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娘是屬羊的,今年實歲是102歲,虛歲是103歲了,當年統計年齡的時候,歲數寫小了,戶口簿上邊寫着是1921年。按照這個算的話,那就是小了兩歲。”百歲老人的兒子黃慶順介紹,百歲母親現在生活仍然自理,獨自居住在村裡的老年房裡,不需要兒女伺候,自己做飯,自己洗衣,有時候還喜歡到街上遛彎呢。
長壽奶奶範偉蘭
上個周末,我們“百歲老人尋訪小組”來到了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三莊鎮大王家寨村,拜訪了一位長壽奶奶範偉蘭。據老人的兒子黃慶順介紹,現在是冬天了,白天時間短,老人現在一天隻吃兩頓飯。到了夏天白天時間長了,一天就會吃三頓飯。老人現在飯量還不錯,一頓飯能吃一碗菜加上一個煎餅,或者是饅頭。現在早餐是在早上八點左右吃,午餐是在下午的兩三鐘吃,晚上就不吃飯了。
黃慶順在介紹百歲母親的日常生活
“早上飯一般是吃稀飯、面條、小米粥,疙瘩湯。第二頓飯也是差不多這些東西,早上做了吃不完的,她熱熱就吃了。在吃飯上沒有什麼要求,就喜歡粗茶淡飯,吃糠咽菜,那些好東西她還不願意吃,不喜歡複雜的花樣。”黃慶順說,母親一輩子生活節儉,大魚大肉的飯菜她還不喜歡吃,不愛吃肉,愛吃魚,愛吃青菜,願意吃煎餅、糊度(玉米粥)、豆沫子,反正是越簡單越好,吃飯清湯寡水的,是她的最愛。
百歲老人範偉蘭奶奶在穿針引錢
百歲老人範偉蘭奶奶的老伴76歲時沒有了,她有兩個孩子,一個女兒,一個兒子。女兒今年78歲,兒子今年63歲。由于她現在身體不錯,生活自理,不需要兒女伺候,如今仍然喜歡獨自居住在老年房裡。曾經兒子想把她接到家裡照顧着,她說不願意去,還是自己住着方便一些,也自由一些,不願意給兒女增添生活負擔。女兒經常來看望她,給她買一些生活用品,幫助洗洗衣服,收拾下衛生。兒子則每天早、中、晚,至少三次探望,送一些飯菜。
百歲老人範偉蘭奶奶在縫補笸籮
“其實也不用給她買什麼菜,咱自己種的白菜、蘿蔔、土豆就行,就愛吃這些常見的菜。現在冬天給她買點豆角、西紅柿啊等冬天不常見的菜,想給她改善一下口味,她還不願意吃。”黃慶順說,老人一直不喜歡吃反季節的蔬菜,說現在吃夏天的青菜,沒有味道。願意吃白菜、蘿蔔,天天吃也吃不夠。有時候早上做了菜,一頓吃不完,下一頓接着再吃,也就是說老人很願意吃剩菜。
百歲老人範偉蘭奶奶在引錢
“俺姥姥家是西湖鎮範家莊村的,俺一個舅,兩個姨,俺娘最小。俺舅和俺姨都沒有了,現在就隻剩下俺娘自己了。”百歲老人範偉蘭奶奶的兒子黃慶順介紹,百歲母親的家族是有長壽基因的,舅舅活到了90多歲,大姨活到了80多歲,二姨活到了90多歲,而姥姥也是活到了96歲才沒有的。在他的記憶中,姥姥的脾氣很好,舅舅,大姨、二姨的脾氣也都很好,老人之所以長壽,除了遺傳基因,好脾氣也是很關鍵的。據他觀察,身邊脾氣不好的人,沒有活歲數大的。
百歲老人範偉蘭奶奶在縫補舊笸籮
黃慶順說,百歲母親脾氣也非常好,從小就沒有打罵過他和姐姐。母親為人也很好,村裡的大人小孩她都噶胡(團結、相處、來往的意思),以前那些要飯的,耍把戲的,還有無家可歸的,她什麼人也噶胡。善良、樸實,經常行善行好。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那時候自己剛記事,曾有要飯的來家裡要飯,鍋裡隻有三個地瓜了,母親看到要飯的面黃肌瘦,走路也沒力氣,她就從鍋裡拿了兩個地瓜給了要飯的吃,自己卻一天沒吃飯。她就是這樣,甯願自己餓着肚子,也看不得别人受苦受累。
