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就是說,原來林允兒也成天刷微博的嗎?
羊清明假期上網沖浪時,不小心看到了一個采訪視頻。主持人問她中國的粉絲行動,她竟然知道得門兒清。
尤其是這句話可别把羊笑死
每天在微博上搜自己的名字?
emmmmm…講真,這應該是貴圈很多明星都會做的吧
羊隻是沒想到這位竟然這麼坦誠
但!要說最離譜的還是這句話…
hello?您有事嗎?
要不是因為看了視頻,羊差點就信了你的鬼話!這水平如果還叫退步的話,那别人也别玩了
畢竟,中文難學是世界公認的。
而就算發音能練到林允兒那種程度,對詞彙的精準理解又是漢語的另一難點。
比如《非正式會談》裡的法國代表,小哥人挺好,長得也挺帥,結果和95歲老人聊天時,“誇”人家是個“老不死”的
但實際上他隻是憑字面意思去理解中文,以為這個詞就是“長壽”
寶子們,别看咱成天說漢語,但其實基本沒幾個人真正了解漢語。
我們總聽外國人吐槽中文,但有關漢語的内涵,其實遠遠不是幾個語言段子能闡釋清的。
看似複雜的語言往往意蘊無窮。
作為審美博主,羊今天想帶寶子們充分了解下,中文,到底美在哪?
漢語的高級:精煉
中文高級在哪?先看幾個例子。
文青們在表白時,往往喜歡引用夏目漱石那句經典的“今晚月色真美”。
但,同樣是表達愛慕,在朱生豪筆下是“我想作詩,寫雨,寫夜的相思,寫你,寫不出”的難以言說,在張愛玲筆下是“雨聲潺潺,像住在溪邊,甯願天天下雨以為你是因為下雨不來”的糾結與期待。
經典英語電影中,生死别離是“你跳我也跳”。
但是到了中文世界,就是“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和“千裡孤墳,無處話凄涼”。
中文表達的高級,就來自于類似的意境美感。
這種意境隻有中文有,原因隻有一個:中文是世界上少有的表意文字。
從老祖宗那輩兒起,咱就開始從字的形态上表意
不得不說,咱中國人是有點繪畫天賦的
甲骨文有多形象…這個字不會有人猜不出來吧??
就兩劃,和現在的“人”差别不大。
那如果在人的基礎上加幾個點…你猜這又是啥?
要是還猜不出來就再來個動圖
這再猜不出來過分了哈!對,就是每天早上把我們憋醒的那個
而比這個字更形象的,是…
如果有正在吃東西的寶…羊不是故意的!主要是這個例子太直觀了,光看圖就能感受到精髓
而除了文字形态表意外,中文更牛X的一點在這:漢語語素主要為單音節。
音節是讀音的基本單位,漢語中的單音字就是一個字的“詞”,換句話說就是,漢語中的任何一個字基本都有自己的意思,但英文字母卻不能表意。
平平無奇的幾句話,卻處處透着單音節的牛叉,與“貨拉拉到底拉不拉拉布拉多”有異曲同工之妙,既考了詞組,又考了斷句。
人活着,就要吃飯。
比如“食”這個字,在漢語裡可以是動詞,可以是名詞,也可以組成各種詞組,要真糾結意思的話那簡直沒完沒了
但是英語…eat ate eating eaten…這玩意不但不能組詞,而且還要各種變形!
學的時候咋辦?使勁兒背呗。
從語系上劃分,英文屬于屈折語,雖然字母少,但任何一個字母都沒有單獨的意思,主要靠字母堆積和詞綴變換來表達含義。
但托了單音節語素的福,漢語中任何一個字都有自己的一種或多種意思,且幾乎每一個字都能組詞。
除了單音節語素多,漢語還屬于孤立語,它不像很多字母語言一樣依賴詞語的變化形态,它注重語序跟虛詞,有豐富的語言意境的變化。
随便舉個例子哈
中國人都知道,此“小心”非彼“小心”,但老外不知道…因為他們搞不懂語言裡的意境變化,于是“小心滑落”就變成了:小心地摔一摔
純靠字母組合變換意思的語言,碰上漢語基本會被完爆,而也正是因為漢字的語意多語境豐富,大家才總說“中國人腦子快,外國人腦子直”
比如,《霸王别姬》與《Farewell My Concubine》
直譯:再見了,我的小老婆
《倩女幽魂》與《A Chinese Ghost Story》
直譯:一個中國鬼故事
翻譯得也沒毛病,除了欠缺美感,羊隻能說是直抒胸臆
同時,和依靠詞綴變換的語言相比,漢語的信息密度很高,一個音節就可以有多種意義,句子結構簡練,注重意和,就有了一種精煉的美感。
通俗來講就是:不說廢話。
所以像唐詩宋詞這種世界級寶藏,也隻有在咱漢語中才能發光。
說個小知識~
寶子們知道在聯合國的文件中,中文那本肯定是最薄的嗎?原因…
中文:聯合國
英文:the United Nations
法文:De l'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
俄語:Организации Объединенных Наций
中文考試的真正地獄:讀音。
中國地方大,各地口音也多。
這,是一個學中文八年的老外的靈魂拷問
比如最簡單的
簡單吧?但又不完全簡單。
英語靠字母變化,每個詞讀起來都不一樣,但中文卻很依賴聲調,所以一不小心…
同音不同意,是中文區别于其他語種的地方。
全篇同音的《施氏食獅史》,隻通過聲調變化來變動意思
這篇文出自我國語言學家趙元任,除了《施氏食獅史》,他還寫過一篇《季姬擊雞記》,通篇是“ji”
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饑叽,季姬及箕稷濟雞。雞既濟,跻姬笈,季姬忌,急咭雞,雞急,繼圾幾,季姬急,即籍箕擊雞,箕疾擊幾伎,伎即齑,雞叽集幾基,季姬急極屐擊雞,雞既殛,季姬激,即記《季姬擊雞記》。
看着很複雜,其實就是一個叫季姬的女士感到寂寞,然後開始養雞的故事。
羊知道這樣的文章多少有些極端,但中文的同音不同意,确實也使很多影視文藝作品顯得更加高級。
嘴仗圍繞三個人展開:紀侍郎,和尚書,劉禦史。
因為門口的一隻狗,三個人分别被“内涵”了一遍
侍郎,可以是狗
尾巴上豎是狗,尚書是狗
狗遇肉吃肉,遇吃。
所以,禦史吃屎
這種咬文嚼字的罵人方式,基本隻存在在漢語中,漢語的另一種高級也正在于此:
音同字不同!
