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大名将是指戰國時代四位著名的将領。《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來形容這四位将領的功績。對于白起、王翦、廉頗、李牧這四位戰國名将,白起擔任秦國将領30多年,攻城70餘座,殲滅近百萬敵軍,被封為武安君。王翦在戰國末期為秦始皇嬴政打下了半個天下,至于趙國名将李牧,不僅北擊匈奴,還在邯鄲之戰後多次擊敗秦國大軍。與此相對應的是,對于戰國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頗,則因為長平之戰中的表現,所以給人一種隻會防守的錯覺。對此,在筆者看來,趙國大将廉頗無疑是被低估,其實他是一位攻守兼備的全面将領。
一
首先,廉頗,生卒年不詳,趙國苦陉(今保定定州市邢邑)人, 嬴姓,廉氏,名頗。從姓氏上來看,廉頗很可能和秦國、趙國的君主同宗同源。趙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廉頗帶領趙軍長驅深入齊境,攻取陽晉,威震諸侯,廉頗班師回朝,官拜上卿。在五國伐齊、樂毅一戰成名的背景下,廉頗也為趙國取得了陽晉這塊土地。此戰,是廉頗的成名之戰,也說明廉頗一開始就是以進攻成名的。公元279年,廉頗繼續在齊國的疆域上拿下戰績。三年後,廉頗率軍奪取了魏國幾邑(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一帶)。
二
公元275年,廉頗再次率軍進攻魏國,攻陷防陵(今河南安陽南二十裡),築城而還,随後又攻取了安陽(今河南安陽縣西南四十三裡)。經過這兩次對魏國的進攻,廉頗為趙國都城邯鄲增加了更多的屏障。當然,對于戰國中後期的魏國和齊國,都已經相對衰落,特别是“五國伐齊”後的齊國,整體實力更是一落千丈。所以,廉頗能夠擊敗這兩個國家,不能完全體現廉頗的進攻實力。公元前269年,趙括的父親趙奢在阏與(今山西和順)擊敗了強大的秦軍。值得注意的是,再被趙奢擊敗後,秦國又再次發兵,結果登場的廉頗又給予秦軍以迎頭痛擊。
三
公元前262年,秦國進攻韓地上黨,韓國上黨太守馮亭将上黨獻給了趙國,于是,秦趙之間圍繞着争奪上黨地區發生了戰争,也即大家都比較熟悉的長平之戰。此戰,因為趙括父親趙奢已經病逝,所以趙孝成王命廉頗統帥20萬趙軍,阻秦軍于長平。在長平之戰中,老将廉頗采取了“築壘固守,伺機攻敵”的作戰方針,憑借山險,固壘堅守三年。面對數十萬的秦國大軍,廉頗能夠堅守三年,可謂非常不容易了。在無法戰勝廉頗的背景下,秦國采用反間計,導緻趙孝成王用趙括替換了廉頗。結果,趙括輸給了白起,趙國因此元氣大傷。
四
最後,雖然長平之戰導緻趙國元氣大傷,但是,老練的廉頗,還是在邯鄲之戰中擊敗了志在必得的秦軍,擊碎了秦國想要趁勢消滅趙國的意圖。這兩次戰役,讓很多人給廉頗打上了隻會防守的意圖。不過,在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後,燕王喜改變了和趙國交好的計劃,選擇對趙國趁火打劫。于是,燕國出動了兩支軍隊來進攻趙國。面對燕國的大軍,趙國君主派遣廉頗領兵反擊,在鄗城大敗燕軍,殺死栗腹,俘虜了卿秦、樂閑等燕國将領。值得注意的是,廉頗還率軍反攻燕國,甚至包圍了燕國的都城。如果不是燕國主動割地求和,廉頗很可能就要率軍消滅燕國了。不過,對于攻守兼備的廉頗,晚年卻在魏國和楚國颠沛流離,最終病逝在楚國的壽春(今安徽省壽縣)。
文/情懷曆史
更多内容,歡迎關注微信公衆号“情懷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