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多的聲樂愛好者,都在自我練習。但如果發聲方法不當,導緻聲帶損傷等問題。北京中影嘉宏專業為大家講解一下聲樂練習時的注意事項,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若想使高音唱得輕松而又明亮幹淨,氣息支持當然是基礎,關鍵是氣息的位置,音越高,氣息位置越低,以在腰部四周為最佳.很多人在唱高音的時候總有一個通病,氣息浮至胸腔,所以氣緊,不自覺的伸下巴,所以氣不暢順,唱罷喉嚨不可避免的發炎.所以氣沉,收下巴是唱高音的基本要求.而音質好壞則取決于自身的生理條件,對音樂的領悟以及正确方法的使用.
二、舌平口腔是氣息流出人體的最後一個關卡,若舌卷或縮,自然會堵住氣息的通道,不僅高音上不去,而且氣息和舌的對抗會使你感到越唱越累.舌平以舌尖輕抵下牙齒為最佳.如果已經養成了這個壞習慣(當初這就是我最大的毛病),介紹一種方法,在練聲的時候含上一顆糖,舌自然不敢卷或動彈,而且能成一種比較自然的狀态,一旦習慣之後,不再用糖的幫助的時候,你會明顯覺得收放自如.不過這個過程很苦,要堅持.
三、腰部力量學過聲樂的人都知道,正确的歌唱方法并不是用嘴歌唱,而是氣息,所謂氣息,說得通俗點,就是腰部力量.有的人本身生理條件很好,高音亮而飽滿,但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唱高音時總會覺得音站不穩,搖搖擺擺,老是不聽指揮.就像一個物體能夠穩當的擺放在一個地方,必然是因為它有一個支點.而我們的腰部力量就是歌唱的支點.當一個人打呵欠的時候,就是擁有歌唱最佳狀态的時候,不僅喉嚨完全放開,腰部也有一股力量在腰四周遊走,有興趣者可以多多體會.當然堅持練習仰卧起坐更是一個直接鍛煉腰部力量的方法.
一次好的發聲不僅需要口腔的本音,更需要顱腔和胸腔的共鳴.泛音産生于顱腔,使音色飽滿,胸腔的共鳴則使音色渾厚.高音用得較多的是顱腔的共鳴,中低音則需要很好的胸腔共鳴.一般人都覺得唱歌最難的就是高音,其實不然.“你能夠低到多少,你就能高到多少”,就像拉彈弓,你能夠往後拉多少,你就有多少可以爆發的高音力量.當這三個腔體都能互相配合的時候,那就真是如魚得水,天籁之聲.
五、情也許有人會覺得奇怪,發音技巧中怎麼會有情?對所有作品的演繹如果沒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情的投入,縱使有再高的技巧也是枉然.因為,歌唱,本來就發源于人對自身情感的表達和釋放.從現在的國際歌壇可以看出,最出名的不是音色最好,技巧最高的,而是能夠用情用心歌唱的歌手.當然,這也是我們演唱中的緻命弱點.一個人如果沒有情,怎麼能夠演繹出作品的真谛.要想唱好,首先得熱愛歌唱.
六、歌唱中氣息狀态、呼吸問題唱歌的朋友都曾有過這樣的體會:歌唱中經常感到氣短、氣不夠用,越唱越憋,很吃力。這與不會運用氣息和保持氣息有關,雖然吸氣吸的很深,但一唱起歌來,氣息很快就浮上來了,或者是很快跑光了。那麼,吸氣動作完成後,應該如何保持和運用吸入的氣息呢?
