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争奪世界飲品頭牌,茶與咖啡鬥了上千年,卻在一個潮汕小鎮短暫達成了共存。
庵埠鎮,位于粵東兩座古城——潮州和汕頭交接處,用當地人的話說,兩頭不靠,有種城鄉結合的潮流感。自古以來,茶是這裡的主流飲品。不管是在辦公、休閑,還是居家、旅行,小鎮居民總是茶不離手。
想在茶文化如此深厚的地方做咖啡生意,聽起來多少有點不靠譜。可随着小鎮青年回鄉潮的出現,代表着精緻生活範式的咖啡店加速走進下沉市場,改變正在發生。
潮州小鎮街頭的咖啡車 受訪者供圖
點亮營造氛圍的星星燈,再擺上四張露營椅和兩個木質櫃子,簡易的移動咖啡館搭建完成,這是劉凱(化名)和妻子在小鎮開啟咖啡車擺攤生涯的第六個月。
顧客一批又一批湧向咖啡車。剛剛從補習班出來的學生、提着保溫杯的公務員、附近商店老闆,甚至一些咖啡愛好者專程從周邊城市趕來,開上一個小時的車,隻為等待一杯冰美式。
劉凱從未想過,一個潮汕小鎮對咖啡的熱情能如此高漲。
或許是車旅模式順應了當下的戶外露營風潮,今年春節過後,劉凱夫婦的咖啡車在社交平台意外爆火,成為當地的網紅咖啡店之一。
咖啡客單價在25元左右,平均一天能賣出50—70杯,咖啡車收入已經能維持在每月兩三萬元。從整體銷量上,甚至超過3公裡外的那家瑞幸咖啡。
圖源:Pexels
在潮汕小鎮裡賣咖啡,劉凱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5月,當地精品咖啡店(車)已經超過了21家,800米的大街上一連開着5、6家店。如果将視角放大到整個潮州市,正在開業的咖啡店(館/廳)數量達到60餘家。
咖啡的中國故事,已經從一線城市走向小城鎮。在潮州,這個有着悠久飲茶文化的地方,咖啡消費正悄然覺醒——混搭各種設計風格的咖啡店成了“網紅打卡點”,一些咖啡店的排隊人群中,甚至還有40歲左右的中年人。
“愛喝茶的潮汕人是懂咖啡的”
每晚8點,濃郁的咖啡香氣從劉凱夫婦的電車後備箱中飄出,混進了鱿魚烤串、烤冷面的香氣中。
這可能是獨屬于這座小鎮的咖啡味道。
把咖啡文化帶回潮州,是劉凱夫婦埋在心裡的一個願景。之前 ,他們倆工作地點在上海星巴克甄選烘焙工坊——全世界最大的咖啡工坊、所有咖啡師的夢想之地。在這裡,連呼吸都帶有咖啡香甜。
與上海相比,潮州空氣中的咖啡因含量則要稀薄許多。起初,小鎮居民對這輛咖啡車充滿好奇。路過的買菜大媽、愛溜達的大爺總被吸引而走近,一瞧價格便沖着他們直搖頭,“這麼小小一杯,也要20塊?”就連初中生、高中生都不免皺起眉頭,“這是咖啡嗎?怎麼不甜?”
在潮汕小鎮做咖啡生意,消費市場教育是起點,也可以說是最大的難點。“多數潮汕人對咖啡的第一印象是苦,不太能接受。”劉凱說。
為了讓潮汕人接受咖啡,劉凱挑選出偏中度烘培的咖啡豆,讓酸度活潑些,降低苦度。
他将調試後的美式咖啡遞給從未喝咖啡的當地人,對方形容頗為有趣:“像非常濃的普洱茶,還帶有一點點酸。”
咖啡豆 圖源:Pexels
劉凱發現,當地人對于茶的概念似乎可以套用到咖啡裡面。“從這個角度看,小鎮的咖啡市場有着非常巨大的培養空間。”
“愛喝茶的潮汕人是懂咖啡的,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潮州的一位咖啡店店主同樣認為,咖啡店能這麼迅速在潮汕地區鋪開,一部分原因得益于茶文化土壤。
鳳凰單枞茶、鴨屎香、毛尖等茶葉種類繁雜,對應了咖啡豆中果木、烘培、紅酒等風味,愛喝茶的潮汕人能清楚記住茶的香氣與味道,自然也可以記住咖啡的。
泡茶和制作咖啡的手法也有類似,都離不開對水溫的控制、焖蓋時間,滴注和萃取的方式......
