的曆史政治狀況使其可以有效地推行這些政策。很根本的一個問題是,全球尚有150多個發展中國家,它們都知道什麼是好的經濟政策,但為什麼無法實行?
波蘭的特殊性在于:第一,1989年後的波蘭和以往有很大不同,它是個推崇平等主義的國家,這是社會主義的正面遺産之一。此外它培養了優秀的精英階層來制定政策。第二,當時波蘭加入歐盟的意願十分強烈,西歐也願意接納波蘭,并支持其經濟成長。
界面新聞:你如何看待曆史上的社會主義時期對當前波蘭社會的影響?
馬欽:1989年,處于社會主義末期的波蘭經濟瀕臨崩潰,但它有一項遺産是經常被忽視和低估的,那就是它留下了一個開放的、平等主義的、沒有階級的、尊重才能的社會,這是波蘭和其它東歐國家成功的一大動力。它原則上使得每個人都有在一生中取得成功的機會,無論其出身和父母背景如何,這在波蘭曆史上是首創性的。
1989年之後,波蘭開始了開放社會的建設。如果你看一看波蘭今天的億萬富翁名單,便會發現這些人在1989年以前基本都是窮光蛋,從這個意義上講波蘭和中國有相似的經曆,這些人都是自力更生的。
界面新聞:你提到波蘭在1990年代延遲了大規模私有化。在你看來,較早實行私有化的國家可能面臨哪些弊端?
馬欽:以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為例,該國在1990年代實行了基于發行配給券(coupon)的大規模私有化。每個公民都領到一張證券,每張券代表一定份額的國有資産,其本意是要讓每個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都成為國有企業的主人。這種做法在實踐時出了問題,大部分人很快就把自己的證券低價賣出,令這些證券集中于少數人,這部分人因此能夠以極低的價格接手國企,并以高價将其轉賣,借此賺到了大筆利潤。這樣一來,大部分人都對私有化感到不滿,他們認為社會原本應該受益于私有化,而今卻吃了虧,得利的也應當是多數人而非少數人。
之所以波蘭的私有化比其它鄰國要晚,是因為波蘭有強大的公民社會,例如工會。大家不希望國企的私有化過于倉促,不希望低價甩賣。媒體始終保持監督,工會在私有化中扮演了積極角色;幾乎每個人都明白這些國企的價值所在。因此,當人們領到證券時,他們對這些券的分量也是心知肚明的,國有資産沒有以低價流入少數人之手,而是更加廣泛地惠及了社會。
私有化較為順利的理由還在于,到1996年時波蘭市場已經是開放、透明的,可以按市場價格出售。整個過程是公開的,從經濟上看也是合理的。這是波蘭的私有化結果較同區域其它國家更為理想的主要原因。
界面新聞:與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等其它東歐國家相比,你認為波蘭有何優勢?
馬欽:首先,波蘭是本區最大的經濟體,它有超過5000億美元規模的GDP,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加起來也隻比這多出一點。它也擁有本區最大的市場,有4000萬消費者。波蘭的勞動者受教育程度高且生産力強,在數量上也遠高于鄰國。例如,波蘭有超過150萬的學生,其大學培養出了10萬餘名擁有碩博士學曆的勞動力。他們的薪資期望隻有德國工資水平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但作為人力資源的質量卻與之不相上下。波蘭的各大産業尚有許多重要的投資機會,如汽車等,外國投資者要入場是很容易的,現有的供應鍊也足以支撐其開展業務。
其次,整個區域在當下都處于黃金時期,波蘭要稍微突出一點,但其它國家也很出色,例如新加入歐盟的愛沙尼亞和保加利亞等中東歐國家。所謂黃金時期是指,曆史上這些國家的大部分國民從未享受過如此高的收入。他們與西歐的生活水平差距目前而言是最小的。
界面新聞:波蘭在2004年正式加入歐盟。具體來說,這一舉動對波蘭經濟究竟有何利好?
