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骨腫瘤,也常被稱為“骨癌”,隻有百萬分之三的發病率,但往往就落在了孩子們身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今天,一場“骨腫瘤寶貝迎新會”讓孩子們走出病房,在氣球與糖果的陪伴下迎接新生活的到來。六院腫瘤内科主任沈贊告訴記者,骨癌多發生于10-20歲的青少年。骨癌的最初症狀就是骨頭疼痛,但是不少家長誤以為孩子是生長痛的表現,容易耽誤病情,事實上。從首次出現疼痛症狀到明确診斷不應超過70天,否則治療預後将大打折扣。
在六院腫瘤科病房裡,年複一年上演着悲歡離合,這裡有過悲傷,也有過歡樂,有過沉淪。
今天,80多個骨腫瘤病人彙聚在了一起,年紀最小的隻有五歲。這位小病人一直是一個堅強樂觀的孩子,但是就在去年,孩子突然不經意間摔倒,痛得大哭。而後莫名摔得開始頻繁,每次摔跤後都痛哭流涕。孩子怎麼啦?媽媽帶寶貝到醫院檢查,卻得到了一個震驚的消息:骨癌。
■圖片來源:院方供圖
穿着病号服的12歲男孩天天拿着禮物,坐會場裡看上去情緒并不高。他去年被确診患病, “醫生說了,根據現在的情況,可能今年春節我們都是在病房裡過的。”說話間媽媽臉上也是露出了憂慮。然而,随着“迎新”會的進行,天天的臉上有了笑容,而媽媽更是看到了希望。
“我和大家一樣,也曾經是一名骨腫瘤寶貝。”今年20歲的小紀是一名大二的學生,作為此次迎新會的特邀主持,自信陽光的姑娘,給大家分享了她的經曆。“風雨過後會見彩虹,腫瘤不可怕,隻要我們積極治療、正确對待,他一樣可以和我們和平共處。”
骨肉瘤是最常見的原發于骨的惡性腫瘤,惡性程度極高,治療難度也很大。沈贊告訴記者,六院骨腫瘤内科作為全國難治性骨肉瘤診治人數最大的中心之一,年均治愈患者約300名,“40年前,全球的醫生都通過手術、截肢等方法想切除腫瘤,但近90%的患者在一年内就會發生肺轉移,生存率極低。”在全球骨腫瘤醫生學者的努力下,通過術前大劑量化療再制定個性化手術及用藥方案,骨肉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已提高到60%至70%,但剩下将三四成的患者因對化療藥物不敏感等各種原因,依舊得不到良好治療。
■圖片來源:院方供圖
是什麼引起了骨肉瘤?專家們透露,幾乎沒有可以遵循的規律。患者幾乎都沒有家族史,因此在基因層面也仍亟待進一步研究。不過,經久不愈的外傷、射線危害、營養不良等因素或可導緻骨肉瘤發生概率的提高。
骨肉瘤的早期症狀即骨頭的疼痛,分為肢體腫瘤與軀幹颌面腫瘤兩大類,但多發于下肢,容易出現于接近關節處。然而,由于青少年在該階段可能出現正常的生長痛,家長無法分辨,甚至一些醫生也并不熟悉,最終造成了患兒被耽誤及時診治。
另一方面,骨肉瘤多發生于10-20歲的青少年,由于病痛來勢洶洶,小病患在很短的時間内就可能經曆人生巨變。沈贊表示:“一旦确診為骨肉瘤,孩子就需要接受規範化療,連續幾個療程做下來,化療的副作用、對疾病的恐懼、看到父母的沮喪以及脫離校園的病房生活,這些都可能讓一個活潑好動的孩子變得沉默。因此,在治病的同時,我們也要關注他們以及家屬的情緒變化,這對于整個治療過程也是至關重要。”
“在普通骨科門診,千人中可能才有一例骨腫瘤;這其中,又隻有百分之一可能是難治性骨肉瘤,因此很多醫生遇到病例時難以辨别。”沈贊說,對家長而言,若孩子表示疼痛切記注意,應及時前往醫院進行影像學檢查予以診斷或排除。
他透露,目前,科室團隊在預防骨肉瘤患者常規輔助化療後的複發轉移領域加大研究力度,今年上半年,有望在國際上率先開展PD—L1(程序性死亡配體1)單克隆抗體免疫治療預防骨肉瘤複發轉移的多中心臨床試驗,該項目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啟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