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觀複博物館作者:觀複昊師獅子作為一個生活在熱帶草原的物種,在中國原本沒有繁衍生存。然而,在中國古代卻留下了大量與獅子有關的器物或建築。
最常見的就是在寺廟、官府、宅院等各種重要建築門口,用來辟邪的石獅子了。天安門城樓前邊,至今還有明初保留下來的一對石獅。
天安門前的明代石獅
再有就是石橋欄杆上也能經常見到獅子的身影。北京豐台的盧溝橋,是其中最著名、最傑出的代表。
盧溝橋的石獅子
獅子最早傳入中原大概是在漢朝。距今不過兩千多年的時間。
公元前139年,張骞出使西域,他到達的區域,正是亞洲獅的分布區,然而,保存至今的文獻中沒有留下一點張骞關于獅子的記載。雖然《漢書》中很模糊地提到過西漢宮廷中養有獅子,但是這些獅子從何而來卻并無提及。史書中明确記載西域諸國向漢王朝貢獻獅子,已經是在東漢時期。東漢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國王曾遣使進貢過獅子。這是史書中明确記載的中國人與獅子的第一次接觸;之後的漢和帝永元十三年(公元101年),安息王滿屈再次獻過獅子,一同獻上的還有孔雀等“西域特産”;漢順帝陽嘉二年(公元133年),疏勒國又獻來獅子和犀牛。在這同一時期,月氏也有獻獅子的記載。
通過上述文獻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雖然漢代時獅子就已經傳入中原,但是都是在皇家的園林裡飼養。民間大部分人是根本沒見過的,甚至幾乎都沒有聽說過。
漢亡以後,南北朝時期獅子被融進佛教,奉為神獸。民間才開始普及開來,百姓們才逐漸聽說到獅子。但真實的獅子具體長什麼樣,老百姓還是沒有見過。甚至此時的貴族也都沒有見過。魏晉南北朝,國家四分五裂,正處在戰亂,與西域諸國的官方交往一度處于中斷。
因此對于獅子的形象認知都還是停留在漢代人文字的記載當中。成書于東漢的《東觀漢記》中曾這樣描述:“獅子形如虎,正黃,有髯耏,尾端絨毛大如鬥。”
直到隋唐國家大一統時,恢複了與西域的交流,又有獅子被進貢而來,這時候的人們才又有機會見到真正的獅子長什麼樣。随着唐代佛教進入空前的繁榮期,獅子的形象也開始大量被表達,普及到社會的各個方面。
唐代 孔雀石雕獅子擺件 觀複博物館藏
這就是一對唐代孔雀石雕的獅子擺件。唐獅肌肉都很清晰,尤其是胸肌,力量十足,身子略往後仰,這樣看起來顯得更加有力。此時獅子的狀态,就是當時國家狀态的縮影。
金代 磁州窯白釉獅枕 觀複博物館藏
南宋 景德鎮窯影青獅鈕香薰 觀複博物館藏
往後的宋金時期,獅子的影響就更加普及,一改漢唐時期的威武兇猛,變得越來越卡通可愛。比如這幾件,這獅子看着就不咬人,有點像家裡養的寵物狗。金代的這件比南宋的要強一些,多少還有點架子。南宋香薰上的這獅子,完全就是一副谄媚讨好的樣子。難怪南宋一直打不過北邊的金朝人。從這一點就可以窺探到整個社會的狀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