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顧躍忠)
《紅樓夢》中,賈寶玉有一塊懷表,有人據此認定《紅樓夢》成書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以後。如鐵木唐先生就依據《中國科技史·輕工》裡“外國商人首次向中國輸入鐘表是在康熙五十五年(1716)五月”的記載,認為:“《紅樓夢》誕生在1716年以後,1715年以前寫的所謂的《紅樓夢》,就不可能有懷表這些内容。”
這個推論看起來很有道理,但是它卻忽略了一個事實:《中國科技史·輕工》說的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是“外國商人”首次向中國輸入鐘表的時間,但最先向中國輸入鐘表的并不是“外國商人”,而是外國傳教士。
據史料記載,最早将西洋鐘表帶入中國的是意大利傳教士羅明堅。據裴化行著、蕭濬華譯的《天主教十六世紀在華傳教志》記載,明萬曆九年(1581年)春,羅明堅由海路至廣州,“送一機械表給總兵黃應甲。”《利瑪窦中國劄記》也說“羅明堅送給他一塊表,這是一種用許多小齒輪安裝成套的計時工具。”據此,則明萬曆年間,鐘表已傳入中國。此後,利瑪窦、湯若望、利類思、安文思等傳教士以及許多外國使節都曾将鐘表作為禮物送給中國皇帝和官員來開展所謂的“鐘表外交”。所以根本不必等到康熙五十五年之後中國人才看得到外國鐘表,因而所謂《紅樓夢》隻能誕生于1716年以後的觀點就站不住腳了。
在世界鐘表史上,早在15世紀後半期,在意大利已經出現了有關表的記載。據侯進展、史義民編著的《世界趣事新編》說:“最早的懷表是德國紐倫堡的金匠和機械師彼得·亨萊茵制造的。亨萊茵生于1480年,殁于1542年,他最初制造的懷表被人稱作‘紐倫堡的小雞蛋’。”這種“紐倫堡蛋”具有卵狀的外觀造型并且隻有一根指針。到1675年荷蘭人克裡斯蒂安·惠更斯發明了“遊絲”,大大提高了表的精度,但外觀造型依然跟“紐倫堡蛋”一緻。直到1710年英國人葛量漢發明了“工字輪擒縱器”,使表身薄型化,才有了今天我們看到的薄圓形機械懷表。
從寶玉懷表的形制來看,它以十二地支指示時間,應該是明萬曆十年(1582年)以後的産品;它具有“紐倫堡蛋”的外形,應該是1710年“工字輪擒縱器”發明以前的産品;它能指示“子初一刻十分”,有兩根指針,精度較高,應該是1675年“遊絲”發明以後的産品。據此,我們可以推斷寶玉的那塊懷表應該是1675——1710年間的産品。
或許有人會說一件産品從發明到制造應該有個過程,從制造到傳入中國也應該有一個過程,故寶玉懷表的制造時間應該還要往後推。
這種說法從現在的眼光來看,是有道理的。但卻不符合當時的曆史情形。
首先,在工業革命以前,發明和生産往往是合一的,發明人往往就是生産者。一件新産品被發明出來後,發明人往往立即投入生産,靠出賣新産品來獲得利潤。這種情形直到18世紀60年代哈格裡夫斯發明手搖珍妮紡紗機的時候,依然如此,哈格裡夫斯就是靠生産珍妮機而獲得利潤的。所以從發明到制造之間的這個過程是不存在的。
其次,在工業革命以前,産品制造是靠手工勞動的,所以不可能一下子生産很多産品用于銷售。産品的生産往往是定制的,買家向生産者定制産品,生産者根據買家的需要進行生産,生産出來的産品直接交給買家。如上所述,最早傳入中國的鐘表是傳教士和外國使節為開展“鐘表外交”而輸入中國的,那麼,必定是這些傳教士和外國使節向生産者定制了鐘表,生産出來以後,就直接帶入中國了。所以制造到傳入中國的這個過程也是不存在的。例如1710年英國人葛量漢發明了“工字輪擒縱器”,同年,康熙帝參與設計制造的“禦制懷表”就使用的“工字輪擒縱器”。“工字輪擒縱器”的發明和傳入中國在同一年。
既然寶玉的懷表是1675——1710年間的産品,即康熙十四年至康熙四十九年間的産品,那麼會不會是乾隆時期有曹雪芹寫前代的物事呢?畢竟後世人寫前代的物事應當是可以的。但在《紅樓夢》中,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為什麼呢?因為到乾隆時期,像“紐倫堡蛋”這樣的懷表已經成為“古董”,不再流行了。而《紅樓夢》中的鐘表,是作為稀罕的剛傳入的西洋物事來描述的。如果你是曹雪芹,你會選擇早已成為“古董”的“紐倫堡蛋”式形制的懷表呢,還是會選擇正流行的使用了“工字輪擒縱器”的薄圓形懷表呢?我想當然更有可能用後者來描寫。
綜上所述,從《紅樓夢》中賈寶玉的那塊懷表的形制,我們可以推斷它是康熙十四年至康熙四十九年間的産品,也就否定了隻能是1710年以後的産品,并進而可以推斷《紅樓夢》書中描寫的是康熙朝的生活情景。綜合各種内證和外證,《紅樓夢》成書于1715年以前是完全可信的。
————————————
校對:王華東 至真齋主 編輯:潇湘夜雨
深度解讀,高屋建瓴。吳氏紅學,高端學術。 知識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觀點、新視角,同一部紅樓,不一樣的文章。歡迎關注"吳氏紅學"頭條号,欣賞更多吳氏紅學精品文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