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實體書店新面臨的挑戰

實體書店新面臨的挑戰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5 05:45:43

實體書店新面臨的挑戰?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原标題:疫情反複、碎片化閱讀成習慣、線上書店的沖擊……(引題),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實體書店新面臨的挑戰?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實體書店新面臨的挑戰(實體書店路在何方)1

實體書店新面臨的挑戰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原标題:疫情反複、碎片化閱讀成習慣、線上書店的沖擊……(引題)

艱辛與堅持:實體書店路在何方?(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時斓娜

閱讀提示

4月23日是第27個世界讀書日。近年來,由于疫情、線上書店的沖擊等原因,一些知名實體書店逐漸走向衰落。同時,也有一些書店積極探索轉型“自救”,增加内生動力,“書店 N”模式盛行。實體書店長足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社會關注和書店經營管理水平的提升。業内人士認為,實體書店“出路一定存在”。

4月23日,第27個世界讀書日如約而至,不過,有一些書店負責人表示,疫情原因導緻線下活動受限,在世界讀書日當天不會舉辦活動。有書店負責人認為,閱讀不局限于一時,實體書店在城市文化地圖上,如同一個個坐标般存在,随時歡迎喜歡閱讀的人到來。

在碎片化閱讀盛行、網絡購物成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疫情反複的當下,實體書店現狀如何?近期,記者走訪了北京市部分實體書店,了解實體書店經營中的艱辛與堅持。

多家實體書店未能走過疫情“寒冬”

一個春日午後,讀者祎祎來到位于北京市東城區的小衆書坊,這是一家以詩歌為主題的書店,喜歡文學的祎祎時而和工作人員張瑩聊些自己對于某首詩的感悟。祎祎說,來書店閱讀給了她一個從工作和生活瑣事中抽離出來的機會。“更多時候,客人簡單浏覽,多數未選購書籍。”張瑩說。

在模範書局詩空間,典雅純淨的氛圍引得不少讀者慕名前來,這是模範書局還存續的4家書店之一。疫情之下,為了維持書店運營,創始人姜尋賣掉了在北京的一套房産。然而,有兩家書店還是迫于房租壓力不得不關停,姜尋本人不久前也在搬書過程中不幸墜樓離世。

曾經,立志做成“目的地書店”的模範書局在西城區每隔1.5公裡就有一家店。“但是真的堅持不下去了,太難了。”模範書局聯合創始人、姜尋遺孀邢娜說。

近幾年,多家在當地乃至全國範圍内頗具知名度的實體書店沒能走過疫情的“寒冬”。《2021年圖書零售市場報告》顯示,去年,我國圖書零售市場碼洋規模為986.8億元,尚未恢複到疫情前水平。其中,網店渠道碼洋規模為774.8億元,實體店碼洋規模僅為212億元,與2019年相比,出現31.09%的負增長。

小衆書坊的創始人彭明榜現在還經營着另外一家書店——雍和書庭。彭明榜認為,實體書店的生存困境不僅是由于疫情,而是行業趨勢,他思考更多的是,沒有資本加持,單個實體書店将向何處去?

對于實體書店為何有如此趨勢,中央财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表示,圖書歸根結底是一種媒介,而媒介整體的趨勢是多元融合的。從供給側來看,數字出版增加,圖書逐漸向流媒體轉變,線上資源易得,閱讀成本低;從需求側來看,書店在提供閱讀空間的同時,其場地限制也是天生的短闆,人們的閱讀正在被更便利化、碎片化的方式所替代。

各種模式的轉型“自救”探索

最近發生的一件事讓邢娜印象深刻。在書店的一次讀書活動上,一位作家提到了一本書,在場的一個女孩的第一反應就是“我上網購平台看看”。“可我們這裡就是書店啊”,邢娜感到很無奈。她覺得,“上網買書”已經成了很多讀者的習慣,線上書店對實體書店的沖擊可見一斑。

疫情反複疊加閱讀習慣變化,考驗着實體書店的“抗壓”能力。一些書店開始整合資源,推陳出新,探尋“自救”之路。

坐落在海澱區三虎橋南路一條小胡同裡的人文考古書店,是一家專營考古書籍的書店,店内書籍有1.1萬多種。店長洪霞說,小衆看似是劣勢但也是優勢。

因為書籍品類齊備,内容精深,人文考古書店的讀者黏性很大。除此之外,為了拓展銷售渠道,書店在2012年就開了自己的網店,現在還和出版社合作,在社交平台上推薦新書,采取線上和線下相融合的方式增加内生動力。

雍和書庭和小衆書坊則選擇通過簽售會、讀書會等活動來聚集人氣。據介紹,小衆書坊同時還是一個獨立的出版工作室,“前店後社”的設置讓書店成為對外展現的窗口,為讀者提供了接觸書籍、體驗閱讀的機會,而出版物通過各渠道的銷售盈利給予了書店經營充足的底氣。不僅如此,彭明榜還利用關店後的時間安排書法、古琴、詩詞等興趣課程,推動書店成為終身學習的場所。

近年來,“書店 N”模式成為實體書店轉型探索的普遍路徑。

魏鵬舉表示,探尋“自救”之路,說明書店與時俱進,也是文化産業融合的表現,不過打造書店空間需要基于書香文化。

“出路一定存在”

如何讓實體書店在倡導閱讀、傳播文化的同時收獲經濟效益,從而獲得更長足的發展,是圖書出版和銷售行業乃至全社會一直關心的問題,而這一問題的答案也關乎着實體書店的未來。

自《關于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印發以來,北京陸續出台一系列政策,通過房屋租金補貼、多業态融合發展獎勵和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扶持實體書店。

“除資金補貼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書店的生存壓力外,政策更為書店的品牌影響力加持,給書店的可持續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我們有信心把書店開得更好。”彭明榜說。

“随着社會的整體進步,人們可能會對于碎片化、沖浪化、淺表式的閱讀厭倦,深度化的閱讀會回歸,書香閱讀會再度成為趨勢。”魏鵬舉建議,除政府資金補貼外,還可以通過書店招募志願者、公益基金支持等方式推動書店運營,号召全社會關注實體書店。

有業内人士認為,無論知識和信息載體的形式怎樣發展變化,書店特有的作用不會改變。應該通過提升經營管理水平,促進選品團隊專業化、文化空間場景化,放大閱讀的魅力和吸引力。“如果能夠準确挖掘需求、聚攏适合自己業态的顧客圈層,出路一定存在。”

責任編輯:陳思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