(1)利用吸氣與用氣的對抗力
歌唱中要保持吸氣狀态吸完氣後,有一個瞬間的停頓,這是吸氣後、用氣前一個自然的短暫停頓,這個停頓造成了吸氣和用氣二股力量的對抗,用氣時要盡量利用這種對抗力。它不僅可以保持氣息的深度,還能使歌唱時氣息均勻、流暢、持久。仔細體會一下,這種對抗實際上是一種吸氣的保持狀态。用吸氣狀态演唱,隻是一種感覺,其實誰也不能在唱的過程中還能吸進氣來,但是就用這個感覺便可以達到保持氣息的目的。這種狀态能保證聲音位置和氣息的平衡,還能使氣息保持一定的深度和暢通無阻,在演唱過程中,氣息越是不夠用,就越是要保持這種吸氣狀态。
(2)呼吸肌肉群(即胸、腹、橫隔膜呼吸肌的總稱)
這是一個收縮與放松的循環過程。呼氣肌肉群放松時,吸氣肌肉群就收縮并吸入空氣,吸完氣息後吸氣肌肉群随即放松,呼氣肌肉群随即開始收縮并呼出氣息。歌唱時,吸入的空氣不能很快被呼出,這需要吸氣肌肉群不僅不能放松,而且要繼續保持收縮狀态。吸氣肌肉群的這種收縮的保持,需要意識去控制。當我們在歌唱中保持吸氣狀态時,就是對呼吸肌肉群的有意識控制。控制氣息的部位被稱為“呼吸支點”。戲曲稱之為“丹田氣”。
保持吸氣狀态歌唱的練習:首先做做無聲練習,吸完氣後,把舌尖輕輕觸下門齒,發出“絲絲”聲,一口氣吐得時間越長越好,要求呼出的氣息要均勻、平穩和慢,讓“絲絲”聲強度一樣,不可忽強、忽弱,呼氣越慢越長,就越能體會到呼與吸的對抗作用,和氣息需要有意識控制的力量。傳統聲樂有一種利用吹蠟燭練氣的方法。将一根點燃的蠟燭置于前面,吹蠟燭時,不許将蠟燭吹滅。要求慢慢把蠟燭火苗吹向一個方向,且火苗要平穩,擺動幅度不能大。練習後,如果自己的後腰和腹部有酸痛的感覺,說明你找到了呼氣時對抗或者說是控制的正确感覺。結合一些歌曲練習,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水不說俺家鄉好》、《洪湖水,浪打浪》、《映山紅》。
(3)歌唱中保持歎氣狀态
歌唱中容易出現的氣息不夠用和憋氣現象,除了與吸氣狀态保持不住有關,還有一點就是與氣息不放松有關。歌唱中氣息需要被控制,以保持氣息通暢持久的使用。但如果氣息被過份的控制,則會引起呼吸器官、呼吸肌肉群僵硬、不靈活。導緻氣息無法通暢,難以持久。怎樣做到吸入的氣息既能保持又不僵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放松和歎氣。這裡所說的放松是對過份僵持而言的。歎氣是指用歎氣的感覺,而不是把體内的氣全部呼出去。歎氣動作是我們生活中的習慣動作,人人都會做,而且比較容易找到放松的感覺。在積極興奮的氣息保持中,不可忽略運用歎氣的感覺來歌唱,這樣,氣息不僅有深度,也自然、放松、流暢。在使用歎氣狀态進行歌唱時,要注意聲音不要脫離呼吸,否則就會氣聲脫節、難以保持住呼吸了。也就是說演唱中的歎氣狀态是和保持吸氣狀态同時存在的,那一方都不能缺。它們使氣息的呼出既能保持但又不僵,既放松但又不是呼吸肌肉群的完全松懈。這種呼氣方法也稱作“揉氣”。
意思是指:吸入胸腔的氣息,被腰、腹部的肌肉群猶如揉面似的慢而有韌性地向外“揉”出。
保持歎氣狀态歌唱時,如果你感覺腰腹部膨張而不僵,胸部擴展而不憋,氣息有控制的流出,這時,你的感覺就基本上對了。繼續鞏固這種感覺。結合一些歌曲練習,如《紅梅贊》、《長城長》、《在希望的田野上》等
七、聲樂中氣息運用的技巧首先,把肺裡的氣全部呼出去,要呼的幹淨;然後,并住呼吸,把手按在小腹,也就是常說的單田,用力使單田鼓起,手要反作用在單田上,要用力,在鼓起的時候要漸漸用力,不要一下鼓起來從開始用力到用力到極限,大約用五秒鐘時間然後到最強的時候,持續五秒鐘。
最後,漸漸放松,也不要一下放松,大約五秒時間整個過程,注意不要呼吸。這是一個循環,每天這樣練功,兩個小時,半年的時間你的唱功一定會很實力,但中間不要停止,特别是第一個星期的七天,一定要堅持下來練自己的肺活量,多遊泳,多跑步!多看一些音樂錄影帶,看一下其他歌手唱歌時的口型,多模仿!多唱,多練最好找一個專業的老師,指導一下,才不會誤入歧途,不會把聲帶損害,要注意唱歌時不要多用自己的聲帶,要讓自己的聲音傳的遠而穩,注意運用氣息,否則會使聲帶生繭。聲音忌諱大聲喊叫。
以上就是關于“表演專業,聲樂練習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的相關介紹。北京中影嘉宏培訓基地的老師表示:在學習聲樂中一定要加強練習,穩紮穩打,逐步形成自己的歌唱風格。如果想要到北京學習進修表演聲樂課可以和北京中影嘉宏培訓基地的老師溝通。
更多藝考相關知識方法:
點贊 評論
頭條私信回複:影視表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