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增廣賢文處世秘籍

增廣賢文處世秘籍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10:42:26

《增廣賢文》作為古人寶貴人生經驗的總結,在處事方法上給予人們很多的價值引領和指導,讀來令人受益匪淺。我們就共同來學習一下吧。

一、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寅。一家之計在于和,一生之計在于勤。

譯文:一年的打算在春天,一天的打算在早晨。一家的打算在于和睦,一生的打算在于勤奮。

這幾句是說做事要正當其時,早做打算。 大至一年的計劃,小至一日的打算,都要安排在恰當的時間裡來處理。“家和萬事興”。家庭和睦,則家運興隆;家庭不和,則會陷入雞犬不甯的境地。 “勤”是人生之本。隻有勤奮,才能源源不斷地積累财富,增長才幹。

二、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譯文:嚴守秘密,要像瓶子加蓋一樣封得嚴實;堅定意志,要像守城防敵一樣不可懈怠。

這一則是謹慎的修身處世法則的體現。 為了少惹事端,要嚴把口風,守口如瓶,以謹防不測。這種謹慎、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對人的自我保護有積極作用,但也要注意不能過度防範。疑神疑鬼,可能會帶來沉重的思想負擔,滋生許多無謂的憂慮,人生過得不堪重負。 對于别人的秘密,要做到守口如瓶,不能做搬弄是非的小人,正如本書另一則所言:“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對于自己要做的事,要堅定意志,自我鞭策,保持向上的力量,不輕言放棄。

增廣賢文處世秘籍(從增廣賢文中學習處事方法)1

三、求人須求英雄漢,濟人須濟急時無。渴時一滴如甘露,醉後添杯不如無。

譯文:求人幫助時,一定要求真正的男子漢;接濟别人時,一定要接濟急需幫助的人。幹渴的時候,一滴水也像甘露般甜美;喝醉酒之後,再給他添杯還不如不添。

本則說求人要找對人,助人要看情況。求人要看對象。若求小人,容易被他百般刁難,敲詐勒索,未必成事,甚至誤事。若求大丈夫,他能仗義辦事,慷慨解囊,才可能成事。可見,找對人才能辦成事。 助人要看實際情況。俗語雲“救急不救貧”,當在他人急難時,及時出手相助,解人燃眉之急,那就是雪中送炭。人在口渴的時候,得到一滴水,都會感到甘美無比;而醉後再添杯,那是讓人醉上加醉,其實是添亂,也是害人。

四、若登高必自卑,若涉遠必自迩。

譯文:如果想要登到高處,必須先從低處開始;如果想要走到遠方,必須從近處起步。

本則講腳踏實地,從低處累積。 在《禮記·中庸》中,“登高”“涉遠”的比喻是用來說明君子修行之道的。事物都是一點點做成的,隻有從低處做起,從近處出發,才能登到高處,達至遠處。 古人充分認識到卑與高、近與遠之間的關系,其高遠者,皆由卑與近累積而成。《荀子·勸學》雲:“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老子》第六十四章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台,起于累土;千裡之行,始于足下。” 凡事腳踏實地,慢慢積累,終可成功。

增廣賢文處世秘籍(從增廣賢文中學習處事方法)2

五、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譯文:人沒有長遠的打算,一定有眼前的憂患。

此句揭示“遠慮”與“近憂”之間的關系。長遠的打算可為當下的行動指明方向,當下的行動可為未來的目标打下基礎。個人和家庭要有“遠慮”即長遠規劃,這樣才能抵禦人生風險。國家要有“遠慮”即戰略規劃,才能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如果隻顧眼前利益,不計長遠得失,則很快會陷入困境,萬事萬物都是如此。

六、成事莫說,覆水難收。

譯文:已成定局的事情,就不要再評論了;潑出去的水,是難以收回來的。

此則告誡人們,對無可挽回之事,要學會接受。 對于無法改變或已成定局的事情,學會接納認同。正如泰戈爾在《飛鳥集》裡所寫的,“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陽而流淚,那麼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七、是非隻因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譯文:是非隻因為多講話惹來的,煩惱都是因為逞強、愛出風頭導緻的。

此則勸人少說話,莫逞強。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說話不謹慎的确容易惹禍,在特定的場合,沉默是金,最好做一個冷靜的傾聽者。 但遇事也不能不說話。尤其在大是大非面前,該說話時必須說話。說話才能辨清是非,在說話中成就自己。遇事不是不出頭,而是不要“強出頭”,要量力而行,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内做事,這樣才能不自尋煩惱。正如本書另一則文所言:“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

增廣賢文處世秘籍(從增廣賢文中學習處事方法)3

八、既堕釜甑,反顧何益。翻覆之水,收之實難。

譯文:既然釜與甑都已落在地上打碎了,回頭再看實在沒有什麼好處。從器皿中翻到地上的水,想收回來實在太難了。

本則旨在講對已成定局之事,不必多慮。釜與甑已經碎了,過多的留戀已沒有多少價值和意義,隻會增加懊惱的情緒。與其如此,不如想辦法重置新件,一切從頭開始才是重要的。 潑出去的水已經落地,損失已難以挽回,結果已是無可奈何,此時隻能順其自然了。 這兩句和“成事莫說,覆水難收”的意思一緻。

九、因風吹火,用力不多。

譯文:借助風勢吹火,用的力氣很小,火卻可以很大。

此則講“借力”。 做事情要學會借力、借勢。《荀子·勸學》裡說:“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緻千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在這裡用了一系列比喻,說明君子也并非天賦異禀,隻是善于借助外物罷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會借助天時、地利、人和,很多事情就可以“事半功倍”,順利成功。

十、點塔七層,不如暗處一燈。

譯文:把七層高塔的燈都點亮,不如在黑暗處點亮一盞燈。

本則旨在說明把事情做到關鍵處。做事情要急人所急,幫人所需,多做雪中送炭、雨中送傘、暗處點燈的事,“濟人須濟急時無”。平時,人們不需要幫助時,給予他們再多,也沒有多大意義。但當人陷入人生困境時,哪怕一聲問候,一句安慰,都是非常珍貴的能量。這一句問候和安慰就是暗處的那一盞明燈。 同前面“渴時一滴如甘露,醉後添杯不如無”這句表達的意思一緻。

增廣賢文處世秘籍(從增廣賢文中學習處事方法)4

十一、有花方酌酒,無月不登樓。

譯文:有花才值得飲酒,沒有月光就不要登樓。

此句旨在說有适當的條件才配做合适的事情。 飲酒賞花,登樓望月,是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一種雅興。有些事情在适當的情境和條件下做才會更加美好。

十二、休别有魚處,莫戀淺灘頭。

譯文:不要輕易離開有魚可釣的地方,不要貪戀水淺無魚的灘頭。

本則旨在說明善于把握有利條件。 有時,人會這山望着那山高,總希望能夠釣到更大的魚。殊不知,如果不珍惜有魚可釣的地方,換到另一個地方時,可能連魚也釣不到了。因此,不要輕易放棄已有的有利條件。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安全的地方,利益也更少;危險的地方,利益也更多。淺水灘頭安全,卻無法行大船、釣大魚、獲大利。因此,不要貪戀它,到水深的地方才有大魚,該出海時要出海,該搏浪時要搏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