字同音不同!
同字不同意!
同意不同字!
高級确實高級,但這也是學習中文時最折磨人的地方…老外學習時be like
也别說老外了,幾乎每個中國人都碰到的世紀難題——
明明是說普通話的中文電影,為啥沒字幕我就不舒服?!
寶子們懂了嗎?
就中文這同音異意的複雜程度,要是連字幕都沒有的話,腦子有時候還真跟不上嘴
廢除漢語?達咩!
總結上文,羊用四個字形容來形容漢語:短小精悍,更絕的是,中文就連語序都能搞事…
比如宋代詩人寫的詩。
正着讀,是想老婆
反着念,就是想老公
咱就是說,這也太強了。你見過哪個字母文字能做到這點?
可魔幻的是,即使是優秀成這樣的漢語,為啥還有人覺得她應該廢除,把中文變成全字母體?
比如諾貝爾獲獎者羅素,曾公開指責漢字的缺點…
再補充一個小知識,其實清王朝消失之後,中國也有一些知識分子主張用拉丁文字代替漢字
其實在當時的曆史背景下,這種主張的原因可以理解:漢字難寫,更難學。主張改革文字的人認為中國應用更“簡單好學”的字母文來降低文盲率,也能更快與國際接軌。
可現在幾乎100年過去了,美國版知乎依然時不時就有人提問:“為啥漢語沒有進化成字母文啊?”
咱中國人覺得漢語沒問題,可不了解中文的老外就納悶,這難道不耽誤漢語在全球的普及化嗎?
講真,羊也不知道“進化”這個詞從何而來,字母表音不表意,漢字表意,信息密度高。
舉個最直觀的例子:你覺得二維碼變條形碼是進化嗎?
當然,羊寫本文的初衷絕不是為了拉踩其他語言,每種語言都有自己的美和優勢,隻是作為中國人,我們有必要知道我們每天在說的表意漢語究竟多牛。
比如矽肺病,中國人一看就大體知道是某種與灰塵有關的肺病,但字母文卻很複雜
漢語的傳承性強到離譜。
自秦朝書同文後,我們的每個漢字都有一個相對穩定的意思,也就是說,即使我們相隔千年地域不同,也依然能從古人的文字中體會到漢字的魅力。
時至今日,世界上有相當一部分人都在學習漢語,漢語的美,也不僅僅是局限于我們國人之間。
央視解說在誇獎羽生結弦時,說他“容顔如玉,身姿如松,翩若驚鴻,宛若遊龍”,說他“幸得識卿桃花面 從此阡陌多暖春。"
而這些話傳到日本國内直接火出圈。
即使翻譯成日語喪失了一部分的漢語美感,但B站翻譯過來的日本彈幕依然是一片被漢語美到了的畫風
甚至還火上了日本綜藝
羊承認,和字母文比起來,漢語确實看起來更難。
但漢語已傳承了千年,這個時間線放在任何一種語言身上都非常了不起,哪怕僅僅是幾百年前的英文,和現在的英文也千差萬别。
其實,韓國在40年代時就主張廢除漢字了,但後來又發現漢語的影響實在太深,他們又把漢字默默恢複…
這麼多年來,漢語其實一直都在被一些人質疑和否定,但至少在羊的心裡,她的精煉和意蘊無人能敵。
漢語本身就是一副畫。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語言,可以把螢火蟲稱作“照夜清”,把竹子稱為“不秋草”…這是中文本身自帶的意境和浪漫。
羊愛世界上所有的美,但世間所有的美好相加都比不上傳承千年的漢語。
文字是文化的根。
中國人如果不愛自家文化的根基,又有什麼資格去說熱愛中國文化?
娛樂至死的年代, 浮躁的我們需要被一些東西影響、沉澱。
也許了解漢語并不能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質的提升,但作為中國人——
她的美,我想讓所有人知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