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文/鄭亞文
編輯/範婷婷
施軍在福建省三明市賣了11年鴨脖,攢到了不少名氣,也收了不少徒弟。
疫情後,施軍的店鋪倒閉,無奈之下,他轉戰線上,教人做鴨脖。拼手藝他不在怕的,别人賣幾十元的課程,他賣298元。
一年多時間,他在淘寶收了1000多個徒弟。學員遍布全國各地,正值盛夏,他教出來的學生在全國各地擺攤、開店。施軍覺得,這比他自己賣鴨脖開心多了。
施軍從小就不愛讀書,他覺得自己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料。福建省三明市曾經有個大名鼎鼎的下轄縣——沙縣(如今成為三明市的一個區),因小吃店遍布全國而名聲大振。施軍雖然是市區人,但他覺得,沙縣人民的創業基因,也間接刻在了他的骨子裡。
高中時,别的同學鉚足了勁準備考大學,施軍卻想方設法在賺錢。學校開運動會,外面的小吃進不來,他兼職當“小老闆”,操場上在開運動會,他就在旁邊賣涼皮、飲料。
高中畢業後,施軍沒有去上大學,而是跑去拜師,學做鴨脖。
施軍的師傅,是三明椒鹽鴨脖的創始人。早年,師傅隻身到武漢學手藝,學會了武漢傳統鴨脖的做法,将手藝帶回三明。
但是,武漢的鴨脖要麼偏辣,要麼偏甜,三明人并不愛吃,師傅的鴨脖賣不動。後來,師傅自創門派,他改良武漢鴨脖的工藝和配方,将鴨脖鹵好後,油炸一道,做成椒鹽鴨脖。很快,椒鹽鴨脖紅遍三明市,甚至傳至全國。
施軍來拜師的時候,師傅的學費已經漲到了一萬多元。他在師傅手底下學了一個星期,便開始擺攤掙錢,這年,施軍18歲。
每天下午4點,小施軍準時推着車,到居民區附近的市場擺攤。賣幾個小時,他就轉戰三明的夜市,一天能掙1000多元。
擺了幾年地攤後,施軍攢了點錢,在市區一個菜市場門口,盤了一間店面。這讓他有種安定的感覺,仿佛創業才正式開始。
滿懷激情的施軍一開店,就被現實打擊得暈頭轉向。菜市場門口的人流量相當大,可是,誰也不進施軍的店。最差的時候,他一天隻賣了4元錢,冷櫃裡的鴨脖成堆成堆地損耗,“難過得快要哭出來了”。
施軍迷茫了一陣,才感到是選址出了問題。椒鹽鴨脖是油炸食品,說到底,是年輕人愛吃的小吃零食。但來菜市場的人,都是拎着菜籃子的大爺大媽,上了年紀的人,大多是“三高人群”,看到這種食品自然是要繞道走。
後來,施軍将店鋪換到了學生常常出沒的奶茶店對面,生意才逐漸好起來。
這家在奶茶店對面的小店,支撐了11年,一度成為三明市小有名氣的小吃店。店裡熱銷的不僅有椒鹽鴨脖,也有施軍自己改良的武漢味鴨脖,以及其他各種鹵味。他還花了上萬元,跑到武漢親自學了工藝和配比。
2020年的疫情期間,凍貨價格瘋漲,而疫情導緻人流量急劇下降,施軍的店鋪每天都在虧,勉強支撐了一段時間後,他忍痛關了店。
他先是将自己的鴨脖上架到淘寶,但這種方式對他來說成本太高。直接運輸鴨脖,快遞與冷鍊需要投入不少。
一次,有個徒弟慕名找到他,想學手藝,對方在淘寶買過鴨脖課程,但做出來的鴨脖不好吃。徒弟說,“别讓你的手藝浪費了,去淘寶上教人做鴨脖吧”。
一語點醒夢中人,施軍覺得自己有了方向。
最有生意頭腦的小妹施軍研究過淘寶上賣鴨脖課程的店鋪,“大多店鋪的價格都是幾十元,質量層次不齊,有的教程,可能是随便上哪裡複制過來的”。
施軍決定,把價格定在298元,高出平均學費的幾倍。當然,這樣的價格,讓店鋪在很長一段時間内門庭冷落。不少人進店,吐槽一句“太貴了”,就離開了。
