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楊绛譯的堂吉诃德好不好

楊绛譯的堂吉诃德好不好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6 07:10:35

1957年,47歲的楊绛接到翻譯《堂吉诃德》的任務。

為忠于原著,她先耗費四年時間熟練掌握西班牙語,才準備開始翻譯。

1978年,譯稿在經曆遺失、複得、棄用、重譯等多次波折後,這部西方文學史上第一部現代小說、塞萬提斯創作的《堂吉诃德》,終于在國内出版。

譯本問世後,人們被落魄鄉紳堂吉诃德的“騎士追夢之路”逗得前仰後合。

楊绛卻對自己陪伴了二十二年的人物,給出了不一樣的注解:

“他能逗人放懷大笑,但我們笑後回味,會嘗到眼淚的酸辛。”

這本書以嘲弄的口吻開始,書寫了一出最荒唐的鬧劇,在那個可笑遊俠的影子裡,折射的卻是在理想邊緣拼命掙紮的你我。

今日看戲者,亦是戲中人。

成年人的悲哀,就是突然在某個時刻,發現我們何嘗不是堂吉诃德?

1

理想撐不起現實

在西班牙的一個村子裡,有位50多歲的落魄紳士叫堂吉诃德。

家有薄産的他,終日無所事事,把時間都花在閱讀騎士小說上。

由于對書裡的騎士精神太過癡迷,他也幻想着當一名行俠仗義的騎士。

可在他生活的年代,騎士早已絕迹了一個多世紀。

他很想擁有一套精良的作戰裝備,卻隻能穿着殘破的铠甲,手執鏽迹斑斑的長矛。

他為自己取了響亮的名字,卻沒有騎士必備的膘肥戰馬,也沒有美麗的公主,沒有忠誠的奴仆。

他隻能把粗俗的村姑當作公主,牽着自己的老馬,說服鄰居桑丘做侍從,跟着自己周遊天下。

結果,在逐夢路上,因為不合時宜的“癡心妄想”,他四處受盡别人嘲笑;

因為勉強拼湊來的裝備,在“征戰”途中屢屢敗陣,把自己折騰得傷痕累累。

英國詩人拜倫曾評價說:“《堂吉诃德》是一個令人傷感的故事,它越是令人發笑,則越使人感到難過。”

少時的我也嘲笑過這個落魄的騎士,但如今回頭再看,卻對他多了一份心疼與理解。

天地之大,容不下的何止是堂吉诃德的卑微夢想,更有跌跌撞撞一路破碎的我們的理想。

曾想去看詩和遠方,奈何囊中羞澀,隻能在心底悄悄勾勒外面世界的模樣。

想以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偏偏卻活成了為事業奔波、向生活妥協的俗世庸人。

現實與理想就像天平兩端的籌碼,越發長大,就越能感受到天平在生活重壓下的傾斜。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我們腹背受敵,已然身不由己,力不從心。

生活的殘酷之處就在于,讓你在日複一日的蹉跎中,漸漸泯滅了初心。

楊绛譯的堂吉诃德好不好(楊绛翻譯的堂吉诃德)1

2

好心得不到好報

這天,四處遊蕩的堂吉诃德路過小樹林,突然聽見裡面傳出陣陣慘叫聲。

他策馬上前,發現有一位少年被綁在樹上,正遭受農場主的粗暴鞭打。

堂吉诃德立即揮舞着長刀怒斥農場主恃強淩弱,要求他給少年松綁,并歸還欠下的工錢。

一直等到對方誠懇認錯,堂吉诃德才放心離開。

可他哪裡知道,農場主實在太狡猾,看他一走馬上翻臉,獰笑着再次綁起少年,更狠地抽打起來。

被痛打的少年,頓時對營救自己的堂吉诃德心生怨恨。

他埋怨對方多管閑事,才害得自己深受重罰,甚至還惡狠狠地咒罵他不得好死。

還有一次,堂吉诃德對一群服苦役的囚犯,起了同情心。

他不顧仆人桑丘的勸阻,頂着官差的槍火,救下了強盜頭子希内斯。

堂吉诃德希望這個年輕人能因此改邪歸正,走上正途。

可是脫困的希内斯,非但沒有感激恩人的仗義相助,反而對他一頓暴打,還搶走了他的大衣。

一腔好心卻換來恩将仇報,堂吉诃德隻得無比懊喪地感歎:

“對壞人行好事,就是往海裡倒水。”

生活中,你我多少也有過堂吉诃德類似的經曆。

熱情出手相幫,結果招來怨恨;捧出一顆真心,卻被人無情辜負。

這世上,不是所有的好心好意都能換來投桃報李,更不是每一分慈悲善良都能被深刻銘記。

正如《西遊記》中一句話所言:“恩将恩報人間少,反把恩慈變作仇。”

心軟過了頭,隻會助燃人性的惡意;慈悲越了界,隻能換來得寸進尺的背叛。

生而為人,心存善念是好事,但不要讓自己變成爛好人。

美麗的玫瑰,隻有長出刺,才不會被肆意踐踏;

