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不少同學會在文言文翻譯題上丢分,也許你忽略了這樣一個很重要的考點: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有六種: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以及倒裝句中的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介賓短語)後置。下面我們就來一一學習下。
現代漢語的判斷句,一般要在主語的謂語之間加判斷動詞“是”。古代通常不用“是”來聯系,而是采用以下方式表示。
(1) 用語氣助詞來表示判斷
采用“……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詞語用在謂語後面幫助判斷。
A:“……者,……也”這是文言判斷句最常見的形式。主語後用“者”,表示提頓,有舒緩語氣的作用,謂語後用“也”結句,對主語加以肯定的判斷或解說。
B: “......,......也。”其常見方式為:主語+謂語 也,在這種判斷句中,有時“者”和“也”不一定同時出現,一般省略“者”",隻用“也”表判斷。
C:“......者也。” 在句末連用語氣詞“者也”,表示加強肯定語氣,這時的“者”不表示提頓,隻起稱代作用。這種判斷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較常見。
D:“......者,......。”有的判斷句,隻在主語後用“者”表示停頓,但這種情況不常見。
E:省略“者”、“也”的句子,有時也有者也均不用的句子
(2)用副詞加強判斷或構成否定判斷
用副詞“乃”“則”“即”“皆”“耳”等副詞加強判斷的語氣。這種形式也較為多見。
例如:“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司馬遷《陳涉世家》), “乃”可以解釋為就是,用來判斷當立者是誰。
“太丘舍去,去後乃至”《世說新語》其中乃用來表示判斷。
“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兩小兒辯日》用“則”來對日中時的形狀作出判斷。
“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不能久留,就記下這些景色離開了。”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畢,隻曾笑耳!”(《狼》),“狼也很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隻狼都被殺死,隻是增加一點笑料罷了。”其中的“耳”為語助詞表判斷。
(3)以動詞“為”代詞“是”表示判斷
如“臣以王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可譯為:我認為大王攻打宋國。這是和他們一樣的。
(4)采用否定副詞“非”表否定判斷
如:“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世說新語》)中的“非”解釋為不是,做出否定的判斷。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孟子》)中的“非”也是否定的判斷詞。
(1)用“為”或“為……所”配合表示被動
A、“為”字句
B、“為……所……”“為所”句
(2)用介詞“于”放在動詞後,并引出施動者
如《孟子二章》“百裡溪舉于市”說“百裡溪從市場上被提拔起來,”屬于被動意義,而“介”詞于則介紹處所(名詞)“又留蚊于素帳中”。其中的“于”表示被動的意思。
如“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于君。”可譯為:而您被趙王所看重,所以燕王想和您結好。
(3)用“見”表示被動,或“見”與“于”配合使用,或“見”與“被”對舉使用。
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可譯為:秦國的城池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騙。
(4)沒有任何表示被動詞語的被動句
如:帝感其誠。可譯為:上帝被他的誠心所感動。
樯傾楫摧。可譯為:船上的桅杆被吹倒了,船槳被折斷了。
被動句需要仔細琢磨體會。
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句子成分的省略,是古今漢語都有的現象,隻是文言文省略的情況更加普遍,幾乎所有的句子成分都有省略。
(1)主語省略
省略主語的現象在古今漢語中都有,隻是在古漢語中更多一些。
(2)謂語省略
謂語是對主語加以就明,是句子中的重要成分,一般不省略,但在有些情況下謂語也可以省略。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六則)後一分句省略了謂語“擇”。在譯成現代漢語時,被省略的謂語一定要補充出來。
(3)賓語省略
賓語是動詞的受動對象,我們要注意動詞謂語,就能分析被省略的賓語。
(4)省略介詞“于”
介詞“于”、“以”在文言文中常被省略。
省略句需要字字對照,句句明其意。
(1)謂語提前句
謂語:謂語是對主語動作或狀态的陳述或說明,指出“做什麼”“是什麼”或“怎麼樣”。謂語動詞的位置一般在主語之後。
文言文中有的主語在前,謂語在後,這是句子的常式,但有時為了突出謂谏或表達某種感情,也可以把主語謂語的順序颠倒過來。
(2)賓語前置句
賓語:賓語,又稱受詞,是指一個動作(動詞)的接受者。
古漢語中的賓語,在一定的條件下要放在動詞或介詞的前面。具體條件是:以疑問代詞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賓語前置。
在否定句中,賓語為代詞,賓語放在動詞之前。如:城中皆不知覺。
一般句子中,如果賓語需要前置時,必須在前置的賓語和謂語間加“之”或“之為”、“是”等作标志
(3)定語後置句
定語:定語是用來修飾、限定、說明名詞或代詞的品質與特征的。
現代漢語的定語一般都放在它所修飾的中心詞前,古文中有時為強調定語所表示的意義或使句子節奏短而鮮明,可以把較長的修飾語放在中心詞之後。
定語後置句的翻譯,可在譯文中後置定語提到中心詞之前,使之合乎現代漢語的習慣。但也可仍按原句式翻譯,定語後置有兩種作用,一是突出修飾成分,一是避免定語太長。可根據哪種作用為主,選擇不同的對譯方法,或者選擇其它的對譯方法。
(4)狀語後置句
狀語:狀語是句子的重要修飾成分。狀語是謂語裡的另一個附加成分,它附加在謂語中心語的前面,從情況,時間,處所,方式,條件,對象,肯定,否定,範圍和程度等方面對謂語中心進行修飾或限制。
用“以”和“于”組成介詞短語,如果對譯成現代漢語一般放在謂語之前作狀語,而在文言文中可以放在謂語之後作補語。
來源: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