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貼為什麼貼6小時?今年出梅較遲,直到上周,人們才切實感受到了火辣辣的太陽,真正有了“三伏天”的感覺不少市民想到了“三伏貼”據報道,得益于醫共體改革,今年“三伏貼”首次從城區醫院下沉至基層,比如,下渚湖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第一天預約的人數就達到了50多人有村民稱贊說,去年她帶着女兒去武康貼敷,要花費300元,今年同樣的專家,連100元都沒用完看了此條新聞,也有讀者自誇說,他貼“三伏貼”,不要說100元,就連10元也不到筆者聽後,懵了,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三伏貼為什麼貼6小時?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今年出梅較遲,直到上周,人們才切實感受到了火辣辣的太陽,真正有了“三伏天”的感覺。不少市民想到了“三伏貼”。據報道,得益于醫共體改革,今年“三伏貼”首次從城區醫院下沉至基層,比如,下渚湖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第一天預約的人數就達到了50多人。有村民稱贊說,去年她帶着女兒去武康貼敷,要花費300元,今年同樣的專家,連100元都沒用完。看了此條新聞,也有讀者自誇說,他貼“三伏貼”,不要說100元,就連10元也不到。筆者聽後,懵了。
10元不到的“三伏貼”,是怎麼貼的?原來,他所謂的“三伏貼”是網購一種發熱姜貼,平均5毛錢左右一張的價格就能網購到。他說,哪裡不舒服就貼哪裡,效果不要太靈哦。
原來,這名讀者認為,雖然醫療下沉服務活動大大方便了居住在農村的群衆,可是這大熱天的,專程跑一趟衛生服務中心,仍覺得“熱不可耐”,不如自己直接網購“三伏貼”,待在家自己想貼就貼。那麼,網購幾張“膏藥”自己貼,這樣靠譜嗎?
并不靠譜。因為人與人的體質差别很大,當然,也不可否認,有的人可能是可行的,但很多人是不可行的。在經過專業醫生診斷之前,如此想當然地貼“三伏貼”,有一定的風險。說得通俗些,“三伏貼”更是一種個人定制商品。
首先,中醫講究辨證施治,不存在千人一方的說法,他貼了管用,不等于你貼了有用,有時非但無用,還可能有反作用。其次,貼“三伏貼”必須找對穴位,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專業醫生才能幫你找對穴位,而普通消費者對于找穴位很難把握,即便有點懂,也常常是個“三腳貓”。還有,真正的“三伏貼”裡面有膏方,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膏方,辨别成分和配制的難度很大,普通消費者根本無法辨别,如果出現以次充好或者其他問題,極有可能上當受騙,所以“三伏貼”并不是“一撕一貼”這麼簡單,建議消費者不要光圖便宜和省事。如果盲目地貼,對于大人,感覺不适時,自己大多會及時撕下,但對于小孩,或許就不那麼“自知之明”了,等到大人發現,可能已經造成損傷。
更何況,“三伏貼”治療的方面有很多,并非有的人想象的那樣,哪兒酸痛貼哪兒,“三伏貼”療法源自中醫學“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理論,在一年中天地陽氣最旺盛的三伏天,通過刺激特定穴位,激活人體内的陽氣,從而達到“冬病夏治”的目的。近年來,“三伏貼”除了運用于患有呼吸道疾病、風濕性關節炎等體質虛寒的患者外,在婦科疾病、中風後遺症、更年期綜合征等方面都有了拓展,因此受到更多人的推崇。
針對兒童、婦女類人群,也有不同的“三伏貼”方法。還有的人可能不适合貼“三伏貼”,貼了之後,可能會加重原有的病情。有醫生介紹,比如糖尿病患者,就應特别慎重。所以,“三伏貼”有許多講究,切不可把“三伏貼”變成“盲目貼”。
來源:德清新聞網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