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塊機械手表“海鷗”誕生在天津,第一個國産自行車品牌“飛鴿”也在天津問世……這些令天津人倍感自豪的“第一個”,是天津制造業雄厚實力的體現,也是天津職業教育深厚底蘊的見證。
近些年,天津職業教育更是煥發出日益奪目的光彩: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範區、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永久舉辦地及主賽區、“魯班工坊”模式首創者……如今,天津職業教育更是在産教融合、校企合作上進行縱深發展。
職業教育成為企業人才“搖籃”
首屆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上,天津啟誠偉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宋立紅來了一場現場面試。天津交通職業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院長劉寶生推薦了三名優秀學生,雖然三名學生明天才畢業,但宋立紅決定“先搶人”。
會場上,對三位學生進行了簡單面試後,宋立紅當場錄用了其中一名學生。“這名學生太優秀了,是這次參加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選手。”錄用成功,宋立紅很開心。
宋立紅用“搶人才”來形容錄用職業技術院校的優秀學生,“以前覺得職教學生理論知識比較差,但近幾年發現他們的水平提高很多,創新能力強,更重要的動手能力,很适合從事高端技術支持維護的工作,這是現在職業教育的發展成果。”
天津啟誠偉業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涉足人工智能、嵌入式、大數據、新一代信息技術教學儀器設備的研發、設計、生産、服務工作。
宋立紅說,作為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此前錄用的員工至少在本科以上學曆。
2017年,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推薦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畢業生邱建國到啟誠偉業就職,考慮到邱建國曾獲得全國數學建模大賽一等獎,報着試試看的态度,宋立紅錄用了邱建國,邱建國也成為啟誠偉業第一名職業教育學曆的員工。
邱建國工作不久,宋立紅就發現了他的優勢,“職業教育的學生動手能力很強,上手快,能直接上崗。”宋立紅認為,智能科技産業的高端技術維護人才非常重要,而職業教育的學生更适合這類崗位。從此,越來越多的職教學生進入啟誠偉業技術部門工作。目前,啟誠偉業三分一員工畢業于職教院校。
職業教育的靈魂是産教融合,啟誠偉業是第一批産教融合企業,和多個職教學校簽訂了合作關系,在為學生提供實訓基地、技術指導的同時,宋立紅也把産教融合看成“搶人才”的捷徑。
職業技術院校每年的招聘會,啟誠偉業都會參加,每次職業技能大賽,宋立紅都會關注,“有時候比賽剛結束,我就聯系學校,對參賽的優秀選手進行面試,這樣的人才不搶就丢了。”
長技在手人生出彩 孵化培育大國工匠
從技術工人到技術部經理,邱建國用了不到5年時間,他用自己的實力證明了職業教育的實力。
邱建國是天津啟誠偉業科技有限公司錄用的第一個職業技術院校畢業生。
上班之初,邱建國成為公司技術部門一名技術維護人員,部門的員工都是本科及以上學曆,邱建國說,壓力是有的,他必須努力。
很快,邱建國體會到了三年職業教育的成果,“比如我們調制一台機器人,本科生對理論知識很熟練,但是實際調制操作中需要一些經驗,這正是我們在三年職教學習中一點點積累的。”
2017年,邱建國畢業于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移動通信技術專業,邱建國說,職業教育院校更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特别通過大三的實訓課學習,基本能具備直接上崗的能力。
23歲的田發勇懷着忐忑的心情向世界知名企業瑞士GF集團投出了他的第一張簡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他被該企業直接錄用。“被知名企業錄用很興奮,自己在學校的學習得到了承認。”田發勇說。
這個1998年出生在甘肅省武威市一個小村莊裡的小夥子,從小性格内向、腼腆。初中畢業後,帶着中考失利的些許失落,田發勇進入了當地一所中專學校學習。通過學習,他成功考進了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能被GF集團錄用,應該是我的動手能力比較強吧。”田發勇說,通過在學校的學習,他獲得了第九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二等獎。等獎的背後付出的辛苦,隻有田發勇心裡最清楚。為了能有更好的成績,他拼命練習基本功。也曾面對失敗,也曾心中有心魔,但經曆過無數次的鍛煉和挑戰後,田發勇總結,隻要有堅定的信念、堅韌的意志、頑強的拼搏,就能讓蝴蝶飛過滄海。
“職業教育為我打開一扇窗,隻要奮鬥,世界同樣精彩。”如今,田發勇對當初的選擇充滿自豪和感激。
從實驗室唯一一名檢驗員到檢驗室負責人,呂雙雙的成績也來自于職業教育培養的基本功。
