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他的意思通俗易懂,就是要告訴我們,在什麼樣的年紀,就做什麼樣的事情。
對大多數人來說,十幾二十來歲的時候就接受國家的規定的九年義務教育,如果有能力就繼續讀大學,然後出來工作賺錢,娶妻生子,成家立業,一步一個腳印,按部就班,不急不躁,不慌不張。
在我年輕很多的時候,我其實是很反對這種循規蹈矩,一眼望到頭的生活的,雖然開始千差萬别,但是結果都是一樣的,沒有半點驚濤駭浪,沒有半點意外驚喜,感覺生活太平淡無奇,了無生趣了。
随着年紀的漸長,閱曆的增加,見慣了生活的周遭,才意識到這種生活才是大多數人應該過的生活。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春花夏雨秋風冬雪,循序漸進,不可颠倒,人也一樣,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什麼樣的年紀就應該做什麼事,人小鬼大,少年老成,老來瘋都是有悖人之常情的,傷仲永,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就是最好的例子。
君不見多少兒童小小年紀,為了賺錢父母媒體把她包裝得像個成熟的小大人一樣,頻頻出現在鎂光燈下,連說話都是一套套的官話,一套套的大人話,過早的接觸銅臭味,宛若一個賺錢的工具,這樣的兒童長大後,怎麼可能成為報效國家,為社會為他人做貢獻的人呢?
君不見多少剩男剩女,明明年紀已經三十好幾了,還在裝嫩,還在裝純情的少男少女,總是以為自己還是十七八歲,做事做人還是那麼的慌慌張張,匆匆忙忙,沒有一點想結婚的樣子,沒有一點成熟穩重的樣子,這樣的人,怎麼能讓父母放心,怎麼讓朋友寬心,怎麼讓領導安心呢?
什麼樣的年紀就該做什麼樣的事情,這樣的人才能活出真得自我,這樣的人才能活出異樣的精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