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周末屯糧的習慣

周末屯糧的習慣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15 13:39:55

農村、農業、農民即“三農”的話題,是作為農業大國的國人心中一個永恒的話題。

早期人們一直所說的送公糧,到了後期為什麼又被稱之為交公糧呢。

應該說,後期交公糧形式的改變或者說轉變,是在農村普遍推行或者說實行的分田單幹、包産到戶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建立後才出現的。

自1968年初中畢業不久,我便離開家鄉去了外地參加三線建設(即國防建設)。

對于家鄉在普遍推行和實行分田單幹、包産到戶的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以後,是如何繳交公糧的事情,就隻能是道聽途說的了。

隻是小時候,看見家家戶戶送公糧的熱鬧情景,至今在自己的腦海之中尚是記憶猶新。

那是改革開放前的日子,那時候的農村叫做人民公社,公社下面有生産大隊和生産小隊,統稱生産隊。

“村看村,戶看戶,社員看幹部”,便是那時農村的一個縮影。

公社化時期的送公糧,是由下面集體化的各個生産隊,集中将需要繳交部分的公糧,分别送往各個公社(即如今的鎮建制,以下同)糧所(糧倉)。

經現場驗收、過磅、登記、造冊備案,最後入倉。

送公糧是那時農村基層工作的頭頂大事;要求但凡是每家每戶當中主要的勞動力,都必須無條件地參加。

由于在生産隊裡白天大家都要忙着出工下地幹活,不是上旱地就是下水田,不是種植就是養殖。

農、林、牧、副、漁,樣樣不能落。

這一年到頭的農忙,僅僅是随着時令和季節的不同,而轉換自己手頭上的農活而已。

于是,組織生産隊全體主要勞動力,集中送公糧的工作隻能是見縫插針,很多時候都是安排在當天的下午,隊裡收工回來之後才開始。

傍晚時分,隻見各生産隊送公糧的隊伍浩浩蕩蕩,沿途車水馬龍,熱鬧非凡。

那車水馬龍當中的“車”,便是海南農村常見的那種牛車(在農村水牛犁地,黃牛拉車)和小手推車。

那時在農村就連小小的手扶拖拉機,尚未普及。

這凡人乃是肉身,更何況是讓你挑着這沉甸甸的百斤重擔,還要走上十多二十裡地才能到達公社的糧所(糧倉);那時感覺真的是 :千裡雞毛變成鐵。

遠望入夜之後挑燈夜戰的情景,蔚為壯觀。

松明照路燈火閃爍,一頭一尾加中間的那幾盞汽燈(又稱馬燈)是當年隊裡唯一不多的最新配置。

對于當時已經是入讀小學一年級(1960年)的我,恰遇國内三年自然災害的困難時期。

因何我對于每到送公糧時節的記憶,是如此深刻。

不瞞你說,是我嘴讒。

因為家裡的大人們,在每趟去送公糧之前,總是會千叮萬囑我們作為小孩子的,在他們沒有回來之前,隻有乖乖地呆在家裡,等着他們送公糧回來,便有餅吃。

此話不假,那年那歲很多時候送公糧隊裡大多數都是沒有另外的報酬的,倒是有時會給大家每人分發兩個蕃薯餅,充當夜宵。

這就是當時還是小孩子的我們,眼巴巴地等候了一個晚上的念想和動力。

不過,曾經試過很多時候,當大人們在三更半夜才回來時,自己卻是不知幾時,已經或是迷迷糊糊或是東倒西歪地夢見周公去了。

說來也是,每個年代都有每個年代自己的故事。

當年“三農”曾經的艱辛歲月與無私的奉獻,共和國應當永遠銘記;而對于如今的年輕人來說,他們同樣的面臨着住房、教育、醫療三座大山的壓力山大。

民生福祉,任重道遠。

也許,隻能說沒有昨天和今天的艱苦奮鬥,就沒有明天的幸福生活吧。

周末屯糧的習慣(大人們總是說送公糧回來有餅吃)1

周末屯糧的習慣(大人們總是說送公糧回來有餅吃)2

周末屯糧的習慣(大人們總是說送公糧回來有餅吃)3

周末屯糧的習慣(大人們總是說送公糧回來有餅吃)4

周末屯糧的習慣(大人們總是說送公糧回來有餅吃)5

周末屯糧的習慣(大人們總是說送公糧回來有餅吃)6

周末屯糧的習慣(大人們總是說送公糧回來有餅吃)7

周末屯糧的習慣(大人們總是說送公糧回來有餅吃)8

周末屯糧的習慣(大人們總是說送公糧回來有餅吃)9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