2005年,呂雙雙就讀于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開學不久,呂雙雙就體會到了職業技術教育的“特别之處”,“除了基礎課程外,開設了化學專業英語課程;基礎理論知識學完後馬上會到實驗室實際操作。”呂雙雙說,三年的學習中,從最初的實驗器材怎麼使用到标準溶液配制等專業技術能夠全部熟練掌握。
2008年,呂雙雙畢業。天津長蘆漢沽鹽場有限責任公司的檢驗室原本隻招收本科以上學曆的學生,但在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推薦下,鹽場招收呂雙雙入職檢驗室。上班不久,呂雙雙便能獨立完成檢驗室的工作,過硬的技術和紮實的基本用赢得了企業的認可。
“很多企業說,我們職業教育院校的學生更受歡迎,畢了業就能直接上崗。” 呂雙雙說,動手和實際應用能力強,是職業教育的核心競争力。掌握一技之長,意味着在職場可以有立身之本,更意味着實現夢想有了更多可能。跟田發勇、呂雙雙一樣懷揣夢想的,還有分布在全國多所職業院校裡的在校生。
産教結合解決企業難題
“經濟發展不光需要院士博士,也需要工匠,比如一個項目需要設計人員、研發人員,但是現場安裝時,就是工匠來實現。”天津交通職業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院長劉寶生認為,職業教育的理念是貼合時代發展,培養工匠精神。
劉寶生認為,職業教育學生的就業方向大多是智能制造領域的技術崗位,因此,職教從課程設施、實訓内容、育人方式都以培養學生的技能和動手能力為目标。
随着信息化、無人化、智能化時代的發展,在産業升級的同時,工作形式也有所改變,“比如之前工人是在車床上制作零件,現在使用機器設備做零件,工人就要從做零件轉變成操作機器設備。”劉寶生介紹,因此,伴随着産業升級,職業教育每年都會在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方面進行調整。
天津交通職業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有百餘家産教合作企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就得益于校企之間的緊密合作。劉寶生介紹,由企業領導、專家和天津交通職業學院機械工程學院老師共同組成了人才培養方案專業建設委員會,每年,委員會成員綜合行業發展、企業需求、時代需要等因素修訂《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方案》涵蓋了當年學生的課程内容設置、課時安排、實訓課程,教材的選取等方方面面,每年調整該方案,力求保證人才培養跟進時代發展需要,讓學生掌握最先進的專業技術。”
提起“中德—大火箭訂單班”,行業内可謂無人不知。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與天津航天長征火箭制造公司合作舉辦了7期訂單班,為“長征五号”和“長征七号”火箭的制造批量輸送了145名技能人才,成為中國航天高技能人才定制培養基地。
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副校長孫更春說,目前該校已經形成了多種産教融合模式,建設了由100家企業組成的穩定的合作資源庫,實施不同模式的訂單項目80餘期,定制化培養畢業生3000餘人。每年六成以上畢業生在津就業,其中很多學生已逐漸成長為企業生産骨幹、技術能手和培訓師,如在德瑪吉公司一線員工中,中德畢業生占比接近50%。入職天津航天機電設備研究所等國防科工企業的比例達15%;長征火箭有限公司一線員工中,中德畢業生占比約25%。
2018年,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與世界知名企業瑞士GF集團、德國卡爾蔡司公司、天津海鷗手表集團、天津市模具工業協會以及相關企業共建精密模具協同創新中心。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戴裕崴表示,借助于國際一流的精密加工和檢測設備,學校與海鷗集團聯合打造國内高職院校首條精密模具智能制造生産線。經過學校模具專業骨幹教師、海鷗技術人員以及相關企業專家的共同努力,海鷗手表機芯零件加工高速精密級進模具研發成功,第一塊應用這套級進模生産的零件組裝的海鷗手表成功問世。“它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也堅定了未來我們用中國自己的級進模生産中國機械手表的決心。”海鷗表業集團黨委書記、副總經理王鋼說。
“依托落戶在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的中國輕工業精密模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發高速精密級系列級進模具35項,其中包括8套新型機芯高速精密級進模具,同時已開發的高速精密模具實現40%的自動化沖壓率,為企業創造經濟價值2200萬。”戴裕崴說,這個中心成為了一個産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共同體,未來會繼續為制造業立市貢獻力量。(津雲新聞記者 郭強 勞韻霏 攝影吳濤 戴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