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家5歲的小葉子,把“洗碗”工作都給承包了:
家庭群裡,誇誇風不能少
刷得怎麼樣不重要,也需要時間練習。最驚喜的,還是當她有了這個體驗後,能更深刻地理解家長做飯的辛苦、還有“為啥不要随便剩飯碗”了。
我媽以前不太贊成我讓孩子做這做那,說他們小時候苦,那個年代不得不做家務,現在條件好了,這些活兒不用非讓孩子幹啊。
哈哈,要說條件好,沒幾個好得過Facebook的老闆、一度登頂世界首富的紮克伯格。
前陣子我看了個采訪他的視頻,結果被他的兩個女兒吸引了:一個4歲,一個才2歲,和我家的差不多大。而她們,在幹些啥呢?竟然——是在做家務!
打掃房間、整理自己的物品、洗刷碗筷:
帶着小圍裙,很開心地做面包:甚至因為個子小夠不到,兩個孩子還會踩着凳子跟媽媽有模有樣的學習。
紮克伯格說,不會給孩子們想要的一切,必須讓孩子們承擔起各自的責任,孩子們需要做家務活。
忍不住給這三觀點贊,這一家四口都參與其中的畫面,也實在是溫馨啊:)
為啥需要讓孩子做家務?
因為從來不參與的孩子吧,容易做啥事兒都覺得:“大人應該來幫我”,每天能叫10000遍媽媽媽媽媽……
“媽媽,你給我穿衣服。”
“媽媽,我的襪子在哪裡?”
“媽媽,我要喝熱牛奶。”
……
雖然這些事兒孩子長大了遲早能做、會做,但問題是,如果我們一直替孩子做他力所能做的事情,其實是在向他長期發出一種特别負面的信号——“你不行”。
孩子沒有機會處理問題,自我效能感就會低。久而久之,“你不行”就成為孩子心裡的枷鎖——“我不行”。
哈佛研究發現,愛做家務與不愛做家務的孩子相比,成年之後,犯罪率為1:10,而就業率則是15:1。
愛做家務的孩子,會擁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指數和家庭幸福指數。甚至在學業上,常做家務的孩子也往往表現得更加優異。
而且正像這位從事教育的朋友,給我的朋友圈留言說的這樣:
孩子親自刷了碗,才更懂得做這件事要花費的心力和時間,也就自然明白平時在做這件事的大人,在付出着什麼。這種換位思考、感同身受的能力,确實是高情商的表現呀:)
所以呀,咱不要放過家務這個好機會,提升孩子的同理心和增加自我價值。
年齡小,也不是問題:心理學家埃裡克森在“八階段”理論中提到,孩子在幼兒期心理的主要發展任務,就是獲得主動感,從而培養出孩子強大的目标品質。
而家務勞動,就是一個可以幫孩子獲得主動感、責任感的好方法。
不過具體到執行,可能很多人會懵:不知道能讓孩子做些啥?他們又能做好啥?
哈哈,我特别理解。
小魚兒現在1歲多,和他姐姐那會兒一樣,天生就願意和我們一起“做家務”,尤其是倒垃圾,一趟又一趟……
隻不過吧,他有時候會幫倒忙,你讓他扔個橘子皮,結果他又被垃圾桶裡的紙吸引了,要往外掏……
沒辦法,讓孩子做家務,各種意外一定會有,咱必須包容和鼓勵。
而我特别贊同教育家蒙特梭利的這句話:如果我們要拟定一項育兒原則的話,那麼,第一個原則,就是必須讓孩子參與到我們的生活中來。
小葉子的家務能力還不錯,我之前寫過一篇總結文章,大家可以參考看看,遵循這4個步驟,讓孩子逐漸從0開始學會自己做家務:
3歲孩子主動做家務、自己洗衣服,隻因為媽媽掌握了這4個步驟
當然能契合孩子的年齡、各種精細運動的發展來安排家務,會更好。我準備了一個分齡時間表給大家參考:幾歲能做什麼,一目了然
為了方便對照,打印表格版也必須有:
這樣大家可以根據需要,把相應的内容打印出來貼在牆上,鼓勵孩子們完成相應的事情哈。
後台對話框回複關鍵詞”家務勞動"
第一階段:模仿階段
1-2歲:
能通過自己抓握湯勺,自己吃飯
能夠自己洗手,自己用毛巾擦幹小手
能把髒尿布、垃圾扔到垃圾桶
2-3歲:
自己嘗試剝雞蛋
能在父母的指導下 ,把垃圾扔進垃圾桶
當家長請求幫助時,能幫忙取東西
能夠把衣服挂上衣架
可以自己穿脫衣服和鞋襪
澆花(家長給孩子适量的水)
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能自己把不同的襪子進行配對
小心得: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本身對世界就有探索欲望,喜歡模仿大人的各種行為,所以,不用唠叨讓孩子幹什麼,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方法。
