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離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陽的溫度非常高,它的表面平均溫度在5500攝氏度左右。通過光譜分析方法,或者斯特藩-玻爾茲曼定律,可以非常精确地測出太陽的表面溫度。太陽的熱量來源是核心區域中的氫核聚變反應,那裡的溫度更是高達1570萬度。隻有這樣的高溫(還有高壓),氫原子核才能獲得足夠的動能來發生碰撞,形成氦原子核。
那麼,宇宙中的其他恒星溫度都有多高呢?有比太陽溫度更高的恒星嗎?
對于處在主序星階段的恒星,它們的能量來源都像太陽那樣,依賴于核心的氫核聚變。恒星的核聚變反應速率決定了輻射功率,進而決定了表面溫度。而核聚變反應速率又與質量呈正相關,因為質量越高,引力坍縮效應越強,核聚變反應也會越劇烈。
因此,質量越大的恒星,它們的溫度也會越高,光譜顔色越發呈現為藍色,典型的代表為藍超巨星,它們的表面溫度可達數萬度。反之,質量越低的恒星越冷,光譜顔色越發呈現為紅色,典型的代表為紅矮星,它們的溫度隻有大約3000度。在赫羅圖上,太陽被歸類為G型黃矮星。
雖然太陽是中低質量恒星,但太陽其實要比宇宙中的絕大部分恒星更熱,因為太陽的質量在95%的恒星之上。宇宙中的恒星大都是質量很小的紅矮星,大質量恒星在宇宙中的占比很少。
在地球上的夜空中,肉眼可見恒星的質量基本上都要大于太陽,這意味着它們的溫度要高于太陽,例如,天狼星的質量是太陽的2倍,表面溫度可達9700度。正因為這些恒星的質量足夠大,溫度足夠高,它們才能亮到肉眼可見。而紅矮星的又暗又小,絕大部分都是肉眼不可見。雖然比鄰星是離太陽最近的恒星,但它是一顆暗淡的紅矮星,我們無法用肉眼看到它。
不過,有些恒星的質量大于太陽,但它們的溫度卻沒有太陽高,例如,參宿四的質量可達太陽的11.6倍,但它的表面溫度隻有3300度,這是因為參宿四已經演化到紅超巨星階段,它的體積經過了劇烈膨脹(半徑相當于太陽的900倍),導緻表面溫度大幅度下降。不過,這并不意味着參宿四的輻射功率很低。相反,參宿四的光度高達太陽的10萬倍,所以它在夜空中顯得十分明亮。
R136a1是已知最重的恒星,它的質量超過太陽300倍,表面溫度更是高達5.2萬度。另外,宇宙中還有溫度極高的沃爾夫-拉葉星,它們釋放出的超強恒星風吹走了大部分外層物質,使得熾熱的内部暴露在外。WR 102是已知表面溫度最高的恒星,有效溫度可達21萬度。
此外,當恒星死亡之後,對于一定質量範圍的大質量恒星,它們的熾熱核心會經過極端的引力坍縮作用,最終成為中子星。當中子星剛剛形成時,其表面溫度可達100萬度,而核心溫度更是高達1萬億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