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戲,台下人
學藝先學德,做戲先做人
今年5·12是汶川大地震11周年紀念日
這對整個中國來說
是極其悲痛的一天
然而當天居前位的熱搜
不是母親或護士
而是最近大火的張雲雷
在5月12日當天
他去年演出時
拿國難與搭檔砸挂的視頻被扒了出來
在汶川大地震11周年這天扒出這樣的素材
可謂十分緻命了
何為“砸挂”
首先,“砸挂”意指相聲演員之間彼此戲谑取笑的一種手段。相聲演員生活中相互“砸挂”的事比比皆是。把這種“砸挂”說成是相聲演員之間用以訓練随機應變,靈活下挂(組織包袱)和現挂(即興創造笑料)的訓練手段也不為過。
讓我們來看看張雲雷是怎樣砸挂的
1976年唐山大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傷,位列20世紀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數第二。
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2010年發生的玉樹地震,最高震級7.1級,造成2220人遇難,70人失蹤。
國難是中華民族之殇
慰安同樣是民族的傷痛
拿親友血淚尚未擦幹的
幾十萬條同胞的性命抖機靈
是不是有點過分了
娛樂應有底線
無論何時,都不能調侃國難
此事一經曝出
官方媒體接連發聲
點名批評張雲雷
成年人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尤其是公衆人物
他應該承擔自己的錯誤言行所帶來的後果
5月13日,張雲雷本人就此事道歉
在張雲雷淩晨發的微博緻歉信下,值得欣慰的是,我們看到絕大多數粉絲的正能量留言:“對此表示誠摯的歉意”、“請給年輕藝人一些時間,我們一起成長。”、“謹言慎行,砥砺前行”……這些言語透露着對愛豆滿滿支持的同時,也反映出粉絲的理智和正确的三觀。
但是,也有些粉絲有一些不當的偏激言論:“自己敏感就不要去看啊”、“為什麼要小題大做”……這樣的粉絲對張雲雷不是真正理智的愛。我們從來不反對和禁止追星,但是我們始終要有清醒的大腦,明辨是非。當自己的愛豆犯錯誤時,不能一味包庇縱容,也不能意氣回怼批評,坦誠承認愛豆的錯誤不失為最佳的方式。
短評
1
公衆人物需謹言慎行
公衆人物,長期活動在大衆的視野中,一言一行都影響着自身的形象甚至影響着整個社會。雖然相聲是一種藝術,但是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國難都不應該成為任何人的調侃談資。調侃地震在張雲雷的眼裡或許隻是一個“梗”,但在千千萬萬遇難同胞和他們的親人眼中卻是一生都無法撫平的傷痕。畢福劍因醉酒對革命先烈說了不敬的話被封殺,俞敏洪演講因有歧視女性的嫌疑而遭到網友的謾罵……公衆人物應從他們身上吸取教訓,引以為戒,樹立良好的公衆形象。
2
無論何時,都不能調侃國難
普通老百姓,碰到涉及國難的話題尚且有所回避,何況是藝人呢?當國難成為笑料,我想,是個人都會憤怒。相聲是一門逗樂觀衆的藝術,但不代表說相聲可以口無遮攔,用災難來作梗,這是愚蠢、無知、無底線的行為,藝人這樣做,無非是拿前途開玩笑。
3
學藝先學德,做戲先做人
文章千古事,從藝萬年長。藝人們謹言慎行、以德為先是每時每刻都該謹記的,一個德藝雙馨的藝人才能稱作合格的藝人。對于失德、缺德之人,社會有必要譴責他們,普通人尚且如此,何況一個生活在鏡頭之下的藝人!藝術的好壞不能隻由舞台上的表演判定,學藝先學德,做戲先做人,這是每一個藝術工作者的必修課。
4
對知錯能改的人不應一味棒殺
俗話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盡管張雲雷犯了大錯,但也不能一棒子打死他。張雲雷作為德雲社的大火藝人,擁有不少忠實粉絲,他對曲藝和相聲的貢獻不能因為一次錯誤就視而不見。張雲雷讓傳統曲藝獲得了更多年輕人的喜愛,與其棒殺,不如讓其引以為戒,嚴于律己,好好修煉藝德回饋大家。
調侃國難,張雲雷确實錯了。消費死者,他“活該”消停一陣子。但細想一下,是不是特意在這天扒出這個資料的人也有消費死者的嫌疑呢?既拖垮了張雲雷,又給最近本就風雨飄搖的德雲社火上澆油。特意查了下資料,發現以前德雲社嶽雲鵬、張鶴倫也曾拿倉颉,屈原砸挂的經曆。前陣子德雲社相聲演員患病衆籌一事的風波未平,這裡一波又起。究竟是德雲社樹大招風,還是自我炒作?想來實在燒腦。
經曆了前天
張雲雷貌似已經遭到了“封殺”
演出全部取消
總之
藝術是包容的
但絕不是無底線無原則的
抖包袱是必要的
但絕不能拿悲劇當素材
調侃是允許的
但絕不能拿國難來開涮
張雲雷是否真的涼涼
我們不得而知
但是“涼”一下子,也未必是禍事
沉下心來,反思自己
正如所言:
“隻有歡樂着人民歡樂,憂患着人民憂患
才能創作出有筋骨、有溫度、有道德的文藝作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