我們的善良,也要保持鋒芒,才不會被随意揮霍。

楊绛譯的堂吉诃德好不好(楊绛翻譯的堂吉诃德)2

3

實力配不上野心

一路上,堂吉诃德把所見所聞都與騎士小說中的場景一一對應,四處尋找扶弱鋤強的機會。

當看到原野上矗立着三四十架風車時,他認為那是一群迫害公主的巨人,急需鏟除。

于是,這位五十幾歲的老紳士顫巍巍地騎上瘦馬,提起長矛,義無反顧地撲上去。

但奈何風車的力量太過強大,隻聽“咔嚓”一聲,長矛被折成幾段,騎士連人帶馬被甩出老遠,差點摔斷了脊梁骨。

受了挫的堂吉诃德沒有氣餒,繼續執着地尋找敵人。

這一次,他又把大路上揚起漫天塵土的羊群看成敵軍的隊伍。

為了捍衛正義,他再次不顧安危沖了上去,舉槍便刺。

牧羊人急得掏出彈弓反擊,沒想到,隻用幾顆石子就把堂吉诃德打得滿嘴是血,昏死過去。

在行俠仗義的路上,堂吉诃德一心想要揚名立萬,不懼任何艱難險阻。

奈何他早已老眼昏花,身體孱弱,铠甲和兵器也都是一戳就壞的破爛廢品。

以至于和對方交手時,他不是被打斷牙齒,弄得頭破血流,就是肋骨遭折,險些喪命。

更可悲的是,他完全沉浸在漫無邊際的幻想中,一路闖了無數禍,吃了許多虧,卻始終執迷不悟。

最終,英雄夢碎,淚灑征程。

有句俗語說得好,“多大的手,端多大的碗,多大的腳,走多遠的路。”

一個人之所以陷入被動,往往是因為空懷鴻鹄之志,身無二兩本錢,想要的多過能承受的。

欲望不會窮盡,能力卻總有極限。

當野心撐不起實力,就要學會降低預期。

認清實力,平視自己,才能在起起伏伏的塵世間找到方向,在人生路上行穩緻遠。

楊绛譯的堂吉诃德好不好(楊绛翻譯的堂吉诃德)3

4

抗争終歸于平凡

《悟空傳》裡有一句話:

每個人出生的時候,以為這天地都是為他一個人而存在。當他發現自己錯了的時候,他便開始長大。

對堂吉诃德而言,他的覺醒是從接連遭遇現實重創後開始的。

第一次冒險,他孤身出遊,攔住路人逼迫他們見識自己的騎士風姿。

結果,被暴怒的路人一頓狂揍,被驢馱着回了家。

第二次,他志得意滿,戰風車、攻羊群,把酒囊當巨人腦袋,幹出很多荒唐事,落得傷痕累累。

擔憂他的老友,隻好把他灌醉裝進籠子送回了家。

第三次,他想做一件百世流芳的大事,在深山苦修,不吃不喝弄得一身病。

還是最後時刻,村民扮演的騎士一招将他打敗,為信守騎士承諾,他才主動返鄉。

回到家後,一場大病讓堂吉诃德高燒不止,徹底倒下。

半昏半醒間,他回首過往,終于意識到自己不過是鄉間的普通紳士,并非萬世矚目的騎士英雄。

這樣的覺醒,也同樣發生在堂吉诃德的侍從桑丘身上。

他是個不起眼的農夫,抱着做海島總督的雄心,一路跟随堂吉诃德四處奔波。

在遇到一位公爵後,對方為尋開心,故意騙他到自己管轄的小鎮當“官”,并安排各種小障礙磋磨他。

過了十天的“總督”生活後,桑丘慢慢發覺,手握特權的富貴生活固然很好,但自由自在的平民日子更讓他懷念。

最終,他選擇繼續跟随主人流浪冒險,放棄了追名逐利的夢想,卻得到了安穩平和的人生。

曾經,我們也像書中人一樣,想一朝成名,想萬人矚目。

畏懼寂寂無名,因而用一生與平凡對抗。

可在挨過生活的錘,嘗過現實的苦後,既沒有收獲轟轟烈烈的人生,也沒有迎來逆風翻盤的奇迹。

那個出走半生、鮮衣怒馬的少年,多年後不過是在外小心侍奉着客戶,回家陪着老婆孩子逛超市的平庸大叔;

那個白衣勝雪、長發飄飄的少女,也終将變成為了折扣商品提前蹲點,齊聚廣場跳舞的大媽。

我們跌跌撞撞走到最後,才深刻理解了周國平那段話:

人世間的一切不凡,最後都要回歸平凡,偉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麼,隻有把平凡生活真正過好,人生才是圓滿。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從悅納自己的平凡開始。不糾結不執迷,才能在自己的節奏裡,活出屬于自己的人生。

認清生活的真相依然熱愛,就是對生活最好的緻敬。

曾看到網上有人問,400多年來,我們為什麼總是樂此不疲地讨論堂吉诃德?

有人回答說:是因為,他能夠在屢屢受挫的現實中,永遠不放棄高潔與執着。

他追逐不會成真的夢,遭遇他人的奚落鄙夷,依舊堅定無畏;

他跋涉無人敢行的路,在絕望與希望間掙紮,永遠一往無前。

堂吉诃德如同一面鏡子,一面凸顯自己,一面映刻你我。

走近他,你會明白,再卑微的人,都有逐夢的權利;

讀懂他,你終會相信,管他山高水遠,道路曲折,我們奔走過,努力過,足以不負此生。

點個贊吧 ,願你在庸常人世,找回自我、堅守本心,做自己生活中的超級英雄。

作者:洞見·南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