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腸炎會無故的惡心腸鳴嗎

腸炎會無故的惡心腸鳴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17:18:13

人們常說“饑腸漉漉”,的确生活中經常也會聽到有人“肚子咕咕叫”,為什麼在人們饑餓的時候腸子就會發出響聲呢?是否都是由于饑餓導緻的呢?還有其他原因嗎?下面就讓我一一道來。

腸炎會無故的惡心腸鳴嗎(腸鳴如雷動靜大)1

為什麼會腸鳴?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上說,這叫“腸鳴音”,是胃腸蠕動時,腸管内氣體和液體随之流動,産生一種斷續的咕噜聲或氣過水聲。正常情況下,腸鳴音大約每分鐘4~5次,且聲音低弱而和緩,一般情況下是聽不到的腸鳴聲低弱而和緩,一般難以聞及。腸鳴聲低弱而和緩,一般難以聞及。腸鳴聲低弱而和緩,一般難以聞及。當腸蠕動增強時,腸鳴音每分鐘多于6次以上,但音調不特别高亢,稱腸鳴音活躍,多見于急性胃腸炎、服瀉藥後或胃腸道大出血時;如次數多且腸鳴音響亮、高亢,甚至呈叮裆聲或金屬音,稱腸鳴音亢進,多見于機械性腸梗阻,這種情況很危險,馬上到醫院診治。

分析其危害性可從兩方面談起:

第一、腸鳴表現單獨存在,其病因主要是消化不良。腸道産氣過多,且不能順暢循環,危害性較小。

第二、并存諸多症狀,且發作時間累計一月以上者。就預示腸炎、胃炎等的存在。這類患者較容易出現消化不良,不能充分吸收營養,一方面造成營養的流失和必須營養的供給不足,勢必給正常的生理需求造成較大的危害。尤其是女士和中老年朋友,一旦出現類似病情,輕則營養不良,重則脫水,引發失眠,膚色暗黃,消瘦,慢性病急性發作或加重病情。連續3月者,較容易導緻惡性循環的胃腸炎症。給治療帶來較大的影響。

中醫怎麼看?

從中醫學的角度上看,腸鳴是氣機不暢的表現之一,與肝、脾、胃、腎及大腸關系密切。脾胃為中焦,系氣機升降之樞紐,脾主升清,胃主降濁,肝主疏洩,腎主溫煦,大腸又為傳導之官,不但大腸功能失調可以引起腸鳴,脾胃升降失和,肝氣疏洩不調,腎氣虛寒不溫,均可緻大腸氣機紊亂而發生腸鳴。腸胃虛弱的人,在外寒犯表,肺氣失肅的情況下,也可由肺下移至大腸而出現腸鳴。

中醫辨證治療分為以下幾個證型:

脾腎陽虛證

腸鳴洩瀉,腹痛綿綿,喜溫喜按,四肢不溫,腰膝酸軟,舌質淡紅,苔白滑,脈沉弱無力。

治法:溫補脾腎

代表方:附子理中丸加減。

脾虛濕盛證

腸鳴洩瀉,少腹墜脹,飲食減少,少氣懶言,體倦無力,舌淡苔白,脈緩弱。

治法:健脾除濕

代表方:參苓白術散加減。

腸炎會無故的惡心腸鳴嗎(腸鳴如雷動靜大)2

肝脾不和證

腸鳴陣作,伴有腹痛,時而洩瀉但腹痛不減,胸脅不舒,嗳氣食少,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緩。

治法:舒肝健脾和中

代表方:痛瀉要方加減。

腸胃濕熱證

腸鳴腹瀉,瀉下不爽,肛門灼熱,大便異臭,伴有口苦口粘,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理腸

代表方:葛根芩連湯加減。

腸炎會無故的惡心腸鳴嗎(腸鳴如雷動靜大)3

中成藥治療

急性發作或不便于服湯藥者,可以選擇中成藥治療:

1、肥兒疳積散,适用于小兒消化不良引起者;

2、藿香正氣沖劑,适用于外感寒濕之邪伴有腹瀉者;

3、大山楂丸,适用于經常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伴有腹脹者。

4、附子理中丸,适用于脘腹冷痛,手足不溫者。

5、和胃整腸丸,适用于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胃腸炎。适當配伍調節菌群的藥物,如整腸生膠囊、麗珠腸樂等。

單純腸鳴或病情輕者,可采用食療法:

1、姜棗紅糖湯

幹姜10克(切薄片),紅棗30克,紅糖20克,加水500毫升後煮15分鐘,早晚服用。連續吃一段時間,适用于慢性胃炎、胃神經官能症等。

2、麥香烏梅飲

麥冬15克,木香6克,烏梅10克,加水煎10到15分鐘飲用。有養胃生津,行氣止痛之功,适合慢性萎縮性胃炎病人服用。

經常容易出現消化不良者,平時應該注意預防。注意合理飲食,忌煙酒、辛辣、生冷、油膩、刺激的食物;少吃易産氣的食物,如土豆、紅薯等;可以吃些米粥、面食等容易消化的。多吃各種蔬菜、水果。少食多餐,細嚼慢咽。注意腹部保暖,保持愉悅的心情。

作者簡介

腸炎會無故的惡心腸鳴嗎(腸鳴如雷動靜大)4

姜莉雲:主任醫師,昆明市中醫醫院脾胃病科主任,擅長根據中醫理論診治消化系統疾病及調治亞健康狀态人群。昆明市名醫,昆明市第11批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全國百名傑出青年中醫、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名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首屆中西醫結合優秀青年貢獻獎及全國優秀中醫健康信使獲得者。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常委,雲南省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雲南省中醫藥學會第八屆理事會常務理事。主持及參與科研課題6次獲省、市科技進步獎,發表專業論文50餘篇,獲國家專利2項。

平台推薦最受歡迎的健康精品文章:

脾虛會長眼袋?看看中醫怎麼破!

如何分辨陰虛和陽虛體質?看您屬于哪一種?

本平台為雲南省中醫藥管理局主辦的官方今日頭條号,如您還未訂閱,請添加訂閱,免費獲取更多實用權威健康養生内容,或可關注“雲南中醫”微信号(yunnanzhongyi)。

溫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