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一張圖看懂夏朝滅亡

一張圖看懂夏朝滅亡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4 19:23:40

2022年11月10日,國家文物局通報“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的進展情況。在通報會上,有關部門對外發布了面積6萬平米的大型殷墟池苑遺址,标志着中國殷墟曆史研究和考古工作取得重大進展。

一張圖看懂夏朝滅亡(卻有二裡頭遺址)1

上圖_ 殷墟王陵區東圍溝G1西段缺口處南北兩側溝口形狀(資料照片)

随着甲骨文和殷墟不斷地被發現,後人也對商朝的曆史有了更多了解。但夏朝曆史是否真實存在,目前是有争議的。夏朝沒有發現文字,但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卻有非常詳細的夏朝君主名稱列表。而洛陽還發現了和夏朝有關的二裡頭遺址。那夏朝真的存在嗎?

對于夏朝曆史是否存在這個問題,目前學術界觀點是有争論的。中國主流的史學界,也是大衆已經形成約定俗成的曆史觀點認為,夏朝存在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至少我們的曆史教科書已經承認夏朝是中國進入國家形态以來的第一個朝代。

但是,雖然夏朝存在的可能性非常大,但夏朝衆多的曆史細節還需要進一步的考古探索和挖掘。在夏朝文字發現出來之前,“夏朝不存在”這個觀點雖然不能作為學術的主流觀點,但也有其一定的道理。這個“夏朝不存在”的非學術主流觀點并不影響學術主流和民間約定俗成的曆史觀念,以及中學曆史教科書所持有的“夏朝大概率”存在的認識。

那麼,為何說夏朝大概率可能性存在呢?

一張圖看懂夏朝滅亡(卻有二裡頭遺址)2

上圖_ 陳寅恪(1890.7.3—1969.10.7),字鶴壽,江西修水人

第一,《史記》對夏朝曆史的記錄是客觀真實的。

有關于先秦時期,上古曆史研究這件事情,在曆史學界是一個難以回答而頭疼的問題。著名曆史學家陳寅恪“不敢觀三代兩漢之書”。這話是什麼意思?就是先秦到兩漢的曆史文學書籍疏漏太多,不可信的地方太多,以至于不能作為正史來判定。這就牽扯到一個問題,相對晚出的曆史文獻是否可信的問題。

一般來說,曆史文獻不僅包含《史記》《左傳》《國語》《漢書》等書面曆史文獻,還包含出土的曆史文獻。按照史學界一般的看法,出土曆史文獻的可信度是不用質疑的。但目前對夏朝時期所針對的出土曆史文獻依然是相對晚期的文獻,比如西周時期的青銅器上就刻有大禹治水的文字“天命禹敷土,随山睿川。”

結合目前的考古發掘和文獻記載,有關夏朝的曆史文獻是不能夠被輕易否定的。雖然他們所處的時代是相對晚期的朝代,但這些有關夏朝曆史資料的價值是非常高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張圖看懂夏朝滅亡(卻有二裡頭遺址)3

上圖_ 夏朝版圖

1.夏朝可能存在史官。

《詩·大雅·蕩》記載: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這句話就說明,商朝時期的史官就以夏朝的曆史作為借鑒,指導商朝君王避免夏朝滅亡的教訓。

《尚書》記載,“惟殷先人有冊有典,殷革夏命”。後半句殷革夏命說的很明确,商朝取代了夏朝。而殷先人有冊有典是什麼意思呢?殷朝(商朝)有非常完整的圖書典冊制度,殷革夏命這個曆史事件被記錄在商朝的史書裡面。

《呂氏春秋》記載,夫夏之将亡,太史令終古先奔于商。三年而桀乃亡。這句話就說明,有史官預感到夏朝即将滅亡而跑到了商朝。跑到商朝三年後,夏桀就滅亡了。

通過以上的曆史記載能看到,商朝是有史官的,而夏朝存在史官在“夫夏之将亡,太史令終古先奔于商。三年而桀乃亡。“這句史料中能得到一定的證實。可能夏朝的史官制度沒有商朝史官完善,但夏朝史官通過口頭相傳記錄曆史,一代代傳下去的事情是可能存在的。不然,像大禹治水、太康失國、少康複國、塗山之盟這樣的曆史事件如何被後世所知曉呢?

