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現在為什麼沒有假性近視

現在為什麼沒有假性近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06:34:26

現在為什麼沒有假性近視?每逢寒暑假,總有不少家長前往咨詢就診,“我的孩子假性近視可以治好嗎?”、“假性近視會變成真性近視嗎?”、“真性近視真的治不好嗎?”……“假性近視”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現在為什麼沒有假性近視?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現在為什麼沒有假性近視(風靡我國數十年的)1

現在為什麼沒有假性近視

每逢寒暑假,總有不少家長前往咨詢就診,“我的孩子假性近視可以治好嗎?”、“假性近視會變成真性近視嗎?”、“真性近視真的治不好嗎?”……“假性近視”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近日,複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副院長、知名視光學專家周行濤教授明确澄清:在我國流傳半個多世紀的“假性近視”說法,其實是一種謬誤。無論國際疾病分類及手術操作編碼,還是我國疾病分類與代碼标準,均沒有“假性近視”一說。醫學科學定義,近視就是近視,與其他疾病診斷一樣,也從不強調“真性假性”。

“假性近視”一說是如何流傳開來的

在我國“假性近視”說法受衆相當廣泛,不僅大衆接受,一部分臨床醫生也曾在此基礎上開展所謂的研究。那麼,“假性近視”的說法到底是如何流傳開來的?

周行濤解釋,“假性近視”是前蘇聯學者提出,并于上世紀60年代在亞洲傳播開來的說法,日本學者最早受其影響。例如,1961年奧田在日本臨床眼科雜志發表《硫酸軟骨素M治療假性近視》,1964年高野發表《假性近視的治療》,同年大岡發表《苯腎上腺素治療可疑假性近視病例報告》……随着時間的推移,科學的證明,以上論文所涉及的内容經不起推敲,治療方法也早已被證明無效。根據曆史研究顯示,日本曾有過近視率下降的階段,1937年近視率由32%下降至1944年的17%,戰後60年代所提及的所謂治療“假性近視”并未對控制近視率有所幫助。

我國上世紀60-70年代也曾有學者對“假性近視”進行研究,但樣本量微乎其微(僅13例),欠缺相關科學性。經過一段時間沉寂,上世紀70年代末國内“假性近視”報告數量增加,及至上世紀80年代,層出不窮的報告指向“假性近視”,同時治療上包括6542、地巴吐、丹參、新斯的明、維生素K3、麥得林、後馬托品、煙酸、新福林、異可利定、樟柳堿等号稱具有特效的眼藥水,和其他“神器”陸續出現,迷惑了不少近視患兒及家庭。

在專家看來,“假性近視”一說能深入人心,與貼合百姓心理也不無關系。周行濤直言,從假到真、從量變到質變,這樣的過渡有心理緩沖,對許多家長可以說是一種安慰。此外,早前近視眼在婚戀、求職、升學乃至特殊崗位等受到制約甚至歧視,這也為僞科學的滋生醞釀了土壤。

衡量近視防控的金标準到底是什麼

縱觀全球,近視研究領域學者衆多,但針對pseudomyopia(國内譯為“假性近視”)的研究幾乎沒有一席之地。周行濤說,其實pseudomyopia是一種現象,即眼調節現象,在正視眼、遠視眼、近視眼中都存在,如果科學翻譯應稱之為“調節性近視”,而非誤導觀念的“假性近視”。

專家強調,近視是人類視覺器官的光學變化,部分高度近視有眼底等病理變化,近視确實會影響到日常生活,關于近視的診療變遷,折射醫學的曲折,也有國家和時代的烙印。數據顯示,至2050年全球近視将增至47億人,約占世界人口的近一半,預計到2020年我國近視總人口将達7億人,近視已呈現低齡化、重度化、發展快、程度深的趨勢。

面對青少年兒童近視高發的困境,遵循科學原則,“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不該改變。周行濤尤其強調,一些孩子習慣性眯眼,父母以為是“假性近視”,其實眯眼是兒童近視和散光的早期表現,一旦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最基礎的第一步是進行擴瞳驗光,隻有“擴瞳驗光 眼軸長度檢測”,方可衡量近視防控是否有效。

專家最後提及,青少年兒童預防近視,還需牢記三條: 1、生活方式幹預:多一些戶外,每周7小時以上自然光環境下活動。2、光學幹預:确有近視的兒童,在規範驗光後科學配鏡;也可試OK鏡。3、藥物幹預:近視增加過快者,可試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

欄目主編:顧泳 文字編輯:顧泳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朱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