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辛棄疾最霸氣的一首詩

辛棄疾最霸氣的一首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6 06:50:42
生查子·重葉梅

南宋 辛棄疾

百花頭上開,冰雪寒中見。霜月定相知,先識春風面。

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怨。折我最繁枝,還許冰壺薦。

辛棄疾最霸氣的一首詩(辛棄疾這位壯懷激烈的愛國詩人)1

公元1140年,日後在中國曆史上刻下不朽大名的辛棄疾出生于山東某鄉村,而此刻他的出生地早已是為金國所占領。嚴格來講,他是可以算一個金國人了。然而一個人血脈裡流淌的民族情感并不會因腳下的土地屬于他國而改變。21歲時,年輕的辛棄疾起兵抗金回歸南宋,從此開始了他一腔壯志從未磨滅,卻終成幻影的悲涼一生。所謂英雄,原該戰死疆場,榮耀千秋,可偷安的朝廷卻隻想着眼前的安樂日子,不願再去管被金人占去的國土。辛棄疾懷着一腔熱血,赤膽忠心地離故土而奔朝廷,直到六十幾歲,白發蒼蒼,他的朝廷仍隻叫他孤身北望,不見故鄉水闊山長。

辛棄疾一生留下來的詩詞作品是以豪放剛烈而聞名,他最廣為人知的那些名篇,無不是讀來讓人熱血奔湧,直恨不能披金甲戰樓蘭,一去千萬裡,馬革裹屍還。但優秀的作者通常是全能的,譬如辛棄疾,雖以豪放見長,他的婉約清麗之作亦是不勝枚舉,且精品尤多。有一首小令《生查子·重葉梅》,就是此中上乘之作。此詞正是辛棄疾滿懷豪情,屢次上書與朝廷求戰,卻都被駁回之時,于寒冬裡見傲雪梅花,有感于心而作。

辛棄疾最霸氣的一首詩(辛棄疾這位壯懷激烈的愛國詩人)2

詠梅之作古人名篇輩出。在中國古典文化裡,對于梅花不畏嚴寒、獨傲風雪的氣質,是極盡贊賞的。詠梅之作多是由此而發,此詞亦然。但同為贊梅之品格,辛棄疾又自有他獨特的味道。此詞用語玲珑精緻,布局嚴謹周密,用典無堆砌痕迹,風格明麗唯美。梅之形、梅之神皆備,于詠物中抒情志,顯示出作者遊刃有餘的駕馭功底,不失為一首詠梅精品。

詞的上半片寫梅,下半片寫人,從正面和側面分别來對重葉梅進行贊美。起篇兩句說重葉梅傲視群芳,一枝獨秀,在百花未開之前就勇敢地在風雪中絢爛綻放。兩句對偶工整,将梅花的形象鮮明強烈地襯托而出,帶着由衷的贊歎之情。

接下來兩句進一步對梅花進行刻畫和贊美。夜晚天邊的那一枚朦胧月,一定也是自這一片風雪中一眼先看到了美麗的梅花,它毫不吝啬地将清輝灑向梅花枝頭。這幅畫面是相當的美麗了,一片靜谧的天地之間,白雪皚皚,淡月照梅花。這裡詩人用了昭君之美來比喻梅花之美,“春風面”用的是杜甫描寫王昭君的詩中典故,用月亮都為梅花的春風面而陶醉,來贊美梅花之美,描寫極其生動傳神。

辛棄疾最霸氣的一首詩(辛棄疾這位壯懷激烈的愛國詩人)3

下半片寫賞梅之人,首兩句用了曆史上唐明皇之寵妃,梅妃江采萍的典故。梅妃之稱号,就是因她極愛梅花而來,但梅妃雖美,終究也不過是被皇帝所棄。這兩句寫賞梅之人,并不管梅妃之怨,隻曉得賞眼前之美,将一腔深情注于梅花身上。這裡是隐含了詞人自身忠而被棄的悲涼之情,就像梅妃一般,主人喜愛她的美麗就深情相賞,而對她的哀怨卻視而不見。

下半片最後兩句承上兩句,主人不管梅妃之怨,隻管自己折了最美麗繁盛的枝條,插到壺中供人賞玩。梅花縱美,終究不過是被人折了來,禁锢于壺中,不得自由。就像詞人一生想要縱馬沙場,但朝廷偏安,他空有傲雪之志也隻能似壺中之梅,閑來供人賞罷了。

縱觀辛棄疾的一生,無論于戰場、于文壇,都是一支驚豔的雪中梅,獨立寒冬,明月相照,遙望故土,無限怨愁。讀這一首詠梅小令,思詞人一生壯志難酬,令人深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