一張圖看懂夏朝滅亡(卻有二裡頭遺址)4

上圖_ 太康失國

2.司馬遷《史記》本身的可信度較高。

這一點可以從《殷本紀》找到推斷和證明,司馬遷寫《史記·殷本紀》的時候距離商朝過去了上千年。但是,《殷本紀》所記載的商朝祖先和君王的世襲已經被甲骨文所證實。就連商朝第一任君主湯之前的商朝先祖的世襲,記錄都是沒有大問題的。

既然《殷本紀》有關商朝的曆史事實能和考古發現的甲骨文對上,那《夏本紀》所記錄的夏朝有可能是曆史事實。

目前,司馬遷如何在西漢時期考證研究商朝和夏朝的曆史,目前已經不可考了。但是可以做出推斷的,按照司馬遷治史嚴謹的一貫傳統,既然《殷本紀》所記載的事情能被考古學甲骨文所證實沒有問題,《夏本紀》所記載事件的真實性也是大概率不會有太大問題的。司馬遷有可能通過民間傳說的口耳相傳的曆史,以及其他的曆史資料經過不斷地考證研究,最終寫出了《夏本紀》。

一張圖看懂夏朝滅亡(卻有二裡頭遺址)5

上圖_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 ,字子長

第二,沒有發現夏朝的文字,不代表夏朝不存在文字。

文字的出現,一般被認為是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的直接證據。夏朝是否存在文字,目前還沒有定論,畢竟史學界考古沒有發現夏朝是否存在文字。

但是,考古學的結論必須是嚴謹的結論,夏朝的文字沒有被發現不代表夏朝就沒有文字。根據種種推斷證明,夏朝的文字是存在的。

1.甲骨文已經是非常完備的文字體系了,中國文字當中的“六書”在甲骨文當中大都存在。而文字的發展是個漫長的過程,商朝的甲骨文不可能從天而降,存在一個演變的過程。在先商時期,商朝的先人就在使用甲骨文的前身文字。而文明程度比先商人高的夏朝,也有可能有比較成熟的文字體系。等到商湯滅夏後,夏朝的文字大概率被商湯所繼承,并結合商人自己的文字不斷地發展,最終出現了甲骨文。

夏朝文字不斷的演化,最終變成甲骨文,這是符合文字發展客觀規律的。

一張圖看懂夏朝滅亡(卻有二裡頭遺址)6

上圖_ 二裡頭遺址平面圖

2.龍山文化已經發現有關文字的符号,隻不過這些符号文字沒有形成完整的文章。大汶口發現的文字符号又在良渚文化中發現,這說明大汶口和良渚文化之間可能存在某些形式的文字交流。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所處的時代都在夏朝之前,曆史是不斷發展完善的,既然大汶口文化已經有文字符号了,那夏朝可能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文字符号。

3.二裡頭出土的陶器上有符号,有學者認為這些符号為夏朝的文字符号,可以考證出一、二、三、六、七、八等數字符号,以及山、射、竹等名詞和其他詞語符号。而商朝甲骨文當中是可以找到對應文字的。這個二裡頭陶器的考古發現就能說明,夏朝的出現成熟文字的概率是比較大的。

一張圖看懂夏朝滅亡(卻有二裡頭遺址)7

上圖_ 二裡頭出土的“一首雙身”蛇形龍紋陶片

第三,二裡頭遺址已經被證明為是夏朝都城。原因包含:曆史資料的記載,《史記·夏本紀》《括地志》《國語》對夏朝後期定都洛陽有明确記錄。

而C14測年,将二裡頭遺址多數定在了公元前1730年到公元前1720年之間,而根據夏商周斷代工程的考證,夏朝滅亡大約在公元前1600年。所以,二裡頭遺址在時間上和夏朝後期吻合。再加上二裡頭有宮殿遺址,符合都城特征。二裡頭大概率就是夏朝首都,除非有其他直接考古證據推翻二裡頭為夏朝都城這個說法。

通過以上的記載,不難得出結論,夏朝為信史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如果未來發現夏朝的文字,夏朝曆史的真實性也就闆上釘釘了。

作者:孫毅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關于曆史上是否存在夏朝的問題》 天津師範大學 杜勇 《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文字由曆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