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熟知的衆多武俠影片中,面具或蒙面都曾作為一種掩飾人物真實身份的存在,這是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飄忽,引人生奇,讓人着迷。而作為中國國粹存在的戲曲臉譜更是在傳統文化中成為重要的一個分支。
近日在圭塘街道開啟了一場“畫臉譜,識國粹”的社區活動。
活動聯合
圭塘社區、悅樂動親子街區、蔚海美術
在色彩的撞擊中,孩子們學到了國粹知識,同時又鍛煉了繪畫與動手能力。
生、旦、淨、末、醜,小朋友你想畫哪一個?你又想戴上哪種面具呢?
“看臉識人”
臉譜五顔六色的外表中勾勒着迥然不同的小個性,也表現出戲曲世界的奇幻瑰麗。
乍一看,這些臉譜五顔六色,似乎用盡了顔料盒的“半壁江山”,鮮明的色彩沖撞,明媚的有些晃眼。
但實際上,這些顔色可不一般,它們都執拗地彰顯着自己的小個性,更有自己特有的形象代言人,下面這些顔色與人物,你能準确連對嗎?
紅色 關羽
藍色 窦爾敦
黑色 包公
白色 曹操
綠色 武天虬
黃色 宇文成都
紫色 專諸
銀色 二郎神
我們常說紅臉忠、白臉奸、黑臉暴......戲曲演員在舞台上勾畫的臉譜具有豐富舞台色彩、美化舞台的效果,臉譜色彩非常豐富,主色一般象征某個人物的品質、性格、氣度。
我們也可以通過臉上的顔色來識别人物的性格特征,即“看臉識人”。
紅臉代表忠義勇敢;藍臉、綠臉表示性格剛烈、脾氣暴躁;黑臉與藍臉、綠臉相近,但有時也象征鐵面無私、剛正不阿;白臉代表虛僞狡詐;金臉和銀臉多用于表示神、佛、鬼怪......
“看臉識人”不過是“京劇”中的一小部分,我們“管中窺豹”也隻能見“一斑”。其實,關于臉譜的“前世今生”還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小知識、小故事值得我們去了解、去學習。
臉譜課堂
DIY戲曲臉譜
“京劇臉譜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種特殊的化妝方法。關于臉譜的來源,一般的說法是來自假面具。畫面具就像給女孩子化妝一樣,要學會搭配,這樣畫出來的臉譜才好看。”關于戲曲與臉譜的淵源,老師對在座的孩子們娓娓道來。
“臉譜圖案非常豐富,大體上分為額頭圖,眉型圖,眼眶圖,鼻窩圖,嘴叉圖,嘴下圖。每個部位的圖案變化多端,如:包拯黑額頭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潔。
孟良額頭有一紅葫蘆,示意此人愛好喝酒。聞仲,楊戬畫有三眼,來源于古典傳說。姜維額頭畫有陰陽圖,表示神機妙算。夏侯惇眼眶受過箭傷,故畫上紅點表示。”
經過老師的講解,孩子們紛紛動起手來。一時之間,各色各異的臉譜圖樣在孩子們的奇思妙想下,通過不斷揮動的畫筆實現出來。色彩斑斓的臉譜,一如每個孩子獨特的個性。
認真作畫的孩子們
從抽象的戲曲到具像的臉譜,從陽春白雪到下裡巴人,我們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對傳統文化有獨立、客觀的理解,也希望通過更多這樣的活動,讓孩子們能夠認識、學習到日常生活中很難接觸的文化。
就喜歡你熱愛生活的樣子,一邊創造一邊享受,悅樂動親子街區,一直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