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北方耐寒的樹種

北方耐寒的樹種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19:33:07

北方氣候寒冷,水資源匮乏,在恢複美麗生态的過程中,想要長期兼顧生态效益和景觀效果,在園林綠化中就要選擇既耐旱又耐寒的樹種。這樣不但可大幅度提高其成活率,而且對于生态建設、環境治理、城市森林化建設、生态旅遊、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建設等戰略的逐步實施也更是益處多多,北方地區哪些樹種既耐寒又耐旱呢?

金枝槐

金枝槐,别名金枝國槐等,屬于國槐的變種之一,樹莖、枝一年生為淡綠黃色,入冬後漸轉黃色,二年生的樹莖、枝為金黃色,樹皮光滑。金枝槐耐旱能力和耐寒力強,耐鹽堿,耐瘠薄,生長環境不嚴,在酸性到堿地均能生長良好。

金枝槐在園林綠化中用途頗廣,是道路、風景區等園林綠化的彩葉樹種之一。金枝槐不僅具有四季景觀觀賞價值,且因生态學特性使其在和其他樹種混交中提高群體的穩定性和良好的成景作用。

北方耐寒的樹種(北方地區這幾種既耐寒又耐旱的樹種)1

膠東衛矛

衛矛科衛矛屬直立或蔓性常綠灌木。基部枝條匍地且生根,根系發達,固土力強,耐輕、中度鹽堿,适應性強,耐寒、抗旱,極耐修剪整形。樹葉在冬季呈淺紫紅色,來年長出新葉時漸落。

在園林中常用作綠籬和地被。其綠化成本低廉,成效快,可吸塵防風沙,是優良的綠籬用樹。用絲棉木作為砧木進行嫁接繁殖,觀賞效果更好,用途也更廣。在甯夏地區,以絲棉木做砧木,插皮嫁接膠東衛矛,不但使灌木狀的膠東衛矛喬木化,同時克服了膠東衛矛在銀川地區無法以常綠的性狀越冬、落葉、小枝枯死、發芽推遲等缺點,使得嫁接後的膠東衛矛在甯夏等地8月中上旬開花,冬季綠葉紅果,是我國“三北“地區冬季常綠闊葉喬木中較少的幾個新樹種,同時又是污染區理想的綠化樹種。

沙棗樹

沙棗樹是一種沙漠植物,生命力頑強,是我國西北幹旱和半幹旱地區的重要樹種。常用于農田防護林、城鎮綠化等。

沙棗适應能力強,耐寒耐旱,抗風沙耐鹽堿,沙棗側根發達,根幅很大,在疏松的土壤中,能生出很多根瘤,其中的固氮根瘤菌還能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側枝萌發力強,頂芽長勢弱。枝條茂密,常形成稠密株叢。枝條被沙埋後,容易生長不定根,有防風固沙作用。

沙棗全身是寶,果實可食,葉、花、枝子和根都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沙棗花是西北地區夏季的主要蜜源之一。

松柏

松柏樹原是寒帶和高山生長的樹木,由于長期在寒冷的環境中生活,形成了獨特的禦寒構造。松柏樹的葉一般都縮小呈針形、線形或鱗片形,由于葉片面積小,因而水分不容易蒸發散失。松柏陸生環境适應性極強。它們可以忍受-60℃的低溫或50℃的高溫,能在裸露的礦質土壤、砂土、火山灰、鈣質土、石灰岩土及由灰化土到紅壤的各類土壤中生長,耐幹旱、貧瘠,喜陽光,因此是著名的先鋒樹種。

北方耐寒的樹種(北方地區這幾種既耐寒又耐旱的樹種)2

國槐

國槐在北方城市的綠化建設中應用很廣,華北平原、黃土高原、黃河流域的行道樹和庭蔭樹大多都是國槐。國槐性耐寒,喜陽光,稍耐陰,不耐陰濕而抗旱,在低窪積水處生長不良,深根,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瘠薄,石灰及輕度鹽堿地(含鹽量0.15%左右)上也能正常生長。

國槐的空氣淨化功能強大,對二氧化硫、氯氣及煙塵都有較強的抗性,因此适合種在工業區和行道邊。同時它還是嫁接龍爪槐、金枝槐等觀賞品種的唯一砧木樹種,值得發展。

白蠟

白蠟适應性很強,既喜溫暖濕潤,又耐寒、耐澇、耐鹽堿、耐幹旱。即使在幹旱、少雨、較寒冷的北方地區,或是地下水位高的南方澇窪地,又或者在一些鹽堿含量較重的地區,白蠟都能很好地生長。此外白蠟樹的樹幹高大,應用領域廣泛,适合做行道樹、觀賞樹,可用于湖岸綠化和工礦區綠化。此外還可以藥用,木材的價格也比較貴,經濟價值很高。

懸鈴木

法桐,喜光、耐寒、少落果、少飛毛、價格适中、生長較快、抗煙塵能力強。一直都是北方城鎮道路綠化中應用最多的樹種之一,在緩解沙塵暴天氣上做出過重要貢獻。

懸鈴木樹形雄偉,枝葉茂密,是世界著名的優良庭蔭樹和行道樹,有“行道樹之王”之稱,适應性強,又耐修剪整形,是優良的行道樹種,廣泛應用于城市綠化,在園林中孤植于草坪或曠地,列植于甬道兩旁, 尤為雄偉壯觀,又因其對多種有毒氣體抗性較強,并能吸收有害氣體,作為街坊、廠礦綠化頗為合适。

北方耐寒的樹種(北方地區這幾種既耐寒又耐旱的樹種)3

沙棘

沙棘是個寶,喜光,耐寒,耐酷熱,耐風沙及幹旱氣候,對土壤适應性強,它不僅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設中大顯身手,還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尤其是在“三北”防護林建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沙棘具有恢複植被、改良土壤、水土保持、調節小氣候、恢複生物鍊、促進山區發展的生态作用。

沙棘是目前世界上含有天然維生素種類最多的珍貴經濟林樹種。

關注“必全”頭條号,了解更多園林行業資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