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荷滾玉閃晶光,一夜西風一夜涼。”一年到了白露這天,我們既高興于暑氣漸退,又不免有點兒秋風起的怅然。但到底熬過了炎炎夏日,從今天開始,一年中最舒适的季節就要來了。白露有哪些故事和詩情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白露降,秋信至
在《詩經•蒹葭》中,大家一定很熟悉其中的一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漸漸結成霜。心目中的意中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白露”這一意象将整首詩歌籠罩在感傷的意境之中。此情此景富有詩意,而我們也迎來了第十五個節氣——白露。
俗話說:“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當我們走進秋天,最直接的感受便是絲絲涼意,特别是在一早一晚之時。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八月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白天陽光尚熱,夜晚降臨,溫度驟降,晨起水汽在草木間凝結成露水,這一顆顆晶瑩透亮、潔白無瑕的小精靈。
此外,《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以“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來形容“白露”。
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然而凝結在地面或者物體表面的露水經過清晨陽光的反射,看上去就像白色一樣,露水凝聚而色白,故而取“白”字來形容秋露,這也成為其最具代表性的物候特征,因此就把“白露”定為節氣的名字。也就是說,“白露”二字分别取白色、露水之義。
三候起,時序更
在《逸周書·時訓解》中描述白露節氣的“三候”:“白露之日,鴻雁來;又五日,玄鳥歸;又五日,群鳥養羞。”
一候鴻雁來。這個時候,北方變冷了,候鳥大雁就成群結隊地飛到南方過冬了。鴻雁俗稱“大雁”,在中國人心中是禽中之冠、足具仁義禮智信的靈物,以至于秋天也稱“雁天”。而大雁也象征着愛情、鄉愁。元好問在《摸魚兒•雁丘詞》中留下了千古名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他因看到一隻大雁死去,另一隻大雁徘徊不去有感而發。李清照在《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當中寫道:“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二候玄鳥歸。“玄鳥”就是燕子,燕子是春分而來,秋分而去。而在古代,“玄鳥”被譽為神鳥,自古以來就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說法。
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玄鳥生商”的美麗傳說呢?傳說,在遠古的黃河之濱,一隻“玄鳥”唱着歌兒從空中飛來,帶給人們無窮無盡的遐想,原始部落的人們一個個對它頂禮膜拜。一個叫簡狄的女人,吞服“玄鳥”下的蛋後,懷孕生下一個兒子叫“契”。契,即是阏伯,就是傳說中的商之始祖。
三候群鳥養羞。《禮記》注曰:“‘羞者,所美之食。’養羞者,藏之以備冬月之養也。”“羞”同“馐”,指美食。“養羞”是指諸鳥感知到肅殺之氣,紛紛儲食以備冬,如藏珍馔,就好像人要儲物過冬一樣。
秋意濃,詩情生
其實,白露的詩意,似乎總是無法擺脫一份悲涼與無奈。
或是白居易筆下的《南湖晚秋》,描繪了蕭瑟的湖中風景,“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旦夕秋風多,衰荷半傾倒。”
或是李璟的“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幹。”
或是杜甫心中的家國之情,“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或是《紅樓夢》第三十五回,當黛玉想起《西廂記》中“幽僻處可有人行,點蒼台白露冷冷”,暗暗歎道:“雙文、雙文,誠為命薄之人矣!然你雖命薄,尚有霜母弱弟;今林黛玉之命薄,一并連霜母弱弟俱無。古人雲佳人命薄,然我又非佳人,何命薄盛于雙文哉?”
在這些詩詞中,多寫到白露與夜的互依,這既是自然現象的寫實,更是詩人們在這樣的時節哀歎世事變遷,生命有時。白露秋來,記得添衣的同時,不忘與家人和朋友一同賞秋,共赴秋意漸濃的好時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