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可能是人越來越年齡大,就越發喜歡懷念。我現在經常想起第一次來老公家的情形。那一年,南方下了百年不遇的大雪,已經大到稱之為雪災了。老公的 老家在傳說中美麗富饒的淮河之畔。古人曰: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大抵就是形容這條蜿蜒的淮河的富裕。從老公的家出門南行數百步就到淮河邊了。淮河的水流不是湍急的,大多時候都很平靜。水面上時不時有三三兩兩的船隻經過。有一種船長長的,大概是十幾隻船首尾相接,每隻船上都懸挂一面旗幟,滿載着貨物威武而安靜的從河裡行駛過。這種被當地人叫做拖分船,聽老公講他小時候這種船很多而現在很少見了。所以每次有這種船駛過時總有村裡的孩子在岸邊歡乎雀躍,口裡吹出響亮尖厲的口哨。
一河之隔,在交通不便的過去是謂為天險的。因此一河隔千裡的說法在這裡婦孺皆知。為了緩解交通的不便,在淮河上有一種露天渡船,這種渡船可以放的下三四輛農用拖拉機。淮河的對岸有集鎮,每當河這邊的居民要去河對岸趕集買賣,花一塊錢做渡船就可以了。一般大家都是早上去過河傍晚再坐回來,久而久之好像有不成文的規定,早上坐船過去的時候大家并不付船資,而是等下午再坐船回來時一并結賬的。船家從來不會說什麼記得付錢的話。“有沒有人坐船不付錢就走掉了呢”,我問船家。“沒有啊,我也不記得”船家的回答是無所謂的。後來,有人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淮河邊的一個人坐渡船到淮河對岸去買了一個小豬仔,要過河回家時才發現沒有錢坐渡船了,于是央求船家先把他和豬仔渡過去,船資等他回家了再送來。那位船家不答應,于是 他就抱着豬仔在淮河邊無望的等待,直到有好心的船客替他服了船資他才得以過河。哪知道天氣炎熱,豬仔抱回家就死掉了。豬仔死掉的第二天船家擺渡過河到河心時突遇大風,船翻人亡。人們于是說原來在河中住着掌管河水的神仙原來是真的存在,這位神仙分的清善惡的,船家要積德行善才能保平安。傳說就是傳說,從來沒人去考證它的真假 。但是船家積德行善的淳樸卻千百年來傳承下來。淮河水靜靜地見證着這一切。說到淮河就不得不說到靠河生存的漁民,他們生活在河上,靠打魚為生以船為家。在淮河兩岸居民的眼中漁民的生活是神秘的,他們把漁民叫做“錨子”。當然,在生活上他們還是有往來的,比如漁民打魚少的時候就不值得去集市出售,而是直接拿一個大盆盛着各樣的魚到岸邊的村落裡去兜售;再比如岸上村民自種的蔬菜瓜果也會直接到閘邊去賣給漁民。現在他們的來往就更多了,因為越來越多的漁民把 小孩送到岸上的學校去讀書接受教育,所以結拜朋友互通婚姻的也是不以為奇的。
淮河邊的樹葉綠了又黃,黃了又綠,河裡的漁民,岸邊的村民就這
樣生活着繁衍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