馬欽:主要有三。第一,加入了單一市場,它意味着整個西歐的進出口市場都向波蘭開放了,外資也紛紛湧入。這樣一來,波蘭、德國、法國和西班牙之間就不再有邊境可言,波蘭也借此機會在歐洲制造業力拔頭籌。
第二,歐盟向波蘭輸出了一套有效的“西式制度”。西歐花費了500年時間才建立起這些制度,如法治、開放市場、反壟斷規制,這些都是西歐經濟成功的經驗,波蘭得以直接借鑒。
第三,歐盟對波蘭的資金援助。波蘭每年接受歐洲“輸血”的額度達到了本國總産值的2.5%,這是一劑重要的經濟強心針。波蘭因此而有機會完成高速公路、機場和圖書館等基礎設施建設,沒有這筆援助的話,這一切就無從談起了。
界面新聞:但在過去幾年中,波蘭似乎仍然掀起了一波反歐盟的浪潮。在你看來,波蘭人擁抱歐盟的這一心态是否發生了變化?
馬欽:宏觀來看其實變化不大。看一看相關的調查結果即可知,80%以上的波蘭人支持歐盟,可能是全歐之最。非要說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波蘭政客有時候會訴諸反歐盟的修辭來吸引特定的選民群體,但選民總體上還是對歐盟持正面态度,贊賞入歐後歐盟帶給波蘭的繁榮。如今波蘭正處于曆史上最好的黃金時期,歐盟則是這一成功的主要推手。
界面新聞:你會如何解釋民粹主義政客在波蘭獲得廣泛支持這一現象?波蘭經濟是否真的運轉良好?
馬欽:過去三十年來,所有的波蘭人都或多或少受了益,但有些人認為自己受益的程度還不夠,因而會投票給承諾改變這一點的政黨。
這屆波蘭政府推出了很多措施來幫助那些享受過去三十年發展成果不及他人的人群。實行了一些縮小不平等差距、幫助掉隊者、減少貧困的政策。例如,最低工資有了大幅提高,每個有小孩的波蘭家庭都可以享受到通勤福利。對落後地區的投入加大,累進稅體系進一步強化,富人的稅負較以往更高,窮人則更低。現任政府的這些措施是前任不曾有過的。
界面新聞:在你看來,波蘭下一步是否會繼續加強與歐盟的整合?
馬欽:波蘭與歐盟一體化的進程仍在繼續。新的立法和行政命令遲早會落實,面向西歐和世界各地的招商引資亦如是。整合仍在進行,盡管其速度可能比有些人——包括我自己——預想的要慢,但至少沒有中斷。對未來的波蘭而言,歐盟的力量和競争力着實不可或缺。沒有歐盟就沒有波蘭的經濟奇迹,歐盟的強大和統一符合波蘭的長期戰略利益,也是其延續奇迹的保證。
界面新聞:說到外部投資,近年來中國也對波蘭有所投資,特别是在基建領域。你如何看待中國投資和歐盟援助在波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馬欽:目前波蘭的基建資金大都還是來自歐盟,但我相信波蘭對世界各國包括中國的投資都是歡迎的,中資當然是多多益善,而這也是“一帶一路”的題中之義。波蘭是“新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之一,所有通往西歐的鐵路都要經過波蘭,此外波蘭也可以擔當中國對歐投資的一個中心,這對坐擁5億高收入消費者的歐盟市場而言也是有益的。
界面新聞:在你看來,波蘭有哪些産業是中國投資者可以重點關注的?
馬欽:波蘭的産業結構與大部分歐洲國家類似,但沒有特别的産業政策,它對所有的觀念和新入者都歡迎。沒有過時的産業,隻有過時的技術,傳統産業也可以有不錯的創新能力。
例如,一般認為波蘭的加工業就是非常傳統的産業,它過去12年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出口額度翻了少則10倍多則20倍,理由就在于它能透過創新讓産品更具競争力和吸引力。同時,波蘭還像其它歐洲國家一樣,在IT和有軌電車、大卡車之類的交通工具生産等尖端行業投入了大量的研發資金,這些也可能是波蘭經濟未來的增長點。
中國對波蘭的投資還有很大的潛在空間可利用,波蘭是歐洲最有競争力的經濟體之一,其過去三十年創造的經濟奇迹與中國有相似之處,諸如新能源這樣的領域在波蘭方興未艾,我想會有很多的新興産業可供中資進入。
專題:柏林牆倒三十年後,國際秩序走向何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