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君主立憲制對後世産生的影響是深遠的,這場持續了幾十年的“權力的遊戲”有哪些需要我們掌握的要點和重點呢?
一、考情分析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是教師資格考試當中的高頻考點。可以從英國資産階級革命的過程、英國1832年議會改革、責任内閣制的形成等角度進行考查,尤其注重考查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考查形式靈活多樣,在曆次考試中針對這一内容的考查形式主要以選擇題、簡答題、材料分析題等方式呈現,這就要求考生在備考的過程中除了要着重掌握基本史實外,還要注重史料的分析和運用。
二、知識點呈現
(一)英國資産階級革命
1.原因
(1)經濟基礎:17世紀初,英國的資本主義已經有了較大的發展。
(2)階級基礎:新興資産階級按照資本主義方式從事經濟活動的新貴族形成。
(3)政治方面: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統治觸犯了資産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他們要求限制王權,同國王展開鬥争。
2.過程
(1)革命爆發:1640年。
(2)建立共和國:1649年查理一世被處死,内戰結束,英國宣布成立共和國。
(3)斯圖亞特王朝複辟:克倫威爾去世後,斯圖亞特王朝複辟,經常觸犯資産階級的利益。
(4)光榮革命:1688年,議會派人從荷蘭迎來了詹姆士二世的女兒和她的丈夫——信仰新教的威廉,共同統治英國,史稱“光榮革命”。
3.意義:實現了資産階級掌握政權的願望,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統治,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二)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确立和發展
1.前提:英國資産階級革命結束。
2.确立——頒布《權利法案》
(1)背景:“光榮革命”後,資産階級的統治确立。
(2)内容:它以明确的法律條文,限制國王的權力,保證議會的立法權、财政權等權力。
(3)影響:議會的權力日益超過國王的權力,國王逐漸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确立起來。
3.發展
(1)1832年議會改革
①原因:随着工業革命的深入和經濟的發展,工業資産階級力量壯大,要求獲得更多的政治權利。
②内容:使富有農民和有産者獲得選舉權。新興工業城市的代表席位大大增加,被大貴族控制的代表席位相對減少。
③意義:使新興工業資産階級獲得更多席位,為工業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保障,保證了英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2)責任内閣制的形成
①内閣的演變:幾百年來,英國一直有國王經常召集貴族、高級教士和大臣在宮中開會、共商國家大事的傳統。“光榮革命”後,國王經常在一個秘密的小房間中召開會議,故被人們稱為“内閣”。18世紀初,内閣不是一個法定組織,隻是由少數大臣參加的一種會議。1721年,擔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數黨領袖沃波爾,經常主持内閣會議,英國的責任内閣制開始逐漸形成,沃波爾實際上成為英國的第一位首相。
②内閣的組成:内閣的首腦是首相,内閣成員是各部大臣。内閣成員集體負責,必須在大政方針上保持一緻,要與首相共進退。
③内閣産生的方式:由首相提出内閣成員和政府成員名單,遞交國王批準,組成内閣,即名義上對國王負責,實際上對議會負責的“責任制政府”。
④首相的産生及職權
産生:内閣名義上對國王負責,其實對議會負責。一個政黨成為多數黨時就獲得執政地位,多數黨的領袖就被國王任命為首相。
職權:首相有權解散議會,重新選舉;有權提名内閣成員,決定國家的重要政策,掌握國家的行政大權;通過議會掌握立法權。首相實際上掌握了國家的大權。
(3)英國政黨政治的形成
①起源:英國資産階級革命時期,英國議會中逐漸出現了兩個政治派别——輝格黨和托利黨,他們是資産階級政黨的雛形。
②發展:19世紀後,輝格黨和托利黨分别演變為自由黨和保守黨,20世紀20年代以後自由黨衰落,又出現保守黨和工黨輪流執政的情況。
(三)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
1.以代議制民主為基礎,以責任内閣制為核心,是君主制、貴族制與民主制的混合物,是傳統習慣與現實需要的結合。
2.議會是權利中心,掌握立法大權;首相掌握行政大權;國王“統而不治”,僅僅是國家的象征。
3.内閣成員由首相提名,對政府事務集體負責,并與首相在政治上共進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