當然,因為能力有限,又跨越了terrible 2 和 Horriable 3,有時他們給的驚吓也很多。如果出現了滿地狼藉,或者幫倒忙、不合作,深吸一口氣,一口不行,就幾口:)
我還記得小葉子是在2-3歲這個階段“家務能力大爆發”的,整理玩具、拖地、澆花、擇菜等家務時,她都喜歡跟着摻和,我也就帶她一起來做。
少命令多正向表達、鼓勵孩子做到的部分、多給一些擁抱和親吻,能讓孩子更有積極性。家務也可以像媽媽陪玩一樣自然:)
第二階段:引導階段
3~4歲:
擺放碗筷和椅子
喂寵物
睡前幫忙鋪床, 如拿枕頭、被子等
飯後自己把碗盤放到廚房水池裡
幫忙把疊好的千淨衣服放回衣櫃
把自己的髒衣服放到裝髒衣服的藍子裡
4-5歲:
自己鋪床
飯前準備餐桌(從幫家長擺餐具開始,慢慢參與擺盤)
飯後收拾餐桌,把髒的餐具放回廚房
把洗好烘幹的衣服疊好(家長要教給孩子如何正确疊不同的衣服)
自己準備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将自己用完的毛巾,牙刷挂好 放整齊
5-6歲:
幫忙擦桌子
幫忙換床單(從幫忙把髒床單拿走,并拿來幹淨的床單開始)
自己準備第二天去幼兒園要用的書包和要穿的鞋
收拾房間,養成把亂放的東西撿起來并放回原處的習慣
小心得:
這個階段的孩子上了幼兒園,有了更多的自主意識:
想自己獨立動手感受“自我的能量”,但因為能力不足,需要依賴父母;而還有一些時候,他們會覺得重複做一件事很無聊,尤其不喜歡大人命令自己。
一些步驟繁雜、确實做起來吃力的部分,可以參考我之前分享的“流程法”,邀請孩子把步驟畫出來。
孩子不會做的,需要拆解步驟,一點一點來。
前面小葉子這個自己疊内褲的圖,其實就是當時我們一步一步教的:
先疊左邊、再疊右邊,再把下面的折到上面……
還要永遠給所有融入了遊戲力的方法打call!
比如我常會和孩子玩,“今天我是小主人”的角色互換遊戲。
每周的周六,她可以當家做主,從早開始“安排”我在家一天的活動。我會裝作總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的樣子,讓孩子來提醒我:
“媽媽,你該刷牙了。”
“媽媽,你先洗手再吃飯。”
經常被大人“指揮”,孩子其實很喜歡能指揮大人的感覺,同時也會因為“權力越大、責任越大”,就跟小時候我做“值周生”似的,監督這監督那,有更強的自我效能感
第三階段:獨立自主階段
7~9歲:
能夠自己洗碗、洗盤
能夠在父母的幫助下,嘗試手洗簡單衣物
能夠擦地
會用洗衣機、吸塵器等一些家用電器
能夠幫助父母打掃衛生間、廚房等
可以做簡單的飯,比如蒸米飯、下面條等
我把洗碗放在了這個年齡段,但不妨礙再早點,可以讓孩子“試”。
小葉子剛開始對刷碗是拒絕的,但理由不是“我不想”,而是“我不會”,所以我調低了她的期待和我的期待,“試試,洗一個看看,媽媽會幫助你。”
然後她剛洗,第一個碗打滑兒,就掉進了池子。
我就順着她遇到的問題,一個一個告訴她,可以怎麼握住碗、可以按照什麼順序刷、怎麼判斷碗刷幹淨了、刷完要如何清潔台面……
——整體上,孩子越大,可以越用啟發式提問的方式逐步引導,讓她自己思考可以怎麼優化流程、找到解決方案。
還是很強烈推薦大家看看我寫的這篇“編程思維”育兒法,對于讓孩子學會做家務,也尤其有效:
我,文科媽媽,竟然愛上了“程序員思維”養娃……
最後,想和大家分享一個讓我很受觸動的視頻:
一個5歲左右的小女孩回答:什麼是家人,什麼是客人?
“家人是什麼事情,大家都是互相幫忙的,而不是一個人常在那裡休息。”
“客人就是他吃完東西,然後在家裡玩玩以後,他就會走了。”
是啊,大人、孩子,我們是家人,而不是客人;我們需要共同承擔家務勞動,而不是玩玩就走了,隻有爸爸媽媽在收拾、也不是隻有某一個人在收拾。
愛做家務的孩子,豈止是有更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信心、責任感,這更是一份通過“整理”獲得樂趣的體驗,和享受生活的能力呀:)
從今天開始,讓小家夥們,勞動起來吧:)
—END—
作者:吉吉。二寶媽,美國注冊正面管教家長/學校講師,前香港資深傳媒人,現居深圳。追求細水長流,也愛勇猛精進,愛唱歌愛生活愛自我管理,願與娃一起慢成長。
manchengzhang123
個人花時間:babyhours003
吉吉:mancz00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