施軍想,他自己花了幾萬元學做的鴨脖,加上這麼多年的實戰經驗,現在不到300元就能學到他的全部手藝,不過分吧?半年後,店鋪漸漸有了些起色。
課程内容大多是視頻、文字教程,再配上師傅的專業指導。課程的好壞,關鍵點就在于配方的配比,以及師傅的專業度。
施軍做鴨脖十幾年,一眼就能看出鴨脖的工藝水平如何,聞一下,就知道放了什麼香料。他關掉實體店後,将全部精力放在教學上。他的教學課程随時在更新,課程不僅毫無保留地放上他的秘密配方,還寫滿了學員遇到的各種問題,踩過的坑。
願意花錢找施軍學手藝的人,都是正在創業,或者準備創業的人。讓施軍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四川的小妹妹。
小妹妹才23歲,生活在四川某個縣城,原來在當地賣串串,但四川的串串市場高手如雲,她決定轉戰鹵味。
她一口氣買下施軍店裡的7種配方,然後開始了密集的訓練。看完了教程後,每天要和施軍打上好幾個小時的視頻電話,指導她的操作。手藝掌握後,施軍又教她選址、定位,以及營銷等方面的經驗。
小妹沒有開店,而是選擇擺地攤。她買了輛好看的小吃車,注冊了品牌,在人群密集的小縣城,每晚能賣3000多元的鹵味,一個月淨收入4萬多元。
更誇張的是,别人看她賣得好,紛紛找過來求加盟。小妹不收加盟費,收6000多元的學費。
後來,求加盟的人太多,她又采用“中央廚房”模式。每天自己做好鹵味和鴨脖,分配給其他十多個攤位,每個攤位每天抽成10%。
這是施軍見過最有生意頭腦的學生,小妹掙到了錢,跟他成了朋友,無話不聊。就連對面新來了一個競争對手,都要找施軍分析一番。
每天新增七八個學員施軍大部分的學員,如今的收入都比他高。一年多的時間,他教了1000多個學員。每天,他用兩部手機同時教課,信息太密集,他不得不排出一個課程表,學員提前預約,他按照順序安排上課時間。
學員裡,大部分人出師之後,都去擺攤了。得益于近幾年地攤經濟的崛起,加上擺攤成本低,收入有時候比開店還高出不少。
不過“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創業能否成功,不僅取決于課程。“有的學員比較懶,配方和比例在教程裡寫得非常清楚,小白也能看懂,但他不想看教程,要我幫忙換算配方,這怎麼掌握得了呢?”
但認真的學員還是占大多數。有個江西的學員,前前後後在施軍這裡學了一個月,他不是天賦型選手,但貴在努力好學。剛開始,他每次都會算錯比例,也經常忘記工序。别人幾天能學會的手藝,他練習了一個月。
現在,他在江西開了兩間鴨脖店,一年的利潤能有30多萬元。
也有些努力的學員,創業夢被扼殺在搖籃裡。施軍教過最年輕的學員,是一個15歲的高中生。小孩兒很聰明,自己從百度上扒來教程,托施軍幫忙改良,又學習了一些經驗。準備趁暑假出去擺攤,體驗生活,但家裡不同意他創業,隻得不了了之。
施軍的學員裡,有不少人曾經開過店,做過各種小吃品牌的加盟商,但是他們隻能拿貨,自己永遠學不到這門手藝,而高昂的加盟費更是勸退他們。做鹵味的核心在于配方的配比,他們來找施軍上課,選擇從地攤做起,起碼,手藝被自己牢牢抓住了。
夏天是學鹵味的高峰期,施軍每天新增七八個學員,有時候到淩晨3點多,還在回複消息。
火辣的夏天,他的學員在全國各地的夜市擺地攤。每次,學員來向他報喜,說這個月掙了多少錢時,這種成就感,比他當初開店賣鴨脖,來得更強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