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放療後不建議放療的四種人

放療後不建議放療的四種人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3 21:15:09

放射治療和手術治療、化療是傳統癌症治療的三駕馬車。然而,在很多患者和家屬眼中,手術最受“追捧”,放療卻屢受“冷遇”。有人認為放療遠不如手術治療徹底,隻能作為“保守治療”的選擇;有人擔心放療後會把射線帶回家,影響家人健康。放射治療的“真面目”是怎麼樣的?放療開始前要做什麼準備?放療中要注意什麼?江蘇省腫瘤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療物理技術中心孫麗主任提示,在接受放射治療前,最好能了解這些常識。

放療不是“保守治療”

腫瘤根治患者中18%歸功于放療

孫麗主任回答,這種看法很普遍,但是很片面。放射治療是利用高能射線破壞癌細胞的遺傳物質DNA,以降低癌細胞的血供、促進癌細胞慢慢死亡的一種治療方法。據WHO報道,有45%的惡性腫瘤患者可以獲得根治,其中有22%歸功于手術,18%歸功于放療,5%歸功于藥物治療。放療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用于綜合治療,約有七成腫瘤患者需要接受放療。放療不隻是姑息的治療手段,事實上是一些腫瘤的首選根治手段,比如鼻咽癌,因共位置隐秘,且有廣泛的頸淋巴結轉移傾向,外科手術難以根治,而放射治療是它首選的根治性治療手段。對于一些年老體弱不能耐受手術的早期病人,放療也可以實現根治。對于中晚期腫瘤的患者,放療可以和手術、化療、免疫治療等配合使用,作為綜合治療的一部分,提高癌症的治愈率。除了用來治愈或控制癌症以延長壽命外,放射線治療也用于緩和癌症症狀,如止痛、減壓、止咳等,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放療後不建議放療的四種人(放療結束不會把射線帶回家)1

圖源 視覺中國

放療準備階段複雜,但一步也不能省

很多患者都感覺,在正式開始放療前的準備階段很複雜,為什麼不簡化流程呢?孫麗主任介紹,放射治療需要集合放療醫生、放療物理師、放療技師及其它工程師的協作努力,才能保證治療的安全,精準,高效。臨床醫生為患者制定治療方案後,由制模技師為患者制作放療模具(治療時用來固定體位,保證每次放療體位的一緻性)、定位(在CT引導下,确定腫瘤位置,标注參考點,以獲取足夠的圖像信息)、靶區和危及器官的勾畫(醫生圈出需要照射的腫瘤範圍以及周邊需要保護的器官)、計劃設計(物理師選擇合适的治療技術,設計精确放療計劃,以滿足腫瘤照射劑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及器官的受量)、計劃審核(上級醫生和物理師共同審核計劃,确認放療計劃能否滿足臨床需要)、劑量驗證(物理師在模體上驗證放療計劃,以确定計劃是否安全、準确和有效)、體位複核(在模拟機或加速器影像引導下,驗證治療等中心和計劃等中心是否一緻,以及患者體位的重複性)。經以上程序反複驗證,确定該治療方案最優于患者後,才開始實施治療。

放療中體位移動3毫米,療效下降3.3%

放療時醫生會反複強調患者切不可随意變動體位。孫主任說,這是精準照射的需要。精準放療就如“打靶”一樣,腫瘤中心就是醫生勾劃出來的“靶區”,治療時射線精準照射到腫瘤中心的“靶區”,放射劑量明顯調強,以最好地控制腫瘤;而在腫瘤周圍的組織,調低放射劑量,以減少對周圍組織的損傷。“靶區”精确到毫米,在治療前技術人員會将患者的體位擺放在照射最佳位置,照射中患者任何細小的移動,都會造成放療失去“準頭”。有統計顯示,體位移動3毫米,療效下降3.3%,位移5毫米,療效下降18.4%,而如果移動了6毫米。療效要下降33.1%(下降近三分之一)。

放療後不建議放療的四種人(放療結束不會把射線帶回家)2

圖源 視覺中國

另外,放療患者還需要注意的是,頭頸部患者頭發盡量剪短,不紮發辮,去除假牙、去除金屬牙套、拔除潛在感染的牙齒殘根等;所有患者照射部位脫光衣服,其餘部位着棉質貼身衣物,不可穿戴飾品;放療局部的皮膚忌熱敷、冰敷,暴曬,避免抓搔摩擦,洗澡用溫水輕輕沖洗,忌搓擦,不要用肥皂等化學用品;切記保護好身上的定位标記線,避免沖洗,如果标記變淡,千萬不要自己描劃,要立即報告醫生處理;要每周進行血常規檢查,按醫囑定期進行CT檢查;放療期間按預約時間到達治療機房,治療中着裝和體位要和制模時保持一緻。

放心,正常放療結束不會把射線帶回家

放療的周期通常需要5-7周。很多病情不重,基礎情況較好的病人,白天在醫院放射治療,晚上回家休息。他們都很擔心,放療結束後回家會不會把射線帶回家,對家人造成輻射?對此,孫主任告訴大家大可放心。目前放療應用最多的是直線加速器的外照射,外部射線進入腫瘤内部時,對腫瘤細胞在極短時間内産生作用,輻射瞬間消失,不用擔心把射線帶回家。

放療後不建議放療的四種人(放療結束不會把射線帶回家)3

圖源 視覺中國

但是,有一小部分接受内照射的病人,将放射源(粒子、同位素等)植入體内,治療中和治療後的一段時間内,病人是有輻射的,通常醫生會讓患者在特定的病房住一段時間,等待放射源衰減以後,相對安全才可以回家;還有一些病人治療結束回家時,醫囑會對居家隔離提出相應的要求以保證家人的安全,隻要嚴格按照醫生的要求來做就可以了。

通訊員 胥林花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彥

校對 盛媛媛

來源:紫牛新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