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孟子對人性的認知與肯定

孟子對人性的認知與肯定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3 10:32:12

孟子對人性的認知與肯定?現代漢語中的字詞,往往都是曆史與文化的積澱,也經曆了轉化與變遷有些語彙的“轉型”,轉來轉去似也無傷大雅,變來變去應無參差大礙比如,管你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總歸都是那個意思但有些詞彙的“轉身”,既不能無端“華麗”,也不能随意“平庸”因為它本身蘊含着思想、标志着文化對這樣的語詞,濫而用之,俗而化之,恐怕是對老祖宗優秀文化的不敬,更是對先進文化塑造的不力,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孟子對人性的認知與肯定?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孟子對人性的認知與肯定(别把孟子的與人為善)1

孟子對人性的認知與肯定

現代漢語中的字詞,往往都是曆史與文化的積澱,也經曆了轉化與變遷。有些語彙的“轉型”,轉來轉去似也無傷大雅,變來變去應無參差大礙。比如,管你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總歸都是那個意思。但有些詞彙的“轉身”,既不能無端“華麗”,也不能随意“平庸”。因為它本身蘊含着思想、标志着文化。對這樣的語詞,濫而用之,俗而化之,恐怕是對老祖宗優秀文化的不敬,更是對先進文化塑造的不力。

前段時間,看到這樣一句話:“人這一輩子,一定要與人為善。首先要和别人友善相處,這是做人的第一條準則。”與人為善,就是和别人友善相處,這種說法如今似乎已經普及開來,亦已被人所普遍接受和踐行。

人與人交往,多些善意,總是好的。但将“與人為善”如此理解,實際上是有問題的,至少不是它的原意。“與人為善”語出《孟子》,其中的《公孫醜上》有一段記載:“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語言學家楊伯峻認為,與人為善的意思是“和别人一塊做善事”。“與”是帶領、偕同,“為”是做,善是善行、善事。“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意思是說帶領别人一塊行善是君子最重要的事情。

再來看看今人通常的解釋,我們把“與”錯解為連詞“和”,把“為”視為“相處”,把“善”意會為副詞“友善地”,于是解釋成了“和别人友善相處”。其出發點多少有些自我的處世哲學,與“你隻有對别人好,别人才能對你好”的人生哲學本質上是一脈相通的。這或許是人生經驗之談,也有一定的道理,甚至在生活中可行。但如果友與善是為了私與利、友善相處演變為僞善相處,又該如何說呢?

再來看看孟子。和别人一起做善事,帶着别人一起去行善,這又是何等高的境界?它已不是從自我的小算盤出發,不是從處理人際關系出發,不是從處世技巧出發,而是一種真正的大我,是濟世情懷,是天下為重,是抛卻僞善的真善。從這個意義上說,後人把孔孟合在一處書寫,且将其贊為“亞聖”,不是沒有道理的。

不過,帶着别人一塊去行善,就肯定是孟子的原意嗎?其實也可以深究。讓我們再來看看《孟子》的那段原文:“禹,聞善言則拜。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舍己從人,樂取于人以為善。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無非取于人者。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這段話的大緻意思是:禹這個人,聽到善言就會下拜。大舜更了不得,他把自己的善與别人分享,抛棄自己的缺點,學習别人的優點,取人之善修己之德。既從别人身上學習優秀的品德,又努力帶領大夥一起做善事,培養别人身上美好的品德,這才是君子最重要的事情。

孟子認為,聖人也是人,也會有缺點,甚至也可能有道德瑕疵。但聖人之所以為聖人,就在于他先能改正自己的問題,然後能修德。靠什麼修,靠的是吸收别人身上的道德亮點。最後是用自己高尚的德行去感化别人,讓别人修德,并帶領大夥一起做善事、舉善為,進而達到有效治理天下的善治。

從這個角度來看,孟子的性善論思想是非常深刻的。道德修養首先是一個過程,其次需要學習修煉,再次是分享感化,最後是齊治天下。顯然,孟子既不是一個唱高調者,也不是“不着邊際”的理想主義者;他是一個聖人,也是一個生活中人。由此來理解孟子和他的“與人為善”,可以讓人深切體會和理解他的偉大之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