百歲老人範偉蘭奶奶坐在屋裡澆水
“反正是生活比較有規律,早睡早起的。早上日頭(太陽)出來那會,她就起床了,晚上睡得更早,日頭(太陽)一落山她就上床睡覺了。俺娘一輩子沒文化,也不會看表,她看時辰就是看日頭(太陽),日頭到哪了,她基本上看不差。如果陰天,她就看自己養的雞。早上雞打鳴,她就能知道幾點了。”黃慶順介紹,母親的生活起居,都是比較自然,從來不愛睡懶覺,平時根據日出日落的時間,起床、吃飯,休息,睡覺。
百歲老人範偉蘭奶奶和兒子聊天
“我22歲結婚的啊,我從小就在這個莊裡長大的,俺姥姥就是這個莊的啊。”百歲老人範偉蘭奶奶耳朵有些聾,和她聊天的時候,得靠近她的耳邊大聲說話,但是老人一點也不糊塗。她介紹說,母親的老家就是大王家寨村的,嫁到了西湖鎮範家莊村,她從小就在姥姥家長大,後來嫁給了大王家寨村的丈夫。她這一輩子,從小在西湖鎮範家莊村生活了沒有幾年,多數時間一直是生活在大王家寨村,幾乎就沒怎麼離開過這個山清水秀的村莊。
百歲老人範偉蘭奶奶在燒水
“早以來(早日,以前)在生産隊幹活,人家叫幹什麼咱就幹什麼。我七八歲就裹了小腳,腳小幹活也不利索,也幹不了重活。”百歲老人範偉蘭奶奶說,老社會的日子不如現在的日子好過,那時候生活不好,吃不飽飯,最困難的時候人都吃樹葉子,吃樹皮,吃草,家裡人口多的,都餓毀了。現在生活好了,想吃什麼就有什麼,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上邊還發養老錢,還是現在這個社會好啊。
百歲老人範偉蘭奶奶準備到屋外活動
百歲老人的兒子黃慶順介紹,母親生活非常節儉,在穿衣上,給她買了新衣服也不穿,就愛穿舊衣服,破了她自己就拿出針錢縫補一下再穿。在飲食上面,現在生活好了,有錢買好吃的了,她卻不喜歡吃好東西。什麼營養品、保健品,她都不喜歡吃,各種口味的點心,面包、蛋糕她都不愛吃。很多老人愛吃的芝麻糊、八寶粥、核桃粉等她都不愛喝。現在能習慣喝點牛奶了,基本上能保證一天喝一包。
百歲老人範偉蘭奶奶自己炒的小雜魚鹹菜
在聊起百歲老人的飲食習慣時,雖然沒有什麼特殊之處,但是黃慶順說出了一個特點,讓我們感覺很特别,那就是老人喜歡吃魚。黃慶順介紹,母親愛吃魚,就像我們吃鹹菜一樣,就是每頓飯必須得有點腥味,吃飯的時候,可以沒有菜,但是不能沒有魚。老人愛吃魚,從小時候,也就是七八歲的年齡就開始了。吃魚,并不需要什麼高檔魚類,農村大集上賣的幾塊錢一斤的小魚、小蝦、小蟹就行,什麼魚也吃,隻要吃飯的時候有點魚腥味就行,而且也吃不多。這個愛吃魚腥味的習慣,已經有九十多年了,可以說是吃了一輩子了。
百歲老人範偉蘭奶奶住在土炕上
百歲老人範偉蘭奶奶,除了愛吃魚,還有一個習慣,那就是不愛吃鹹,這也讓我們感到了一點特别之處。老人的兒子黃慶順介紹,老人一直不大喜歡吃鹹,有時候給她送飯,我們平時覺得鹽味已經很淡了,她卻覺得很鹹。她自己做飯,一包一斤的鹽,一年也吃不上,平時做飯幾乎就不放鹽,而且花生油也吃得比較少。老人自己做的白菜,從來不放肉,别人一看就是清水煮白菜,她卻吃得非常有味道。
百歲老人範偉蘭奶奶在曬太陽
