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教材插畫詳解

教材插畫詳解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6 01:42:41

文|彌小木

最近孩子教材中的圖畫,引發不少人的關注。個人對于孩子的教材,有一種天然的信任,沒過多關注孩子的教材。因為這次的讨論,速度打開孩子的教材翻了翻,還好是不同的版本,沒什麼問題。

網上的讨論從教材,延伸到其他的童書,有人分享自家孩子看的童書。其中有一個故事,令人印象深刻。講的是動物故事,主題卻是“暴力”,小故事的結尾還有總結。總結的内容是,如果故事中動物的妻子,不怎麼樣,就不會挨打了。

原本對于有這樣“總結性”的書籍,并不是很喜歡,再看到這樣的“總結”,非常地驚訝。這樣的童書,能稱之為童書嗎?

童書是孩子了解世界的一種方式。孩子看的童書,價值觀的引導,是潛移默化的。童書的創作主體大多數是成人,建議都看一看《兒童文學的樂趣》這本書。

成人是如何閱讀兒童文學的?

兩位加拿大作者佩裡·諾德曼和梅維絲·雷默,在《兒童文學的樂趣》裡,分享了成人閱讀兒童文學的狀态。

成人在閱讀兒童文學作品時,最容易陷入的是“猜測”的狀态,“猜測”作為兒童讀者的反應、認知能力等等。但“猜測”往往是不準的,尤其是沒有根據的“猜測”,更是有偏差的。

如果想脫離這種“猜測”的狀态怎麼辦?努力找出兒童文學作品中的“隐含讀者”。什麼是“隐含讀者”?《兒童文學的樂趣》裡,給的定義是:表示類型、刻闆規定、真實讀者閱讀時的口味和興趣、邀請讀者扮演的隐含角色

“隐含讀者”往往需要讀者主動去尋找、體會。“隐含讀者”大部分是“兒童”,即使成人再怎樣努力,也成不了“兒童”。看起來是很矛盾的一個話題,成人既然成不了“兒童”,又如何找出并體驗“隐含讀者”的“兒童”呢?

讓閱讀自然進行。

在尋找“隐含讀者”的時候,閱讀者往往會忘了最真實的閱讀反應:自己的閱讀反應。而自己的閱讀反應,不僅真實還很寶貴。

讓閱讀自然進行,讀完後,思考“隐含讀者”邀請的扮演角色是什麼?需要怎樣的知識庫和閱讀策略,真實的孩子與“隐含讀者”會有什麼不同?思考這些問題,會讓成人閱讀者更了解兒童文學,也能認識到真實兒童的閱讀狀況。

說回引起廣泛關注的教材中的插圖。

有不少的家長,在看到教材中的插圖後,覺得不适,側面問過自家孩子對這些插圖的感受。孩子們的回答,有的是無感,有的壓根沒關注,有的覺得畫面無神。對這些插圖的感受,孩子或許沒大人那麼強烈,但總體來說,不是積極的、向上的。好的插圖,不僅能讓孩子對文字内容,有更深刻地理解,還能提高孩子們的審美能力。

如果,創作、審查這些教材插圖的成人們,在教材出版之前,能對教材中的文字、插圖,通過“自然閱讀”的方式,并且在閱讀後思考“隐含讀者”,也就是孩子們會有的反應,或許就不會出現這樣的狀況了。再不濟,将創作出的内容,試着拿給真實的孩子們閱讀,觀察、交流他們的閱讀體驗,也能得到很誠實的反饋。

給家長們的一點小建議

說起來我開始關注童書,也是因為發現孩子閱讀的有些童書中,會有價值觀的偏差。課外閱讀,我們可以主動選擇,而孩子們用的教材,卻不能。哪怕是現在發現問題,也不太可能一下子就調整過來,需要一點時間。

那麼,在這個階段,大人們可以做什麼?

如果孩子對于這些教材中的圖畫,沒有太大的關注,大人們也不用和孩子太多讨論。要是因為大人的過多關注,而讓孩子過多關注,反而适得其反了。

如果孩子已經關注到了,家長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引導孩子去思考:什麼樣的書,是值得我們閱讀的?童書作家管家琪曾分享過“要培養對任何事物的品位,都是需要時間的。”既然遇見了,不如将它當成例子,好好讨論一番。

分享《兒童文學的樂趣》裡的一句話:

與其把孩子保護起來,不讓他們受到所生存的世界的傷害,還不如給他們一些工具,讓他們用仔細而批判的眼光把這個世界看明白。

我是彌小木,歡迎關注,共同成長~

教材插畫詳解(引發大人關注的教材插畫)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