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被稱為“詩囚”,他與賈島齊名,詩史上曆來有“郊寒島瘦”之說,孟郊作為著名的苦吟詩人,曾寫出過哪些經典的詩作?
本文分享孟郊水平最高的8首詩,并進行解讀和排名,讓我們一起欣賞和品讀。
秋月顔色冰,老客志氣單。
冷露滴夢破,峭風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腸中轉愁盤。
疑慮無所憑,虛聽多無端。
梧桐枯峥嵘,聲響如哀彈。
這是一首“秋愁”之詩,“詩囚”這首詩做到了每句都有“凄涼”之意,例如“冰、單、破、寒、病、愁、疑、虛、枯、哀”等字無不暗含凄苦,通過這些字詞作者抒發人世悲涼,嗟歎貧病孤苦,是他晚年生活和心靈的真實寫照。
這首詩很體現孟郊“苦吟詩人”特色,例如最精彩的颔聯“冷露滴夢破,峭風梳骨寒”刻意雕琢的痕迹很明顯,可見孟郊在這聯上沒少費心血,肯定修改過多次才最終定稿。
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
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這是一首勸人惜時、銳意進取的詩,通過擊石取火和讀書作類比,告誡人們隻有刻苦研學才能獲得真正的知識,才能不斷地提升自己。最後一句将詩理升華,人生苦短,時日無多,不如趁着年輕多作為,否則隻能“老大徒傷悲”。
天津橋下冰初結,
洛陽陌上人行絕。
榆柳蕭疏樓閣閑,
月明直見嵩山雪。
這是一首寫景抒懷詩。此詩前三句寫近景,初冬時節寒冰初結,行人寥落,樹木蕭索,萬物孤寂。最後一句鏡頭突然拉遠,遠望嵩山,景觀壯麗,給沉寂的畫面增添了生機,展示了盎然的意趣,實乃畫龍點睛之筆。
萱草生堂階,
遊子行天涯。
慈親倚堂門,
不見萱草花。
萱草又叫“忘憂草”,是“母愛之花”。我國古代有個傳統,當自己的的孩子要遠行之時,母親就會在家種上萱草,希望看到萱草能夠減少自己對遠行兒女的思念。
但此詩卻說“不見萱草花”,可見萱草并未減少母親對遠行兒子的思念,可見母愛之深、之切。
此詩用語自然、精緻短小,但卻真情滿滿,表達出無限母愛。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晝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險心亦平。
長風驅松柏,聲拂萬壑清。
即此悔讀書,朝朝近浮名。
這是一首登高感懷,抒發抛卻功名利祿、向往自然、醉心山水之情的詩作。
孟郊前半生為了功名利祿苦苦求索,直到四十六歲才考取功名,但卻官場落寞,長期郁郁不得志,所以通過遊覽終南山排解心中苦悶。孟郊懷着複雜的心情深入山林,聽松風、望壑清,他心情慢慢平複,逐步融入自然之中,一股漁樵之情油然而生。
這是一種投身自然産生的頓悟,是山水樹木對人的饋贈,讓他抛卻名利,超然物外。
飒飒秋風生,愁人怨離别。
含情兩相向,欲語氣先咽。
心曲千萬端,悲來卻難說。
别後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這是一首寫秋日離愁的詩,以秋風渲染離别的氣氛,突出表現難舍難分之情,尾句以“共明月”的畫面來遐想别後情狀,情景交融,情真意切,情意綿長。詩中詩人利用想象、對比、誇張、以景結情等表現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寫得具體且生動,更加襯托出離愁别恨之深。
昔日龌龊不足誇,
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這是一首直抒胸臆,抒發“進士及第”後的無比喜悅之情的詩,是孟郊一生所作最狂放的一首詩。
孟郊經曆兩次科考失敗後,在四十六歲終于進士及第,無比高興之餘,寫下此詩。透過此詩我們似乎看到孟郊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的神态。可惜的是現實與夢想存在很大差距,孟郊及第之後的官路并不順暢,前途渺茫,終生寂寥。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
這是一首流傳極廣的“母愛頌歌”,全詩用語自然,采用近乎白描的手法,通過普通的兒行母縫衣的場景,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表達出詩人對母親的感激與尊敬。
此詩情感真摯自然,情真意切,“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更是成為最具代表性的“頌母”詩句。
孟郊最具代表性的8首詩分享完了,裡面不乏佳作,但也有幾首詩“刻意雕琢”的痕迹很明顯,時刻提醒我們孟郊不愧是史上著名的“苦吟詩人”。
朋友們,最欣賞孟郊的哪首詩?歡迎分享高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