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醍醐灌頂的相處格言

醍醐灌頂的相處格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09 22:26:00

對于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以及如何對待自己所犯的錯誤,孔子有一句話可作為最好的回答,即“不遷怒,不貳過”。“不遷怒,不貳過”,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實難。不遷怒,就是自己有什麼不順心的事,有怒不發洩到别人身上去。不貳過,就是知錯就改,不犯兩次同樣的錯誤,這更是難上加難。人們總說吃一塹,長一智,可是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的人少嗎?看似簡單很容易做到的一句話,可是仔細想一想,我們每個人似乎經常陷入“遷怒,貳過”的危機之中。

醍醐灌頂的相處格言(勿把怨怒發洩給他人)1

不遷怒,遷怒有代價

“不遷怒”,指的是自身有怨怒,不能轉移發洩到别人身上。

有人說,在人的諸多不良情緒中,最值得重視、最需要控制的就是“怒”。 《佛說大乘金剛經論》中也有雲:“愚癡邪見,是一毒;貪心不足,是二毒;嗔怒嫉妒,是三毒。”其中,最毒的便是嗔怒嫉妒。

不遷怒,學會控制情緒

王陽明的學生有一次問他:“一個心學修行人該如何看待‘忿懥’(生氣發怒)這件事?”

王陽明的回答是:“人心怎能無‘忿懥’(人怎麼可能不生氣憤怒呢)?生氣憤怒是在所難免的,關鍵是要把握以下幾個原則:首先,不能‘怒得過當’;其次,要‘物來順應’、‘不着一分意思’;最後,陽明還舉例說,比方你上街看見人打架,對于沒道理的那一方,你肯定也會感到義憤,雖然義憤,卻又‘此心廓然,不曾動些子氣’。這才是生氣的學問。”

總結起來,王陽明的意思有三點:一、生氣的時候要學會控制,把握一個适當的度,不要過火。二、事情一過,怒氣也要随它過去,不能執着,不要懷恨。三、生氣的時候要學會從自己的立場上超拔出來,找到一個客觀的、第三方的視角,這樣才能讓理性在場,從而保持“此心廓然”、寂然不動的境界。

醍醐灌頂的相處格言(勿把怨怒發洩給他人)2

不貳過方能“日新”

“不貳過”,指的是知錯要改,同樣的錯誤不要再犯第二次。

當我們第一次犯錯的時候,出于對所接觸事物的不了解,發生錯誤誠然有其必然性,然而當有了前車之鑒後,我們是否真的會吃一塹,長一智,就可以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了呢?現實經常恰恰相反,生活中,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的事例屢見不鮮,甚至第三次、第四次跌倒。

我們之所以一再地失敗在同一件事上,世事百态紛繁複雜難以精确掌控固然是一方面,但不善于反思、自省、總結,并在遇到同樣的問題時提高警惕之心也是重要的一點。當有過失之時,我們每個人都會鄭重地告誡自己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但時間一久,錯誤帶給我們的教訓卻經常被抛之腦後,“貳過”也就成為我們經常做的事情。

反複犯錯導緻的後果可大可小,小可以破财,大可以喪身。推而廣之,一個民族反複犯錯,則可能帶來滅頂之災。南北兩宋就是如此,北宋“聯金滅遼”,遼滅後唇亡齒寒,結果是引狼入室,有了“靖康之變”;南宋不吸取教訓,又“聯蒙滅金”,金滅後北部屏障既失,蒙古鐵騎虎視眈眈,大舉南下,數十年後終于飲馬長江,征服了整個漢民族。

《易經》上說“日新謂之盛德”,就是說每一天都有新的進步,這就是最高尚的品德了。而“不貳過”則是“日新”的基礎。因為如果不犯同樣錯誤尚且難以做到,又談何新的進步呢?可見不貳過的重要性。

醍醐灌頂的相處格言(勿把怨怒發洩給他人)3

不貳過,常自省己過

古語有雲:“過則勿憚改”,“過不論久近,惟以改為貴”。犯錯并不是一個人尴尬的缺陷,而是我們所有人本質擁有的東西,犯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常常自省,有錯要自知,犯錯要改之。

《荀子•勸學》中有雲:“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如果我們每個人對待錯誤都能“求諸己”,自省己過,汲取教訓,總結經驗并且舉一反三,相信我們就會有效規避之前所犯過的錯誤,“不貳過”也将變得更加容易。

“自省”是我們改過的前提,但具體如何改錯?對此,《了凡四訓》為我們提供了明确的方法。《了凡四訓》中說,改過者,一要發恥心,二要發畏心,三須發勇心。具此三心,我們就能從改正犯錯的根源開始,知錯改錯,見賢思齊。

王安石在《禮樂論》中說:“不遷怒者,求諸己;不貳過者,見不善之端而止之也。”反躬自省,才能做到“不遷怒”;将錯誤克服在發端之時,方能“不貳過”。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上,時刻提醒自己防止陷入“遷怒,貳過”的陷阱中,如此,我們就能向最好的自己更進一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