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假期
西默斯·希尼
整個上午我都坐在學校的醫院裡
下課的鈴铛不斷發出喪鐘般的聲音。
下午兩點,鄰居開車接我回家。
在門廊裡我看到父親在哭泣
在以往所有的喪禮中他都能應付自如
吉米大叔說這次真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我進門時,嬰兒在笑着呀呀學語
晃動童車,讓我不好意思的是
大人們都站起來和我握手
還對我說他們“很同情我的遭遇”。
人們耳語着告訴陌生客人我是長子,
長期住校,奶媽将我的手
握在她的手中,咳出哀怨無淚的歎息。
十點整救護車拉來了
屍體,渾身已被護士清洗幹淨纏滿繃帶。
第二天早上我到樓上停屍的房間,鮮花
和蠟燭撫慰地放在床邊;這是六個星期來
我第一次看到弟弟。現在他更加蒼白。
左邊太陽穴上留着暗紅的傷痕,
躺在一個四英尺長的小盒子裡就像睡在床上。
沒有多彩的傷疤,汽車幹淨利落地将他撞飛。
四英尺的盒子,一英尺代表他一年的壽命。
(吳德安 譯)
西默斯·希尼是繼葉芝之後愛爾蘭詩歌中最好的詩人,也是公認的當今世界最好的英語詩人和天才的文學批評家。作為一個愛爾蘭人,希尼有非常好的英國文學修養,并對歐洲和俄國文學,有廣泛興趣。1974年到美國伯克萊大學做訪問學者,是他詩歌創作上的轉折點。從1980年代起,他開始在英國牛津大學和美國哈佛大學任榮譽教授。講授詩歌,讓他的藝術視野得到了完美的拓展。一個農家子弟,學院的背景讓他的創作且有冷靜客觀緩慢在日常詩性發展或修煉出來的智性,又放棄詩的晦澀怪異;他的天性得到完好的平衡性的拓展,他是一個完成度甚高的詩人,與出生地保持充分交流的詩人。
他在兩個維度往前走,在藝術上不斷地向前拓展須觸,另一向度是不斷回溯到他的鄉村,回到其個人的本源,在這兩個向度中産生張力。他的腳步是一步步地堅實地往前拓展,又從其石上返回個人的源頭,隐隐作用于他對生活與藝術的态度。他的本分他對詩藝有如父輩們的挖掘能力讓他在詩的世界保持強勁的吸納力。他的寫作的邊界不斷被突破,可以說他通過持久的寫作不斷有詩集出版顯現詩歌的完成,直到他死前出版的最後一本詩集《人之鍊》,依然有着罕見的詩篇。
抒情詩如何寫作,希尼的詩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示。在對他的閱讀中,我們可以感知抒情詩有這樣幾種方式:1、描述性詠物。比如他的詩作《水濑》《臭鼬鼠》;2、以叙事來抒情;3、以詩的結構傳達感情;4、以時空的交織混合來書寫。下面筆者以他的《期中假期》來說明其抒情方式,細觀西尼在更新古老抒情詩的寫法,并将多種方式融入其個人創作中來。
這首詩有很高的叙事技巧。詩中書寫弟弟克裡斯托夫的葬禮,是35年後的回憶。西尼在一則訪談中說,這首詩寫得很快,在他的經驗中很快完成的詩往往不壞。他抒寫的詩在身心醞釀多年,或者說,生長在身體裡。詩人找到一個機緣,它就很快給接生出來。一首詩必須經曆醞釀生育的時機,與一個人的出生,要經曆更長的時間。而詩出生時的快,證明其醞釀的時間之長。
這首詩像在講一個故事。詩的開頭的描述“我”:整個上午無聊地坐在學校等待、葬禮上大人們和他握手感到不好意思;仔細地觀察葬禮上的細節:父親的哭泣、母親的悲哀、客人們的談論和運回的屍體,看不到他的感情表述。但在詩的最後三節,叙事轉向“我”獨自面對弟弟。描寫依然冷靜卻隐含着沉重的悲哀。沒有一句抒情,抒情都是由叙事來完成的。當我們讀到最後一節,抑制的情感在叙事中得到顯現。詩人是在詩中為情感設置一個空間。情感在叙述的空間中運行;試圖讓讀者進入其事件。
最後一句重複棺材的尺寸,點出年齡的大小。如此幼小的生命夭折了,實在讓人悲傷。這種悲傷的情感不是用語言,而是用叙事結構表達出來的;詩人設置了一個叙事中的結構,通過詩的結構将情感充分傳示。這首詩《期中假期》,叙事成了主角,或強化了叙事。既往的抒情方式退場,以叙事的結構來完成抒情的書寫,這是西尼詩中的更新與實驗。
在西尼另一本詩集《斯特森島》中最出名的詩是《出空——紀念M.K.H.1911-1984》,是他對母親充滿柔情的挽詩,詩分成八個片斷,詩的場景在叙事中交織,抒情方式發生變異,不是單一以叙事和以叙事建立的結構來書寫或傳達情感,詩交織片斷時空來組合成詩;選擇母親生活中幾個具體事件的描述來轉喻母子間的深厚感情。視角呈現多樣,時或客觀時或主觀,感性與智性,标準語與地方性詞語混和在一起,構成風格上的沖突對立;互生的語音映襯與交織,顯現出西尼的全部經驗的凝聚;西尼如同兒時打水漂的高手,在不同的節次的單首詩之間呈現出水面上的劃擦與跳蕩,一個接一個地在詩的水面濺起語言的水花,整首詩以精彩不斷的跌宕串聯起來,在詩中建立了個人的高難度的花樣滑冰。
從他晚年的《格蘭摩爾的烏鸫》,能感知詩人組織一首詩的富有能量,其情感強度和語言簡潔隐含在詩的構成;一首詩交織不同時空與場景,又與其他的詩構成互文關系,落實到詩的多重空間交織語言風景。在他看來,詩是聚合,由聚合而生的全新詩文本。到了晚年,他的詩微妙精緻,有着豐足的技藝交彙于文本構成的超常能量。
作者簡介丨柳宗宣,1961年出生于湖北省國營後湖農場。27歲開始寫詩。1999年移居北京,曾任中國青年出版社《青年文學》雜志詩歌編輯多年。2009年回湖北,供職于江漢大學新詩研究所,碩士生導師。中南财經政法大學客座教授。出版過詩集三部,詩學專著《叙事詩學:當代詩文本閱讀》,随筆集《語詞居住的山岡》等。
全文選自《星星·詩歌理論》2022年1期
#我的寶藏作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