“很多潮汕人将茶的經驗帶到咖啡上。像星巴克裡的咖啡大師,一部分來自于潮汕,各種金獎項也拿到手軟。”這位咖啡店主期許着,或許在不遠的将來,“物杯咖啡”将會取代“來滴茶”,成為一部分潮汕人促進聯系的新方式。
“先讓人走進來”
咖啡店在引領小鎮消費的同時,也在适應小鎮文化。
一個明顯的現象是:幾乎沒有咖啡店會選擇單純依靠咖啡盈利,它們或多或少都會在菜單上添加其它的飲品。
李霞(化名)在這個小鎮上開了一家咖啡店,他嘗試将牛奶、鮮榨番石榴汁、咖啡按比例混雜在一起,又在杯口灑上南姜沫與甘草粉——潮汕甘草水果常用的調味料。
這款所謂的“咖啡飲品”幾乎沒有多少咖啡的味道,但單從飲品的角度,又的确稱得上好喝。一經推出,成了店裡的爆品。“就當它是一款新式飲料罷了。”李霞說。
李霞推出的新式飲料 受訪者供圖
近些年,越來越多像李霞一樣的潮汕人意識到,将咖啡與當地文化融合或許是咖啡店破圈的一條出路。曾有在深圳的咖啡店主,憑借一款潮汕特色海石花咖啡爆火于業界,接連開出數家連鎖店。
于是,類似的融合層出不窮。用咖啡機“泡茶”,把鴨屎香、橄榄鹹菜等潮汕特色加入到咖啡裡面,又或者将腸粉、紅桃粿與咖啡一起打包出售......每一次融合改良,或許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但一定是潮汕環境與咖啡文化博弈、平衡出來的結果。
在咖啡 潮汕的影響下,走進小鎮咖啡店的人越來越多。但李霞知道,真正懂咖啡文化的人還是少數。
那些整天呆在咖啡店裡的寶媽們,讨論的話題始終離不開孩子上學、家裡老人等家長裡短,甚至有些人會把咖啡店當成奶茶店,打牌、玩遊戲、吃燒烤。
極少有人真正意識到,這裡是咖啡店。
“大多數時間裡,在縣城經營咖啡店都是被動的。我沒辦法改變人們的消費喜好、消費能力,隻能根據大環境調整你自己。這時候就需要妥協和讨巧。”
嚴格意義上,李霞開的這家店不是真正的咖啡店,咖啡占總營業額的比例不到一半。除了咖啡,店内還賣甜品、西式餐點、輕食沙拉,近期還打算瞄準露營經濟,推出一些好看的适合戶外的餐飲套餐,隻要能維持成本,李霞都會試一試。
咖啡師手沖咖啡 圖源:視覺中國
一開始,看見客人在手沖咖啡中加糖,李霞總會向他們解釋手沖咖啡原本風味是怎麼樣,“在一杯咖啡裡丢糖,就像你用一堆重辣調料去烹調海鮮,暴殄天物,丢掉了食材原本的鮮味。”
但漸漸地,顧客來來往往,他也不再提醒了。
“潮州的咖啡文化不像大城市,有固定的咖啡圈層和固定消費群體。在這裡,喝咖啡僅僅是喝咖啡而已,跟喝奶茶、果茶區别不大。”李霞今年30歲,作為一個開了十年咖啡店、從咖啡荒漠時代走來的生意人,過去的那些經驗和時光讓他知道,在小鎮做咖啡生意,生存比姿态更重要。“你得先讓人走進來,才能讓人喜歡上。”
賺錢是個未知數
潮汕人從味道上或許暫時還不習慣咖啡的苦,但在心理上已經在向更精緻的生活靠攏了。
在咖啡店,沒有一個年輕人會放過拍照的機會。吧台前,妝容精緻的女孩子高高舉起手機,在略微擁擠的環境下,找到無人的最佳機位;招牌前,幾個打扮靓麗的少男少女在商量好後,輪番上陣,20秒内切換4種不同姿勢。
大部分咖啡店都聲稱,自己針對的是咖啡“剛需客戶”,更不會花錢雇網紅探店。但在店面裝修上,他們還是盡可能滿足人們分享打卡的欲望,ins風、原宿風、工業風各種設計風格混搭,還推出專門的打卡點,擺出各種潮玩。
圖源:Pexels
一張張經過修飾的精美圖片被分享到網絡上,帶來另一撥的年輕女孩。咖啡店獲得了流量與生意,喝咖啡的人短暫獲得了精緻生活的歸屬權。
但這樣的熱度往往隻能維持一個月,人流散去後,小鎮咖啡店空蕩蕩。
咖啡店主不得不面對下一個問題:在工作生活壓力更小的潮汕小鎮,人們體驗了咖啡之後,會有持續喝咖啡的動力嗎?在這裡開咖啡店究竟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多個咖啡店老闆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咖啡店成本高,光是櫃台儲存的咖啡豆、咖啡機、磨豆機等物品,前期支出就頂得上開一家奶茶鋪的錢。
以劉凱夫婦的咖啡車為例,後備箱的咖啡機2萬、磨豆機1萬,為了給咖啡機續上電,他們還花了18萬購置了一台新能源汽車,成本并不低,小鎮新開的咖啡店投入更是數十萬元計。想要短期回本并保證資金流穩定,并非易事。
其次,咖啡文化、人口基數,決定了咖啡店的受衆群體始終不會廣泛。這裡缺少辦公室白領和大批中産,一杯30元的咖啡對于月薪隻有3000、4000元的小鎮青年來說,太過于奢侈。比起咖啡,路邊随處可見的腸粉、牛肉粿條店、大排檔,才是這裡的硬通貨。
如今,21家咖啡店将小鎮市場擠滿,在一些小角落,打折、促銷活動,咖啡店的價格戰悄然打響。李霞擔憂,“未來咖啡店恐怕要走上奶茶店大批量關停的後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