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生态涵養?來源:【長興新聞網】“蘇湖熟,天下足” 太湖溇港大講堂在長開講,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太湖生态涵養?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來源:【長興新聞網】
“蘇湖熟,天下足” 太湖溇港大講堂在長開講
“經濟中心在唐代之前還是在中原地區,随着溇港圩田、桑基魚田的形成,包括長興在内的湖州,還有蘇州、無錫,這一帶就成為了經濟的中心。”6月25日,在位于夾浦鎮的臯塘,一場“蘇湖熟,天下足”太湖溇港的大講堂在這裡開講。
臯塘是有史記載的第一條人工太湖溇港,可以上溯到西漢的公元二年,也是湖州74條溇港的第一港。講座現場,湖州市文史館館員李士傑和吳永祥從溇港的起源和發展,尤其是長興地區溇港體系的演變、文化内涵講到了基于溇港水利工程,慢慢成就了湖州“絲綢之府”“天下糧倉”的美譽。兩位老師娓娓道來,現場的曆史文化研究會會員們以及社科愛好者們一起穿越千年,感受到了獨一無二的溇港文化。
湖州市文史館館員、縣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李士傑介紹:“太湖溇港之所以會被評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産,是因為太湖溇港及其延伸的體系在世界灌溉和排水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整個溇港體系不僅僅是溇港,它和圩田、桑基、魚塘一起,是農耕社會我們長興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夾浦鎮濱湖村村民、社科愛好者楊彩雲表示:“平時我們隻知道這是一條臯塘,竟是一個很古老的溇港,不知道有這麼深厚的底蘊,作為生活在溇港周圍人,我們深感榮幸和自豪,也有義務把溇港文化保護好、傳承好。”
記者了解到,本次大講堂為宋韻湖州十二講系列講座活動中的第二場,旨在充分挖掘湖州宋韻文化資源,展現湖州宋韻文化魅力,助力打造湖州曆史文化金名片。整場活動通過現場直播的形式面向全社會進行傳播,短短一個小時的講座就吸引了近8萬人次觀看。縣社科聯主席葉愛斌介紹:“我們把溇港與現代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結合,跟文化産業、文創以及生态旅遊等相結合,使古代的溇港發揮時代的價值。”湖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社科聯主席謝占強表示:“通過溇港文化的宣傳,注入文化元素,更好地開發美麗長興的濱湖地帶。”
編輯:張彪
本文來自【長興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