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清朝時期的甯古塔在哪

清朝時期的甯古塔在哪

旅遊 更新时间:2025-02-10 22:48:27

在清宮劇裡經常有這句話“發往甯古塔,與披甲人為奴。”這種“流刑”始于秦漢,但在清軍入關之後,流刑才真正流行。在《大清律》中,流刑被細節化、規範化,雖輕于死刑,卻生不如死。

清朝時期的甯古塔在哪(甯古塔-清朝流放人員的接收地)1

甯古塔為古地名,“甯古塔”不是一個建築物,在今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一帶,範圍大概是圖們江以北,烏蘇裡江東西兩岸地區,地靠日本海,舊屬吉林管轄。是中國清代統治東北邊疆地區的重鎮,是清代甯古塔将軍治所和駐地,是清政府設在盛京(沈陽)以北統轄黑龍江,吉林廣大地區的軍事、政治和經濟中心。甯古是數字“六”滿語的發音,“塔”是“個”的意思。所以甯古塔的意思是“六個”。 甯古塔流人吳兆骞之子吳桭臣在《甯古塔紀略》中說:"相傳昔有兄弟六個,各占一方,滿洲稱六為甯古,個為塔,其言甯古塔,猶華言六個也",另一流人楊越之子楊賓兩次來甯古塔探親,他在《柳邊紀略》中說:"甯古塔之名不知始于何時,甯古者漢言六,塔者漢言個。"相傳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曾祖父福滿所生的六個兒子曾居此地,故稱其地為甯古塔貝勒,簡稱甯古塔。

清朝時期的甯古塔在哪(甯古塔-清朝流放人員的接收地)2

從北京到甯古塔,大多數的犯人就是甯願畏罪自盡也不願意去往甯古塔,從京城一路發配4000多裡外。這是一趟長達四個月的遷徙,每日50裡,日日無歇,路途遙遠,據《研堂見聞雜記》寫道,當時的甯古塔,幾乎不是人間的世界,流放者去了,往往半道上被虎狼惡獸吃掉,甚至被餓昏了的當地人分而食之,能活下來的不多。所以甯古塔這三個字成了犯人以及犯人家屬的夢魇。當時清朝朝廷的大案以它作為句點,因此"甯古塔"三個再平靜不過的字成了全國官員和文士心底最不吉祥的符咒。任何人都有可能一夜之間與這裡産生終身性的聯結,而到了這裡,财産、功名、榮譽、學識,乃至整個身家性命都會堕入漆黑的深淵,幾乎不大可能再走得出來。王家祯《研堂見聞雜錄》稱"甯古塔,在遼東極北,去京七、八千裡。其地重冰積雪,非複世界,中國人亦無至其地者。"吳兆骞在給其母的信中說:"甯古寒苦天下所無,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風如雷鳴電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陰雨接連,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盡凍。雪才到地即成堅冰,一望千裡皆茫茫白雪。"方拱幹曾說:"人說黃泉路,若到了甯古塔,便有十個黃泉也不怕了!"

清朝時期的甯古塔在哪(甯古塔-清朝流放人員的接收地)3

從順治年間開始,甯古塔成了清廷流放人員的接收地,他們當中有抗清名将鄭成功之父鄭芝龍;文人金聖歎家屬;著名詩人吳兆骞;思想家呂留良家屬等等。他們的到來,傳播了中原文化,使南北兩方人民的文化交流得以溝通。流民的湧入改變了當地以漁獵為主的原始生活方式,教他們種植稷、麥、粟、煙葉,采集人參和蜂蜜,使農業耕作得到發展。

清朝時期的甯古塔在哪(甯古塔-清朝流放人員的接收地)4

清朝的柳條邊牆

明朝萬裡長城遼東鎮部分與清朝的柳條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