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2年,被吊打了四年之久的劉邦,畢其功于一役,在垓下之役徹底打敗了楚霸王項羽;苦盡甘來的劉邦集團,終于可以“分蛋糕”了。
但是,畢竟是“零基礎”作業——在大漢建立之初,面對若大的利益到底該怎樣劃分,劉邦也是有點拿捏不準的。
所以,這件事就被暫時擱置了下來;時間一久,底下之人難免有點竊竊私語·····(用張良的話說這些都是“謀反之語”)
面對洶洶民情,劉邦為了安撫衆人,便聽從張良之計,先将自己的“仇人”雍齒冊封為侯。
劉邦此舉的意圖很明顯:那個雍齒曾經幾次三番地羞辱我,都被封侯了,你們這些功臣的待遇還會差嗎?
果然,大家不鬧了。
這時候,有個叫丁固的人,聽到這個消息,就放棄了逃亡的打算,打馬掉頭準備去面見劉邦,讨個官做做!
這個丁固為什麼要逃亡呢?
原來,他曾經是項羽的舊部,而且級别還不低;所以,在項羽兵敗後,為了防止被清算,就一溜煙地跑了。那麼,他為什麼突然間又不逃跑了呢?
原來,這個丁固雖然是項羽的幹将,與劉邦屬于敵對關系,可是他卻曾經在圍困劉邦之際,“廣布恩義”放了劉邦一馬。
所以,在聽到劉邦冊封曾經的“仇人”為侯的消息後,丁固很是自鳴得意——劉皇帝連曾經的仇人都冊封為侯了,那麼,我這個曾經的救命恩人,豈不是也可以弄個大官做做?
所以,丁固滿懷期待地跑去見劉邦。
結果,在見到劉邦之後,還沒等其拉關系、“套近乎”,劉邦直接就發話了:“這個丁固曾經是項羽的部将,卻為臣不忠,私下放過了我這個敵人,緻使項羽最終失去了天下;快把這個“貳臣”給我殺掉!”
自作聰明的丁固,不僅沒有得到高官厚祿,卻枉送了卿卿性命,被永遠釘在了曆史的恥辱柱上!
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劉邦誅殺恩人丁公”的故事。
對于劉邦這樣的“忘恩負義”,一向以仁義著稱的儒家不僅沒有絲毫批評,甚至還褒獎有加!
“老學究”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這樣贊揚劉邦:戮一人而千萬人懼,其慮事豈不深且遠哉!子孫享有天祿四百馀年,宜矣!
因為司馬光認為:不可以小義而廢大義——劉邦殺了自己曾經的救命恩人,固然私德有虧,但是他的這個舉動,卻明确地告訴了世人:“背主之人”永遠沒有好下場!食君之祿,就要忠君之事;切不可首鼠兩端,兩面讨好!
寫到這裡,小編的腦海裡突然想起了某些公知,他們一邊享受着國家安定繁榮所帶來的便與福利(甚至是拿着國家的工資),一邊卻在背主求榮,崇洋媚外。
小編在想:對于這種“吃人飯,卻砸人碗的”小人,就該搞臭搞死!讓其永遠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
丁公,項羽将,逐窘帝彭城西。短兵接,帝急,顧謂丁公曰:“兩賢相厄哉!”丁公引兵而還。及項王滅,丁公谒見。帝以丁公徇軍中,曰:“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也。”遂斬之,曰:“使後為人臣無效丁公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