“俺娘愛幹活,閑不住啊。你看看她這不是把那個破舊的笸籮子,拿出來用布子在那縫啊,就像還要再活多少年似的,那年我心思扔了,她不讓扔,說補補還能用。你看這不是快縫好了。”黃慶順說,家裡曾經用過的糞筐、笸籮等農具,都壞了不能用了,母親也不讓扔掉。她找塊破布子,用針縫補一下還能用。現在奶奶除了耳朵有點聾外,眼睛不花,穿針引線不在話下,她自己穿的衣服、鞋子、蓋的被子,如果有地方壞了,老人自己就縫補上了。
百歲老人範偉蘭奶奶的家
“平時,俺娘也比較熱心,現在就是年齡大了沒有找她幫忙得了。前些年,俺莊裡有個紅白喜事,她都是主動去幫忙。年幼的時候,她針線活好啊,給大閨女出門子棉被子、縫衣服,做枕頭,給小孩縫衣服,還幫着做飯,什麼也幹。”黃慶順介紹,母親一輩子為人好,從來沒有和人吵過嘴,打過架,她也不生氣,和鄰居們都團結得很好,莊裡的大人、小孩都愛找她耍,愛和她拉呱,人緣很好,人都很尊重她。
百歲老人範偉蘭奶奶在院子裡走路
百歲老人範偉蘭奶奶,現在是四世同堂。女兒、兒子都很孝順。孫子、孫女子、孫外、外孫女也都很孝順。每次晚輩來看她,老人都喜歡的不得了,但是卻從不讓兒孫花錢,晚輩給她錢也不要,說自己花不了錢,也沒有地方花錢。反而到了過年的時候,她還拿出養老錢,給兒孫壓歲錢。現在老人的日常生活用品都是兒女為她購買,老人平時也沒病沒災,幾乎就不吃藥,也沒有地方花錢。所以,她對錢一點也不在乎。
百歲老人範偉蘭奶奶使用的筐子
黃慶順介紹說,百歲母親從來不保健,也沒有長壽秘訣,更沒有什麼養生秘方。飲食習慣上就是不吃肉,不吃鹹,不吃糖,愛吃魚,吃雞蛋,愛吃當季青菜,主食以饅頭、煎餅、面條為主。老人不喝茶,不抽煙,偶爾喝一點白酒,不過酒量很小,一年也喝不上一瓶白酒。現在老人身體沒有大的毛病,走路得需要拐杖,從來不吃藥,平時很少感冒,一輩子沒住過醫院。
百歲老人範偉蘭奶奶養了一隻母雞
“我覺得俺娘長壽有三個原因,一是遺傳。你看俺姥姥、舅、姨都活得年齡很大。二是俺這個莊環境好,空氣新鮮,水好。三是她脾氣好,從來不生氣,和人噶胡(團結)得好。俺娘吃飽了就是好飯,穿暖了就是好衣,不漏雨就是好房。”黃慶順說,這三個方面的原因,應該是最主要的。母親平時也不喜歡吃好的,也不吃營養品,保健品,他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脾氣好,不管做什麼事不求回報,不計較得失,這個心态非常重要,一般人做不到。有時候遇到事了,自己都做不到這樣,在這方面,自己還得多向母親學習。
百歲老人範偉蘭奶奶和兒子在院裡聊天
記得有位網友在我們的文章下面這樣留言:“吃苦受累都是人生财富,粗茶淡飯最是養人。”這句話說得非常好,它高度概括了衆多長壽老人的人生常态,那就是知足生活,平凡度日,與人為善,不計較得失,甘願清苦,箪瓢陋室,居窮守約。當下,許多的年輕人普遍出現了焦慮、抑郁、煩躁、抱怨、不安、郁悶、失望、堕落等不良情緒,極大地影響了生活質量。如果我們能從這些長壽老人身上,汲取一些他們的處世經驗,人生态度,或許我們的人生會更加從容一些。
(圖文/明之)【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或者想分享您的故事,敬請關注《新圖視野》,并提供采訪拍攝線索。打開平凡視界,感受百味人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