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博團隊
最近,網傳一些全國性房企正在撤出三四線城市,不顧虧損、加速出清,能撈回多少就撈多少。
三四線城市到底怎麼了?
01
CRIC監測數據顯示,2022年,頭部上市房企投資城市策略已發生變化。
萬科,嚴格控制非核心城市、非核心區域的經營性資産獲取。
越秀,提出投資優先級,優先已進入且經濟、産業、人口等方面有優勢的城市。
綠城中國,80%資産集中一二線,20%集中江浙地區的優質強三四線城市。
華僑城,以核心城市群的核心地段作為主要投資方向。
原本聚焦一二線城市的房企,繼續在高能級城市布局,而過去重倉三四線城市的房企,開始換倉升級。
美的置業,逐步退出低量級城市;
碧桂園,向确定性更強、相對高能級的市場去調節。
要知道,截至2021年末,百強房企在一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的土儲建面基本持平,三四線城市的土儲甚至略高于一二線城市。
最典型重倉三四線城市的房企,碧桂園,在2021年新增的土儲中(按權益金額),仍有高達66%的土儲分布在三四線城市。
結果,2022年,情況徹底變了。
1-6月,百強房企将八成以上的資金重倉在22城,不到兩成的資金用在22城以外的城市。
(注:22個城市包括了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以及南京、蘇州、杭州、廈門、福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青島、濟南、合肥、長沙、沈陽、甯波、長春、天津、無錫18個新一線和二線城市。)
三四線城市分得的房企投資額占比多少?
僅為15%。
“逃離”三四線城市,為何成了房企們的共識?
02
今年以來,一二線與三四線樓市走勢開始出現明顯分化。
嗅覺敏銳的房企,已經意識到這一變化。
從CRIC監測的2022年各城市商品房成交價看,前五月,一線城市商品房成交價上漲14%,二線城市房價基本持平,上漲2%。
隻有三四線城市房價出現了普遍下降。
其中,廊坊、香河、宜興、麗水、中山等三四線城市,2022年前五月房價同比下跌均在10%及以上。
從去化周期看,三四線城市的庫存壓力,已經超過2020年。
5月末,66個三四線城市去化周期達到26.9個月,高于100城平均去化周期。
從量上看,盡管青島、武漢、沈陽等二線城市,狹義庫存總量位居全國TOP3。(5月末狹義庫存量均超2000萬平方米)
但庫存漲幅最快的,卻是弱三四線城市。
比如三明、泰州、鹽城,雖然單城庫存總量在500萬平方米以下,但短期成交驟降,庫存大漲。
截至5月末,三明的庫存以285%漲幅領漲全國。
5月庫存去化周期TOP20城市中,三四線城市占大多數,如銅陵、北海、欽州、煙台、惠州、珠海、汕頭等。
截至目前,全國有22個城市出台了“限跌令”,包括:
山東菏澤、湖南嶽陽、雲南昆明、河北唐山、遼甯沈陽、江蘇江陰、湖南株洲、河北張家口、湖北鄂州 、江蘇徐州 、江蘇泰州、安徽安慶、浙江湖州、湖南永州、湖北孝感、江蘇揚中、江蘇南通、山東聊城、廣東惠州、湖南張家界、陝西漢中、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等。
其中90%都是人口流失嚴重、經濟發展緩慢的三四線城市,這類城市房産不但沒有投資價值,連開發商也在奪門而逃。
當然,并非所有三四線房價都在下滑。
在大都市圈内、位于東南地區的三四線城市,能夠享受一二線城市的輻射和外溢,仍有一定行情。
比如長三角的泉州、蘇州,粵港澳大灣區的東莞和佛山,仍是房企争奪的熱點三線城市。
03
房企逃離三四線城市,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示?
第一,高能級城市的資産效率更高,先知先覺的房企們,已經開始集體逃離三四線“三無”城市。
無人口、無經濟實力、無城市群概念的低能級“三無”城市,被開發商抛棄之後,慢慢也會被市場抛棄。
第二,一二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之間的樓市分化,将越來越大。
“當前我國住房空置率已經達到15%,有的省份達到25%甚至30%,高于國際5%的空置率标準。”
住建部原副部長仇保興在“2022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智庫論壇”上分析說。
庫存高企、去化難,三四線城市的商品房,将逐漸淪為隻有居住價值而沒有投資價值的紀念品,失去流動性。
而一二線城市的房産,則因經濟發展、人口流入而兼具居住和金融雙重屬性。
第三,對于普通人來說,資産調倉升級的窗口期正在開啟。
目前,以南京、武漢、蘇州和佛山、東莞為主的一批強二線城市、都市圈城市,已經放開限購,普通人資産置換的窗口也正式開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