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喧嚣躁動的都市中,一些隐藏在犄角旮旯的老店往往會被忽視,歲月的風霜在他們身上烙下深深的印迹。他們記錄着一代人的成長經曆,同時也見證着一座城市的發展與變遷。他們是一代人的青春夢想,财富記憶,老幸福、老長江、鈴木王、本田王這些您還有印象嗎?今天的城市一角,我們帶您走進勝利大街東段,帶您認識一下和摩托車打了20年交道的問師傅。
他叫問傑,今年50歲,是澄城縣馮原鎮人,從18歲初中畢業,就和摩托車結下了緣分,從事這個摩托車修理,至今已經有近30個年頭。
摩托車修理師問傑:偶爾的在收音機上聽到,有摩托技校招生,就想着修摩托咋樣,當時的摩托車在農村就是一個村都沒有幾輛,那個時候回來村上的娃娃都追着看着攆着圍着摩托車看呢,所以我就覺得這以後肯定是個發展趨勢。
問師傅記得很清楚,當時為了湊夠這680塊錢的學費,自己打零工積攢了大半年的收入,從此隻身從澄縣來到了渭南民生街一家摩托車專修學校,開始了學習,從課堂,到維修鋪子當學徒,又是幾年的時間,而問師傅從最初的擦洗摩托車到換機油保養,再到發動機镗缸,從易到難,也從疏到了精。
摩托車修理師問傑:那個時候就是換個機油,拉線,擦個車,緊個螺絲,就是簡單的保養。到後來,實習了兩個月以後,有的活兒就慢慢的交給你來幹。給你一交代,你就自己幹。再到後來你幹的一多,師傅覺得你可以上手,就讓你修理發動機,換曲軸,換檔位齒輪交給你。
問師傅說,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初期一直到二十世紀初,是摩托車高速發展的黃金十年,可謂大街小巷,遍地開花,他回憶說,那當學徒時忙的一天都吃不上飯,早上從七八點一上班,門口停的都是摩托車,人家催着修車,根本沒有時間吃飯,修車修到淩晨是常有的事情,但這樣的好景并沒有持續多少年,在禁摩令開始席卷各大中小城市,再加上私家車、電動車的雙重擠壓,摩托車保有量開始銳減,各樣的銷售點也相繼關門,曾經很多的修車同行不是轉行做了其他職業,就是把招牌上的摩托車換成了電瓶車。
摩托車修理師問傑:這樣的修摩托鋪子現在很少了,因為啥,社會發展太快,這電瓶車電動車多,現在都轉型修電動車,賣電動車。
問師傅說,過去的修理摩托車那是真的修,發動機修補是常有的事情,但現在,随着物流和消費觀念的轉變,很多時候,顧客為了節省時間會要求直接換新的部件,這是社會的發展必然,他說,目前這個行業依然有人像自己一樣在堅持,摩托車也總要有人來修,民用摩托車雖然在減少,但大牌的高端摩托車也處于一個增多的趨勢,維修人才也勢必會成為一種需要,隻要還有摩托車,自己就不會過時。
摩托車修理師問傑:(摩托車)電噴發動機全是電腦控制,在這個行業要繼續,就要接受一下培訓,再進修一下,把電噴、電腦技術要掌握了。
記者:曹盼盼 樊東寶
編輯:李淩之
初審:韓林
終審:高紅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